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挤兑

这个时候整个画舫二层的人眼光都被吸引了过来,这人见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得意洋洋,站起身来朝四周拱拱手。

 “在下不才,海州府凌云志,不敢说此次文会进入前三甲,至少还是敢投稿的。”

 画舫内众人听到此名,有些人恭维起来。

 “原来是海州府解元凌公子,失敬失敬!”

 海州府算是整个华朝科举成绩最拔尖的几府之一了,能在海州府取得解元,那自然不是徒有虚名。

 刘孝廉等人都听说过这人,这人颇有些才华,而且还有个独特的身份,寒门出身,颇受寒门考生的敬佩。

 徐文俊基本不怎么参加考生间的聚会,没听说过凌云志,钟承志虽然也参加不多,却听说过他。

 他附在徐文俊耳边给他介绍这人。

 凌云志本来不叫这名,叫做凌寒,虽然现在已经三十多岁,第一次参加科举的时候也才二十五岁,就上了榜,虽然只是同进士出身,但也可以派官。

 但他不满足,寒门出身,觉得是自己名气不够,那些排在他前面的多是行卷,荐举之人,一气之下改名为凌云志,志气定要凌云,打算重考。

 三年后卷土重来,信心满满,可结果一出来,排名是上升了,可依旧还是同进士出身,他依旧不满。

 第三次重考,三十岁拿下海州府解元,科举省试却排在十一名,简直气的吐血,依旧是同进士出身。

 华朝的科举排名是「三甲制」,第一甲取头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取四至十名,称为进士及第,第三甲取十一名至以后的,称为同进士出身。

 进士和同进士可是有天壤之别了,但凡你想走的稍高点的地位,同进士是不够用的,进士们也算个团体,看不起同进士出身的官员。

 凌云志三次科举最好的成绩十一名,刚好卡在同进士的第一名,他极度不甘心,两年后,也就是今年,再度重考,依旧拿到了海州府解元,此次他信心爆棚。

 他寒门出生,如此坚韧的性格,三次放弃派官选择重考,被一众寒门学子奉为偶像,这些年考生中名气渐盛,自然声名也传到了一些大儒名士耳中,得到了普遍的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