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投产(第2页)

 覃嗣同介绍到整个造纸厂光工人就暂时需要用到近千人,大家都不禁咂舌,这等规模,每天可生产多少纸张啊!不愧是说要建立最大的造纸厂。

 徐云虎听着身边的人介绍这个造纸厂提升了石林县多少赋税,解决了多少闲置劳动力,看着自己儿子上任县令就做出这等政绩,高兴的合不拢嘴。

 陪着赵氏和月儿的那些女眷们,一个个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石林县遭遇洪灾时的情景。

 她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徐县令是如何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奋勇抗灾的。不仅如此,徐县令还积极筹款,准备建造能用百年,最为坚固的堤坝。

 赵氏听得津津有味,脸上笑容没断过。

 这些女眷们见赵氏如此,便专挑她爱听的说,把徐县令的事迹夸得天花乱坠,赵氏一路下来眼角的细纹似乎都深了几分。

 赵氏看着走在最前面的二郎的背影挺直如松,步伐稳健有力,他的身边簇拥着一大群人,对他阿谀奉承、赞不绝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二郎真的成人了,如今都已经当上了官。

 回想起二郎小时候,每天背着自己亲手缝制的书包去求学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待参观结束后,工人们在晒纸场集合。覃嗣同热情地邀请徐文俊上台发表讲话,徐文俊没有预料到这一幕,他稍作迟疑,但还是落落大方地走上了讲台。

 徐文俊站在台上,面对着众多的官吏和工人们,他并没有做好准备,便临场发挥随意说了几句。

 无非是画大饼,立足于当下的实际情况,讲述了对造纸厂的未来的展望。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大家却信任的很,激动不已,石林县百姓无论是为造纸厂提供原材料还是进厂做工,前景可期!

 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案台抬了过来,案台上铺着一块鲜艳的红布,摆放着各种祭品,有水果、糕点、鲜花等等,琳琅满目,香气扑鼻。

 徐文俊站在案台前,手持三炷香,鞠了一躬,然后将香插入香炉中。

 众人依次向神像敬香祭拜。一时间,烟雾缭绕,场面异常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