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目的地(第3页)

 

履带车自身的发电量完全能够支撑行驶时候车内的用电。

 

每辆顶都有避难所外立面拆下来的太阳能板,一天下来储备的电量几乎够维持电暖器晚间使用。

 

即便电量不够也不必担心,因为那几台2000kw的发电机也被带来了,被装在几辆履带车的车厢里。

 

总之一切路上可能发生的意外都已经被计算在内。

 

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车队指挥室里,周显德和几名管理成员看着车厢壁上张地图,上面标记了路线和两处目的地。

 

两处目的地就是他们商议出的南迁最终目标,一处是马来半岛新加坡北边的林桂水库附近。

 

与邕城的直线距离1500公里。

 

林桂水库有几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仅目前避难所两万多人口使用的话,可以维持几百年。

 

水库往东不到40公里就是泰国湾,靠海主要考虑排水问题。

 

废水问题优先考虑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建立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净化后用于非饮用用途。

 

万一这场末世结束,可以以避难所为中心建设,排水管道可以排向林桂水库旁的一条河。

 

在退一万步,末世一直不结束,陈帆避难所的人口上升后,可以安装加热管道将废水直接往泰国湾排放。

 

总之,团队已经针对各自可能遇到的情况做出几套方案。

 

另一处位置更为合适,地理坐标上这一处位置正好在赤道线上,是印尼巴东市区西北部80公里的一处海岸线。

 

与邕城的直线距离2000公里。

 

在那附近有两个跟林桂水库差不多大小的水库,而且距离海岸线更近,避难所在那里建立的话,距离水库和印度洋都只有几公里。

 

可这处最合适的地方只能作为备用。

 

因为想要到达那里,必须跨过马六甲海峡。

 

目前猜测跨海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