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明经

这关键时刻,独孤月着打算不外出了,全力教导自己的关门弟子徐文俊冲刺科举备考。

 这第一关就是府学的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会模仿省试,考题也都完全相同,只是由府学出题,难度上会稍稍降低一点。

 华朝科举分为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

 进士科考诗赋、策问、帖经等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见解,是科举中最受重视的科目,考上难度大,但朝廷所有的高官都是出自进士科。

 明经科是考察儒家经典的背诵和理解,有帖经、口试、策问等考题,有通二经、三经、五经等不同级别的区分,录取人数相对较多,自然没有进士科受重视。

 明法科是考律法知识,选拔司法人才,考试内容就是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主要是熟读安元律等各律法书籍。

 明字科考文字学知识,比如对文字的识别、书写、音韵、训诂等方面的考核,考上后多是分配到各地县学府学,或者地方文字类的辅官,基本没什么上升途径。

 明算科考数学知识,涵盖算术、几何、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考中会分配到需要用到算数的职位,最好也不过司天台、将作监,推算节气、日月食等,计算工程物料、工程量等,多数都是分配到地方辅助收税,或者地方官学担任算数助教。

 为了前途,学子们考的多少进士科,其他科目也都被考进士科的瞧不起,徐文俊自然是考进士科。

 进士科就是考诗赋、策问、贴经。

 一般诗赋会有两题,策问会有三题,贴经会有十多题。

 贴经是最简单的,也就是后世的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背诵和记忆,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内容,让考生填写缺失部分,以徐文俊的超强记忆力这部分不在练习的范围内。

 诗赋是要求学子们根据给出的主题或情境创作诗歌、赋文,考验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在华朝诗赋是文人们极其看重的,科举中做出好的诗赋会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