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人民门窗安装师傅

第31章 高乡根据地

曹文杰回道:“大人放心,听说晏匪逃跑时,连他那招商商行,也一同搬到西乡去了。”

 是的!

 为了商货不再受影响,招商商行搬到西乡去了。

 为此!

 黄四还与各个合作的商行,沟通好了。

 到西乡取货。

 不但保证一路安全,而且拿货价再降半成。

 200多妇孺,排着长长的队伍出城。

 这其中还包括,碧玉楼二十多名少女。

 晏羽兑现了诺言。

 将那碧玉楼的老鸨,也枪毙了。

 只是这些仇家妇孺如何安排?

 丢下不管?

 他们将无法熬过这个严冬。

 带回西乡?

 西乡要建立成牢固的根据地,这肯定不行。

 “军长,咱们还有一队人在湾台村,守着银钱和粮食,咱们要派些战友过去,帮忙将东西拉回西乡。”

 一直跟在晏羽身后的晏保平问道。

 “周为仁他们村,在高乡有多少田地来着?”

 “具体没算,但晏水生在周宅中,翻到了2大箱子的地契,估计有大千亩。”

 “几千亩田地,那得需要多少佃农,我想以高乡,做一个试点,均田制,建立一个新的根据地。”

 “什么是均田制?”

 “就是以村为单位,按人口分田。”

 “曹文杰不是猜测,洪都府的官兵,近期会对我们出兵吗?咱们这个时候分散兵力,会不会有影响。”

 “这寒冬腊月的,近期也是明年开春了,再说了,田地可以等地主士绅们先种好,等到明年夏季快收获前,在行均田制。”

 “那咱们等到夏收前再来,不就行了。”

 “没那么简单,咱们第一次尝试均田制,中间肯定会有很多问题,咱们早点进入高乡,与底层农民、佃农们打成一片,到时也好推行均田制。”

 “那我去吧!”

 “你打仗还行,治理是一个细致活,咱们重心还是在西乡,高乡只是一个尝试,不过我确实有个人选。”

 “谁呀?”

 “李森林,有文化,懂得变通。”

 利用周家的几千亩田地,拉拢一部分佃农。

 设立几所学堂。

 费用全由西乡人民军承担,又能拉拢一批乡民。

 在给各村老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与地主士绅的问题。

 用上半年的摸索总结。

 晏羽坚信,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而且这200多妇孺,也有个好去处。

 但初始的思路方案。

 晏羽还是想自己亲自去把关,免得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