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天下归一,新政定基启新程

咸阳宫的大殿之内,华灯高照,雕梁画栋间,秦国的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前所未有的盛事——六国平定,天下归一。嬴政身着玄色龙袍,端坐在巍峨的王座之上,金色的龙纹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满心喜悦、齐声称贺的群臣,往昔金戈铁马、南征北战的画面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不断翻涌。

 从弱冠之年亲政,嬴政便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他先是凭借着果敢与智慧,铲除了嫪毐、吕不韦等乱政势力,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随后,他广纳贤才,重用李斯、尉缭等能臣谋士,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宏伟大业。多年来,他历经无数次的朝堂纷争、战场厮杀,无数个日夜的殚精竭虑,才终于迎来了今日这震撼人心的时刻。如今,六国皆灭,天下归一,他站在了这片广袤大地的巅峰,成为这片土地前所未有的主宰者。

 “今日六国平定,我大秦终成天下共主。但这只是个开始,往后治理这庞大帝国的重任,还需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嬴政的声音雄浑有力,如洪钟般回荡在宫殿之中,庄重肃穆,充满了威严与使命感。

 丞相李斯率先出列,他身着绣着金线的朝服,神色恭敬,拱手说道:“大王,如今江山一统,首要之事便是建立全新制度,巩固大秦根基。”嬴政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鼓励与期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臣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郡守、郡尉、郡监,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如此一来,地方权力尽归中央,政令畅通无阻,可保国家长治久安。”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部分大臣交头接耳,提出质疑,认为分封制传承数百年,早已深入人心,贸然废除恐生变故。“分封制乃我华夏数百年传统,诸侯拱卫王室,各司其职,怎能轻易废除?”一位年迈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时,秦轩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拱手道:“诸位大人,时代已然不同。分封制下诸侯拥兵自重,各自为政,导致天下纷争不断,战火连绵,百姓深陷水火。郡县制由朝廷直接任免官员,能让政令畅通无阻,国家统一调配资源,实乃利国利民之举,也是时代发展之必然。”

 在秦轩与李斯的据理力争下,嬴政最终拍板,决定推行郡县制。“就依二位所奏,推行郡县制。此事关乎大秦未来,务必妥善施行,不得有误。”嬴政的话语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解决了行政制度,嬴政又将目光投向文化与经济领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货币度量衡各异,如此情形,不利于帝国的统一与发展。诸位可有良策?”嬴政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忧虑。

 李斯再度建言:“大王,臣以为应统一文字,以秦国小篆为标准,颁行天下。如此,政令传达、文化交流都将更为顺畅。同时统一货币,全国通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制定标准器具分发各地,规范商业贸易。”

 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一场席卷全国的变革迅速展开。在咸阳城中,大量工匠汇聚,日夜赶制标准的度量衡器具。这些器具由精铁打造,工艺精湛,每一个尺寸、每一道刻度都经过了严格的测量与校准。器具制成后,便被浩浩荡荡的车队运往各郡县。

 咸阳城的集市里,人群熙熙攘攘,喧闹非凡。老冯头经营着自己的粮店多年,一直以来,卖粮用的斗都是自家传下来的,虽说心里也清楚和别家不太一样,但生意也算勉强维持。这日,官府的公差来到集市,张贴了统一度量衡的告示,公差扯着嗓子大声解释新规矩,周围围了一圈百姓,满脸疑惑和担忧。老冯头凑近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自己的斗明显比告示上标准的小。他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以后可怎么卖粮?不会被官府抓起来吧?正发愁时,公差走过来,耐心地讲解道:“老人家,别担心,过几日会有统一的量具发放,到时候用新的,公平买卖,生意肯定更好!”老冯头半信半疑地点点头。

 各地官府门前,张贴着醒目的告示,上面用小篆书写着统一度量衡的详细规定和使用方法。公差们站在一旁,耐心地为百姓讲解。街道上,书写着小篆的石碑矗立在显眼之处,字体工整秀丽,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学馆里,先生们手持竹简,认真教导孩童诵读小篆书写的文章,稚嫩的读书声在空气中回荡。

 为保证车辆畅行,官府组织了大批人力修缮道路,拓宽路面,填平坑洼。同时,规定了全国统一的车轮间距,工匠们忙碌地改造着车辆。一时间,帝国内的交通网络逐渐规整,车辙印记在大地上纵横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