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风云再变(第2页)

 然而,这场胜利只是短暂的喘息。咸阳城内,赵高听闻秦军大败,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打压异己,朝堂愈发黑暗。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势力迅速壮大,各路反秦义军纷纷归附,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秦轩深知,接下来的路更加艰难。他告别项羽,返回岭南。一路上,他目睹百姓流离失所,心中满是忧虑。回到岭南后,他立刻与秦御霄商讨下一步计划。“如今项羽虽胜,但天下局势依旧复杂。”秦轩对秦御霄说,“我们要继续加强岭南的防御和建设,同时密切关注北方局势。无论未来如何,我们都要保护好这片土地和百姓。”

 秦御霄点头称是,开始加大对岭南的治理力度。他组织百姓开垦更多荒地,修建水利设施,提高粮食产量;加强军队训练,打造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而秦轩则把精力放在与各方势力的联络上。他不断派出使者,与忠于秦国的旧部、其他反秦义军沟通交流,试图在混乱的局势中寻找平衡,为未来的变故做好准备。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岭南在秦轩和秦御霄的努力下,成为了一片安宁的港湾,但他们都清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而他们必须做好迎接一切的准备。

 咸阳宫中,赵高得知巨鹿兵败,怒不可遏,将殿内的器物砸得粉碎。他深知项羽的威胁,决定孤注一掷,调集全国剩余兵力,准备与项羽决一死战。同时,他还派人四处散布项羽屠城的谣言,试图瓦解反秦义军的民心。

 项羽在巨鹿大胜后,声望达到顶点,却也引来了各方的嫉妒和猜忌。一些反秦义军首领表面归附,实则心怀鬼胎,暗自积蓄力量,准备在局势变化时谋取私利。刘邦的势力在此时也悄然壮大,他一边扩充军队,一边招揽人才,对关中地区虎视眈眈。

 秦轩回到岭南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战争虽暂时告一段落,但政治上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他继续派遣密探前往各地,收集情报,分析局势。通过与各方势力的接触,他敏锐地察觉到,项羽虽然勇猛无敌,但在政治谋略上稍显不足,而刘邦则心机深沉,野心勃勃,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威胁项羽的强大对手。

 为了帮助项羽巩固地位,秦轩修书一封,详细阐述了当前局势和应对策略。他建议项羽趁势整合各方反秦力量,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核心,同时严明军纪,安抚百姓,以赢得民心。此外,秦轩还提醒项羽要警惕刘邦的动向,不可掉以轻心。

 项羽收到信件后,陷入了沉思。他对秦轩的谋略十分认可,但要实现这些策略,谈何容易。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要想整合谈何容易。而且,他自恃武力,对政治权谋向来不感兴趣,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项羽犹豫不决时,刘邦却已经开始行动。他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一路西进,避开项羽的锋芒,沿途招降纳叛,收编了不少秦军残部。同时,他还打着“约法三章”的旗号,安抚关中百姓,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关中地区作为秦朝的核心地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刘邦深知,只要占据关中,就等于掌握了争夺天下的主动权。他加快行军速度,很快便逼近咸阳。此时的咸阳,在赵高的暴政下,已经人心惶惶。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设计诛杀了赵高,试图挽回局势。但此时的秦朝,已经是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顺利进入咸阳。他被咸阳的繁华和宫殿的壮丽所震撼,一时间有些忘乎所以,想要留在咸阳享受荣华富贵。张良和樊哙等人见状,纷纷劝谏,提醒他项羽的大军还在北方,一旦项羽得知他占据咸阳,必定会兴师问罪。刘邦这才清醒过来,他封存了秦朝的府库,撤出咸阳,驻军灞上,等待项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