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秦楚鏖战,郢都风云起硝烟(第2页)

 另一边,李信对奇兵遇伏的情况一无所知,仍在组织秦军对平舆城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他不断调整战术,试图突破楚军防线。他命令弓箭手集中火力,压制城墙上的楚军;又派出敢死队,不顾生死地冲向楚军壁垒,试图打开一个缺口。然而,楚军防守严密,秦军的进攻一次次被击退,士兵们死伤惨重,战场上躺满了秦军士兵的尸体,鲜血汇聚成小溪,缓缓流淌。

 在楚国后方,蒙恬率领的秦军骑兵与楚军激战正酣。蒙恬深知不能久战,必须尽快突围。他带领着骑兵们,向着一个方向发起了决死冲锋。他一马当先,手中长刀闪烁着寒光,冲在最前面。士兵们受到鼓舞,紧紧跟随在他身后,呐喊着向前冲去。经过一番苦战,秦军骑兵终于撕开了楚军的包围圈,突出重围。但此时,他们已经损失惨重,两万骑兵只剩下不到万人,且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蒙恬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军返回秦军大营。李信得知奇兵遇伏,损失惨重,心中十分震惊和愤怒。他意识到自己低估了项燕的智谋和楚军的战斗力。但他并不甘心就此失败,决定调整战略,与楚军展开持久战。他下令秦军在平舆城外安营扎寨,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与楚军对峙。

 项燕见秦军改变战略,也不急于进攻。他深知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时间拖得越久,秦军的劣势就越大。于是,他也命令楚军坚守防线,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不断骚扰秦军的补给线。这些小股部队行动灵活,他们趁着夜色,偷袭秦军的粮草运输队,烧毁粮草,抢夺物资,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秦军的补给线时常受到攻击,粮草供应逐渐紧张,士兵们的士气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咸阳宫中,嬴政收到了李信与楚军对峙的战报,心中十分忧虑。他没想到李信的进攻如此不顺,楚国的抵抗比他想象中更加顽强。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丞相李斯忧心忡忡地说:“大王,李信久攻不下,与楚军僵持,若战事继续拖延,我军粮草供应难以为继,恐有大败之险。”嬴政眉头紧锁,问道:“那依丞相之见,该如何是好?”李斯沉思片刻,说:“臣以为,可召回李信,重新启用王翦,让他率领大军出征楚国。王翦老谋深算,经验丰富,或许能扭转战局。”

 嬴政心中犹豫不定,他一方面不愿意轻易否定李信,毕竟李信是他亲自任命的主帅;另一方面,他也担心战事继续恶化,影响秦国的统一大业。正在他犹豫不决时,前线又传来了坏消息。项燕趁秦军士气低落、粮草不足之际,发起了全面反攻。楚军如潮水般涌出壁垒,向着秦军大营冲去。战鼓雷鸣,喊杀声震天,楚军士兵们挥舞着兵器,眼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

 李信仓促应战,他指挥秦军士兵们坚守大营,用弓弩和长枪抵挡楚军的进攻。秦军士兵们在营垒中奋力抵抗,他们用盾牌组成防线,挡住楚军的箭矢和冲锋。但楚军攻势凶猛,秦军渐渐抵挡不住,防线出现了多处漏洞。楚军士兵们趁机冲进秦军大营,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士兵们的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让人胆战心惊。

 李信在战场上奋力拼杀,他手持长剑,左冲右突,试图稳住秦军的阵脚。但楚军越来越多,秦军逐渐陷入了混乱。士兵们纷纷逃窜,大营也被楚军攻破。李信见大势已去,只能率领残军突围而出。他望着身后混乱的战场和死伤惨重的士兵,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他知道,这一战他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