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两封感谢信!(第2页)

 

“只是不少村民觉得七岁以上的孩子才能进村学校,年龄是不是有些大了?

 

不少村民希望可以把年龄放宽到六岁或者五岁,但七岁是你当时定的。

 

而且把年龄放宽到五六岁的话,学校又要多收不少孩子,就怕学校的粮食有些不够!”

 

其实在村民们看来,五六岁就已经算是大孩子了。

 

这年代,村里五六岁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帮着大人们下地干活儿了。

 

可没有后世的孩子们那么娇气,虽说如此,但这听起来何尝不让人感到心酸?

 

但没办法,为了能有口吃的,为了多挣点儿工分,大人们只能如此。

 

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能够让孩子们免费在学校吃一顿饭。

 

若是五六岁的孩子也能入学,他们就不用跟着大人一起下地干活儿了。

 

又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还不都是被生活所迫罢了!

 

本来这件事大壮是不打算和苏阳说的,毕竟苏阳已经帮了村里那么多忙。

 

尤其是村学校的教学用品,书本以及粮食,都是苏阳自己在运作。

他不想九叔再为这样的事情操心。

 

但大壮知道,苏阳回到村里后,也会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他干脆就说了出来........

 

........

 

听了大壮的话,苏阳点了点头,实则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当时考虑到村学校的粮食问题,所以苏阳就把孩子们的入学年龄定在了七岁。

 

现在自己手里多了李怀德捐的200块钱,还有面条厂扬厂长奖励自己的200块钱。

 

这样以来,自己手里就有了400块钱,这些换成红薯的话,也有500斤了。

 

当然。

 

这是现在黑市的价格,自己可以适当再便宜一些,红薯按照五毛钱一斤算。

 

还有土豆和高粱,可以按照六毛钱一斤算,这样就可以有七八百斤粮食了。

 

所以就算年龄放宽到五岁,也足够学校再坚持一段时间了。

 

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再掏出两百块钱,同样换成粮食。

 

至于粮食吃完了以后,又该怎么办,到时候总有解决的办法........

 

现在的苏阳已经不是初来乍到的时候,那时自己不知道黑市的具体价格,也没去过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