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风云裂变(第2页)
白起心中一震,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和愤怒。他的眼眶瞬间红了,大声说道:“陛下!臣自入伍以来,一心只为大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从未有过二心!每一场战役,臣都身先士卒,浴血奋战,为的就是大秦的江山社稷,为的就是陛下您啊!”白起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那是被冤枉后的悲愤与不甘。他想起多年来在战场上的厮杀,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只为守护大秦的疆土,可如今却被自己效忠的君主猜忌,这种滋味让他痛彻心扉。他想起自己初入军营时,在秦轩的教导下,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将领,那些艰苦训练的日子,那些生死与共的战斗,都历历在目。
这时,丞相范雎迈着慢悠悠的步伐,上前一步,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皮笑肉不笑地说:“白起,你战功确实显着,可如今朝堂内外只知你武安君白起,陛下威严何在?你手握重兵,谁能保证你不会有谋反之心?”范雎的声音尖细,像一把锐利的刀,在大殿中划出一道冰冷的弧线。他心中暗自得意,多年来对白起的嫉妒和怨恨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他要借此机会彻底除掉这个眼中钉。他回想起自己在朝堂上苦心经营,好不容易获得的权势,却总是被白起的光芒所掩盖,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
白起怒目而视,眼睛里仿佛要喷出火来,他指着范雎,大声骂道:“范雎!你这奸佞小人,平日里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如今竟还想陷害于我!我白起对大秦忠心耿耿,天地可鉴,你却在这里颠倒黑白,诬陷忠良,你的良心何在?”白起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的愤怒如同汹涌的潮水,几乎要将整个大殿淹没。他恨不得立刻冲上去,撕烂范雎那张虚伪的嘴脸,但理智告诉他,此刻冲动只会让局势更加糟糕。他深知自己的命运此刻悬于一线,但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忠诚被如此践踏。
秦昭襄王大手一挥,打断了他们的争执,冷酷道:“白起,念你多年征战,朕赐你全尸,自行了断吧。”说罢,一名太监捧着寒光闪闪的长剑,战战兢兢地缓缓走到白起面前。那柄剑,在昏暗的大殿中闪烁着冰冷的光,仿佛是来自地狱的使者。剑身上的寒光刺痛了白起的眼睛,也刺痛了他的心,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大秦出生入死,最终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局。
就在此时,大殿外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秦轩统领的锐志营将士听闻消息,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求情。他们身着整齐的盔甲,手持长枪,步伐急促而有力。为首的校尉满脸焦急,汗水从额头滑落,他高声道:“陛下!白将军是大秦的战神,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他出生入死,多少次在战场上力挽狂澜,拯救大秦于危难之中。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声音饱含恳切,带着哭腔,在大殿外久久回荡。锐志营的将士们整齐跪地,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悲壮。这些将士,有的曾在白起的带领下冲锋陷阵,死里逃生;有的曾受白起的教导,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军中精锐。他们对白起,不仅是敬佩,更是有着生死与共的情谊。他们回想起与白起一起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艰苦的战斗,那些胜利的喜悦,都让他们对白起充满了感激与忠诚。
白起缓缓起身,眼神从在场众人脸上扫过,他的目光中,有愤怒,有不甘,也有一丝无奈。最后,他的眼神定格在秦昭襄王身上:“陛下,这柄剑,曾随我征战四方,杀敌无数,为大秦开疆拓土。它见证了大秦的崛起,也见证了臣的忠诚。如今,您却要用它来取我的性命。”他的声音低沉而悲愤,带着无尽的沧桑和凄凉,那是一个为国家奉献一生却被冤枉的英雄的绝望。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投身军旅,怀揣着满腔热血,立志为大秦建立不朽功勋,可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满是苦涩。他看着手中的剑,这把曾经伴随他无数次征战的伙伴,如今却成了他的催命符。
秦轩心急如焚地冲进大殿,看到眼前场景,眼眶瞬间红了,他立刻“扑通”跪地,膝盖重重地磕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陛下!白起将军是大秦的中流砥柱,不能杀啊!如今大业未竟,四方未平,正需要将军这样的人才!他的军事才能举世无双,若杀了他,大秦的军队将群龙无首,统一大业恐成泡影!”秦轩的声音带着哭腔,他的身体微微颤抖,那是焦急与悲痛交织的表现。他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本以为凭借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后世的知识,能够改变白起的命运,让他避开这场灾祸,可如今一切还是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他回想起自己与白起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发现白起的军事天赋,到悉心教导他,看着他一步步成长为大秦的战神,那些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他一直把白起当作自己的亲传弟子,寄予厚望,如今却眼睁睁地看着他面临生死危机,却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