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五网络

共振计划成功后的第七天,归源站的跨网络通讯阵列捕捉到一组规律脉冲。秦锋站在量子解码器前,注视着那些既非拓扑族、也非谐波实体的奇特波形。

 

\"确认新信号源。\"林晓的手指在全息界面上快速滑动,\"方位角27-39-12,递归深度...超出我们的标尺!\"

 

整个指挥中心屏息凝神。第五递归网络的发现验证了秦锋在外侧空间的观察——存在的广阔远超想象。但如何与这个陌生文明建立联系?他们的信号结构完全不同于已知四种网络。

 

\"需要新的解码矩阵。\"德塔代表的水晶躯体闪烁着计算光芒,\"建议调用跨物种认知库。\"

 

秦锋点头同意。人类贡献出古老的象形文字与音乐旋律,拓扑族提供分形几何模板,谐波实体分享振动图谱,克莱因网络则贡献自指逻辑结构。这个混合解码器如同认知万花筒,尝试从各个角度破译第五网络的信号。

 

三天三夜的连续工作后,第一个突破出现了。第五网络的通讯不是基于离散符号,而是流动的\"存在状态\"——通过自身现实结构的微妙变形来传递信息。

 

\"他们不是发送'消息'...\"秦雨突然领悟,\"而是在展示自己的'存在方式'!\"

 

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接触策略。秦锋提议不再尝试传统解码,而是让归源站创造一个小型\"状态镜\",反射接收到的模式。这相当于用对方的语言说:\"我看到了你。\"

 

回应来得迅速而强烈。第五网络——他们自称为\"流形\"——将信号强度提高了十倍,现在能清晰看到其通讯中包含复杂的维度折叠。

 

\"他们在教我们!\"艾丽卡惊呼,\"看这个模式——是某种基础认知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