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密谋献城(第2页)
“呵呵!晏千户在黄梅县击溃流寇,就从流寇手中抢得百万流民。”
“百万流民?咱们黄州府造册人口也不到百万人口,晏千户聚集如此多流民干嘛?难道也要学那李自成,做个大流寇?”
“流寇能养出城外如此强军?”
“如此强军,没有帅才,没有充足的银钱粮草,是养不出来的。”
“李大人对晏千户了解有多少?”
“下官也是从朝廷邸报上,了解一些晏千户的实力与过往。”
“真就是朝廷邸报上的了解?我没记错李大人是岳州府人士,应该有不少家书传递吧!”
李旭缓缓走到窗口,朝书房外看了看。
叹气说道:“下官老家临湘县,去年底就被晏千户控制,现今的临湘县,除了县城名义上归朝廷控制,其他地方都已沦陷。”
祝万龄说道:“李大人,你我身为黄州府知府同知,荆王一脉出事,你我都难逃一死,现在还是设法保住家人吧!有些情况与想法,还请李大人如实沟通。”
“府尊大人请明示!”
“不知李大人在临湘的亲戚族人,被晏千户影响可大?”
“唉!家中数千亩良田都被晏千户占了去,家兄为了守护家业,也死于晏千户之手,若不是下官派人劝家人忍让,真不知道有多少家人殒命。”
“原来李大人与那晏千户,还有大仇恨。”
“是呀!可是有仇恨又如何?临湘县16到20岁的青壮,十之七八都参加了晏千户的华夏人民军。”
“原来选的都是特定年龄青壮,难怪军士如此精锐,这么多人参军,不知这晏千户有多少兵马?”
“按各州县实际人口是造册人口一倍计算,一州县16岁到20岁青壮,应有2千人左右,晏千户挑十之七八从军。”
“一县之地就有如此多青壮年从军,本府可是听闻,武昌府与岳州府乡村,大多州县都被晏千户控制,只是这群青壮,为何如此忠于晏千户。”
“家有其田,病有所医,幼有所学,老有所养,这群青壮如何不忠?”
“那晏千户写给秦皇汉武的祭文,居然真在落实,他真要天下大同?”
“呵呵!天下大同?先不说人心本就贪欲,就光光天下如此多人,他凭啥养活,现在不过是依靠他那商行,还有劫掠地主士绅家财,暂时养活那两府低层百姓。”
“也是!造反成功后,肯定会调整政策,只是这手下数万将士,都会成为死战精锐。”
“造反成功?府尊大人的意思,这晏千户的实力,已经如此恐怖了?”
“李大人,流寇大军到黄梅县后,就没了消息,而且据斥候回报,晏千户只调了上万军士入黄梅县,朝廷数年都未剿灭的流寇,晏千户一战就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