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番外四:嬴政驾崩(第2页)

 李斯心中犹豫,一方面是对大秦的忠诚,一方面是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他想起自己从一个小吏一步步走到丞相之位,历经无数艰辛,实在不愿轻易放弃眼前的荣华富贵。而且,他也担心扶苏即位后,会推行一系列与自己相悖的政策,自己多年来为大秦制定的制度和策略可能会被推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斯陷入了极度的纠结之中。他反复思考着赵高的提议,心中天人交战。他也曾试图说服自己坚守对嬴政的承诺,将皇位传给扶苏,但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最终还是战胜了他的理智。

 最终,在赵高的再三劝说下,他还是动摇了。

 于是,李斯和赵高篡改了遗诏,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帝。他们假称嬴政在沙丘病重时,曾立下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自杀。同时,指责蒙恬与扶苏同谋,也令其自尽。

 扶苏接到诏书后,悲痛万分。他虽对父皇的命令感到不解,但生性仁孝的他,还是决定遵从遗诏。蒙恬却觉得事有蹊跷,劝扶苏不要轻易赴死,应先派人核实情况。但扶苏心意已决,最终拔剑自刎。蒙恬不愿就范,被囚禁起来,最终也被杀害。

 胡亥即位后,史称秦二世,而大秦帝国,也在这一场阴谋中,逐渐走向衰落的深渊。胡亥本就昏庸无能,又在赵高的蛊惑下,肆意挥霍,加重百姓的赋税和徭役。他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将大权都交给了赵高。赵高趁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与此同时,远在沛县的刘邦和会稽郡的项羽,正厉兵秣马,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他们与大秦帝国的斗争,也因嬴政的驾崩,变得更加激烈。刘邦听闻嬴政驾崩的消息后,意识到反秦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深知,秦二世的统治必定不得人心,百姓们对秦朝的怨恨已经达到了顶点。于是,他加快了扩充军队的步伐,四处招揽人才,准备向秦朝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项羽在会稽郡也密切关注着天下局势。他听闻嬴政驾崩,心中大喜。他早就对秦朝的统治恨之入骨,如今嬴政已死,他觉得推翻秦朝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与叔父项梁一起,整顿军队,训练士兵,制定战略计划,准备与秦朝展开一场决战。

 在民间,百姓们对秦二世的统治极为不满。各地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他们打着反秦的旗号,向秦朝的统治发起挑战。原本表面平静的大秦帝国,如今已是风雨飘摇,一场改朝换代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刘邦和项羽,这两位乱世英雄,也将在这场风暴中,逐渐崭露头角,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楚汉之争,他们的故事,也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在咸阳宫中,赵高的权势日益膨胀。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打压朝中的忠臣良将。许多曾经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都被他以各种罪名陷害致死。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

 李斯虽身为丞相,但在赵高的排挤下,权力也逐渐被架空。他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不该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但此时,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他试图反抗赵高,但每次都被赵高巧妙地化解。赵高还在秦二世面前不断诋毁李斯,说他心怀不轨,想要谋反。秦二世本就对李斯心存疑虑,在赵高的挑拨下,最终下令将李斯逮捕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