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首天(第2页)

 这是等于直接向豪强宣战啊!安元帝真是有魄力,徐文俊在心里为他点赞。豪强们要么向皇帝靠拢,听从安排,放弃某些利息,要么玩些阴谋诡计就等着挨收拾吧。

 徐文俊心里却清楚这些豪门望族不会轻易妥协,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在皇帝放不放在心上还另说,恐怕不少人都会嗤之以鼻,这皇帝太过分,大不了换个皇帝!

 徐文俊后世之人,看的透彻,这个问题早在心里考虑过多次,甚至与钟承志还不时讨论过,钟承志对于他后世的思维很是佩服。

 不止这个题目,很多方面后世的思维方式让钟承志都大开眼界,这些年他如此信任徐文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徐文俊看到这题就知道钟承志也会答的不错,他整理下思路,不一会,落笔在草稿纸上。

 “今豪右兼并愈炽,小民失所,实乃社稷之隐忧。若为牧守,当以雷霆手段,行安民之策,遏制兼并之风,复地方之宁谧。

 首明律法,严申禁令。。。

 次行均田之制,量地以授。。。

 再者,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又当扶持商贾,广开财路。。。

 更要重视教化,正风俗人心。。。

 为政者,当以民为本,怀苍生之忧,行利民之策。如此,则兼并可抑,小民可安,地方可宁,国祚可昌。”

 一段文字洋洋洒洒,从各方面分析了会造成的影响和具体落实的政策。

 徐文俊写完很是满意,吹干后仔细检查,然后誊写上考卷。

 接下来研究第二题时务策,第二题是论边事与财政的,题目中规中矩。

 这题目全天下的考生定然都做过类似的题目,无非是看谁的见解与眼界更开阔。

 自然权贵子弟接触的多,平时听族中为官的长辈讨论的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寒门子弟怎会有这般见识,都是听自己老师所说,似是而非,有些观念甚至还是好多年前的观念。

 家中资产颇丰,可以四处游学参加各种文会的还好,能够接触到比较新的时政,交流新的思想,这些时务策上还能有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