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方舟计划(第3页)

 

这种新存在形式被命名为\"量子态生命体\",简称qsL。它能在物质与能量间自由转换,更重要的是,理论预测它能承受宇宙法则的根本变化。

 

好消息迅速传遍太阳系。各文明最优秀的个体开始自愿接受转换,成为方舟的\"基础模块\"。但就在这时,一个根本性问题浮现:

 

\"不是所有人都能或愿意成为qsL。\"林晓在战略会议上指出,\"我们该如何选择谁有资格获得'延续'?\"

 

争论激烈。有些代表提议基于智力或贡献分配名额;有些主张随机抽签;还有的建议只保存文明精华,如知识库和dnA样本。

 

秦锋聆听着各方观点,最终做出决定:\"不选择。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全场哗然。

 

\"技术上不可能!\"沃伦特代表抗议,\"太阳系有数百亿生命体!\"

 

\"那就找到方法。\"秦锋坚定地说,\"归零者给了我们工具,现在需要的是创意。如果生命真有价值,那么每个个体都值得被拯救——不只是精英,不只是强者,而是所有人。\"

 

这个宣言成为方舟计划的新方向。团队开始研发\"群体转换\"技术,目标是创造能将整个文明暂时压缩为信息模式,在新宇宙中重新展开的量子结构。

 

倒计时继续无情流逝:85年...72年...60年...

 

随着截止日临近,太阳系面貌巨变。传统物质文明逐渐让位于量子态结构。城市依然存在,但建筑能按需重组;身体仍是熟悉的形态,但可以随时转换为能量或信息流。

 

秦锋站在火星表面,看着天空中两个\"月亮\"——一个是自然的卫星,另一个是新建的量子枢纽,负责协调整个太阳系的转换进程。

 

\"我们真的能做到吗?\"林晓走到他身旁,现在也已部分转换为qsL形态。

 

秦锋没有立即回答。他看向星空,那里有无数其他文明正在面对同样的挑战。紫色网络传来的消息好坏参半——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还有些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不知道。\"他最终诚实地说,\"但值得尝试。\"

 

就在这时,警报响起。不是来自太阳系内部,而是紫色网络边缘——归零者再次出现,提前开始了部分区域的\"重置\"。

 

倒计时突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