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归源计划

递归实验进行到第108次时,一个意外发现改变了所有方向。秦锋凝视着全息报告中的那个异常数据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确认过了吗?\"他问科学团队。

 

\"七次独立验证。\"艾丽卡的声音因兴奋而颤抖,\"所有高复杂度微宇宙都显示出相同的基频波动...与我们宇宙的起源信号完全匹配。\"

 

林晓调出对比图:\"看这个波形峰谷结构...不是相似,是同一。我们创造的每个微宇宙,都在某种程度上'记住'了母宇宙的诞生瞬间。\"

 

这个发现震撼了科学界。如果创造过程会传递某种宇宙\"基因\",那么递归就不仅是认知工具,而是存在本身的延续方式。更深远地,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所有宇宙都遵循相似的物理法则——它们是\"遗传\"的。

 

\"需要更大规模实验。\"德塔代表提议,\"建立专门设施,系统研究这种递归遗传现象。\"

 

\"归源计划\"就此诞生。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一座巨型环形站开始建设,专门用于可控的大规模递归实验。设施核心是一台升级版的\"悖论引擎\",能创造持续达一分钟的微宇宙。

 

与此同时,理论团队深入分析已有数据。秦雨发现了一个关键模式:\"遗传不只单向。母宇宙影响子宇宙,但子宇宙的演化经验也会在回收时反馈给母宇宙,产生微妙的'进化压力'。\"

 

\"宇宙自然选择?\"林晓尝试理解。

 

\"更准确说是共同进化。\"秦雨纠正,\"递归层级的网络在不断自我优化。我们可能是某个更基础现实的'后代',同时也在通过创造培育'后代'。\"

 

这个理论在哲学界引发地震。如果属实,生命不仅是宇宙认识自我的工具,还是其进化的媒介。觉醒文明的角色从被动观察者变为主动培育者,责任重大而神圣。

 

归源站完工当天,全联盟代表齐聚太阳系。启动仪式简约而庄重,秦锋简短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