第92章 困于炼丹传统
暮色未尽时,炼丹房的青铜门扉在李天辰掌下发出沉闷的响动。
五百年沉水木门轴转动间,蒸腾的紫雾裹挟着龙涎香扑面而来。
赵灵儿剑穗上的东珠突然泛起微光,与廊下悬挂的二十八宿铜铃同时震颤,在雾气里荡开一圈圈青色涟漪。
"离火阵果然藏在丹炉里。"李天辰屈指叩击门环,金错银的螭龙纹应声游走。
他玄色披风扫过门槛时,檐角垂挂的青铜浑天仪突然倒转三周,将最后一缕暮光折射成七彩星芒,正落在丹室中央的鎏金八卦炉上。
陶紫菱正将朱砂投入炉火,深青道袍在热浪中翻涌如云。
她手中青铜药杵忽地顿在半空,炉膛里跃动的火苗霎时凝成九朵青莲。
三十六个炼丹童子齐刷刷退至墙边,鎏金博山炉腾起的烟霭里浮动着《黄帝九鼎神丹经》的篆文。
"紫气东来,丹砂西沉。"陶紫菱转身时,发间插着的三清铃发出清越声响。
她目光扫过李天辰手中的《天工开物》残卷,炉火突然爆出三声炸响,"王爷可知,这八卦炉里炼的不只是丹药,更是大唐三百年的气运?"
赵灵儿的鲛绡披帛无风自动,在离火阵蒸腾的热浪中凝出冰晶纹路。
她指尖抚过剑柄螭纹,玉锁在衣襟下透出温润光华:"陶真人可听说过'离火生风'的典故?
昨夜观星台..."话未说完,丹室四角的青铜朱雀突然昂首啼鸣,炉膛内青莲烈焰轰然暴涨。
"新法炼丹?"陶紫菱拂尘扫过丹台,七十二枚玉圭应声悬浮半空。
她指尖划过玉圭表面镌刻的《周易参同契》,丹室穹顶的二十八宿星图突然开始逆向流转,"去岁吐蕃献来的雪域紫芝,用古法炼制尚要折损七成药性,你们这些..."
李天辰忽然抖开袖中卷轴,泛黄的纸上跃动着荧荧蓝光。
他指尖点在某处符文,丹室地面镌刻的河图洛书竟与之共鸣震颤:"陶真人请看,这是楼兰王陵出土的《火浣经》。
若将辰砂与硫磺的比例调至..."话音未落,西墙供奉的葛洪画像突然无风自动,画像右下角的丹鼎泛起血色红光。
"放肆!"陶紫菱道冠上的太极阴阳鱼突然分离,化作黑白两道气旋缠绕丹炉。
她袖中飞出九道黄符,符纸上的丹砂咒文竟在空中凝成实体,"丹道传承讲究'君臣佐使',岂容你乱改配伍?
当年孙思邈真人..."
赵灵儿突然并指划过剑锋,一滴血珠坠入淬火池。
池中沉寂百年的玄冥重水突然沸腾,升起三十六道水柱结成冰晶莲台。
她足尖轻点莲台,腰间玉锁映出整座离火阵的倒影:"陶真人可愿观瞻南海秘术?
只需三个时辰..."
炼丹童子们突然齐声诵起《黄庭经》,声浪震得丹室梁柱簌簌落灰。
陶紫菱拂尘穗子上的北斗七星渐次亮起,却在第七颗天枢星将明未明时骤然暗淡。
她盯着赵灵儿剑穗上流转的蜃气,突然发现东珠内封存的雾气正与李天辰卷轴上的符文隐隐相合。
"三个时辰?"陶紫菱冷笑一声,丹炉顶盖的狻猊雕像突然喷出青烟。
她掐诀催动地脉离火,却见李天辰腰间玉佩映出的朱雀衔芝图正与炉身云纹完美重叠,"当年袁天罡真人布此离火阵时..."
"真人请看。"赵灵儿突然挥剑斩断一缕紫烟,剑气裹挟着冰晶将烟雾冻成琉璃般的固体。
那紫色晶体内部竟浮现出完整的《太清丹经》脉络,与李天辰手中残卷的缺漏处严丝合缝。
丹室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连炉火噼啪声都消失无踪。
陶紫菱道袍上的八卦纹路开始自行流转,坎位的水纹正与赵灵儿脚下冰莲产生微妙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