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番外二:都江古堰铸秦基
秋日的蜀地,阳光暖煦,微风轻拂着广袤的平原。秦轩身为秦王嬴政派往蜀地巡查民生与水利的特使,骑着一匹矫健的骏马,沿着蜿蜒的官道疾驰而来。他身姿挺拔,一袭黑色锦袍在风中猎猎作响,面容冷峻却藏着几分对未知前路的期待与审慎。此番前来,他肩负着为大秦探寻发展根基的重任,而蜀地频发的水患,早已如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秦王乃至整个大秦的心头。
刚踏入蜀郡郡城,喧闹的市井声便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然而,秦轩无心留恋这热闹景象,径直前往郡守府。郡守早已得到消息,率领一众官员在府前恭迎。
“秦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郡守满脸堆笑,恭敬地说道。
秦轩微微颔首,还礼道:“为大秦社稷,谈不上辛苦。如今蜀地水患频发,我此次前来,便是要深入了解情况,看看如何能解百姓于水火。”
稍作歇息后,秦轩便迫不及待地与郡守等人商讨起来。
“大人,蜀地水患,根源皆在岷江。”一位水利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每至雨季,岷江水势暴涨,河道难以容纳,便四处泛滥,周边百姓苦不堪言,庄稼被淹,房屋被毁,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秦轩眉头紧锁,问道:“可有应对之策?”
郡守无奈地叹了口气:“多年来,尝试过诸多办法,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可水患依旧,收效甚微。”
此时,一位年约五十的男子站了出来,他身形清瘦,眼神却透着坚毅与睿智,正是蜀郡郡守李冰。“秦大人,依我之见,治水不能只靠堵,更要疏。岷江之水,若能合理引导,不仅可除水患,还能变害为利,灌溉农田,造福百姓。”
秦轩目光一亮,看向李冰:“李郡守可有具体打算?”
李冰微微欠身,说道:“我设想在岷江上游修筑一座分水堤坝,将江水一分为二,一支引流排洪,一支引入成都平原用于灌溉。在江心修筑鱼嘴状的分水堤,巧妙控制水流。再开凿宝瓶口,连通内江与成都平原,形成完整的灌溉体系。如此,水患可除,农田可灌,蜀地有望成为大秦的粮仓。”
秦轩听后,心中暗自赞叹,却也深知其中困难重重。“此计虽妙,但工程浩大,施工艰难,且耗费人力物力巨大,李郡守可有把握?”
李冰神色坚定:“大人放心,我已勘察许久,对地形、水势了然于心。虽困难不少,但只要精心筹备,合理规划,定能成功。况且,这是造福蜀地百姓的大事,我愿全力以赴。”
秦轩沉思片刻,点头道:“好,我定会全力支持李郡守。此事若成,蜀地百姓幸甚,大秦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