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司马相(第2页)

 说罢,楚茂茂猛地起身,拂袖而去。留下朝堂上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

 司马府的马车缓缓行驶在回宫的路上,车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气息。司马相闭目养神,神态悠然,仿佛刚刚在朝堂上掀起的那场轩然大波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

 而坐在一旁的司马相之子,却是满脸兴奋之色,一双眼睛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不停地说着:“父亲,您今日实在是太威武了!在朝堂之上,面对陛下的怒火,还有那群大臣的指责,您竟是那般镇定自若,丝毫不惧。那一声怒吼,更是威震四方,把那些侍卫都吓得瘫倒在地,简直如同天神下凡一般!”

 司马相微微睁开双眼,看了儿子一眼,神色平静,并未因儿子的夸赞而有丝毫动容。他轻轻捋了捋自己的白色胡须,缓缓说道:“朝堂之上,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更重要的是谋略和胆识。今日之事,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司马相之子却意犹未尽,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父亲,您那一番大道理说得真是精彩绝伦!从古代贤君到今朝治国,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把那些大臣们都驳得哑口无言。最后提出让陛下禁足一月,更是绝妙之计!这一下,整个朝堂都知道咱们司马家的厉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马相皱了皱眉头,略带严肃地说道:“我之所为,可不是为了彰显司马家的威风。这朝堂局势错综复杂,陛下年轻气盛,行事冲动,若不加以引导和约束,必将危及江山社稷。我这么做,是为了这天下苍生,为了咱们司马家能够长久安稳。”

 司马相之子听了父亲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父亲深谋远虑,孩儿受教了。只是孩儿觉得,今日这一出,必定会让那些平日里与咱们作对的人有所忌惮。”

 司马相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轻声说道:“树大招风,我们虽一时震慑住了众人,但也难免会招来更多的怨恨和嫉妒。日后行事,更要小心谨慎。你须记住,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中,唯有步步为营,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马车继续缓缓前行,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响,仿佛在诉说着司马家在这复杂朝堂斗争中的权谋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

 司马相轻轻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道:“吾儿啊,你要明白,家族的兴衰荣辱全系于你一身了。那几个兄长虽各有所长,但终究难当大任,难堪大用。如今这朝堂局势波谲云诡,瞬息万变,以后司马家的未来就只能指望你了。”

 司马相之子听了,神情一肃,连忙挺直身子,认真说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司马相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忧虑:“我如今已近九十高龄,这在世间已是极为罕见。而陛下正值十九岁的青春年华,朝气蓬勃。我只怕啊,我时日无多,怕是活不过陛下。一旦我离去,司马家失去主心骨,必然会面临诸多危机。”

 他顿了顿,紧紧握住儿子的手,仿佛要将自己一生的智慧和力量都传递给他:“所以你更要抓紧时间,学习权谋之术,结交朝中权贵,积攒人脉和势力。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在这险恶的朝堂斗争中护得司马家周全。”

 司马相之子感受到父亲手掌传来的温度和力度,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重重地点头:“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孩儿定会日夜苦学,广结人脉,守护好司马家。”

 司马相欣慰地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嗯,有你这句话,我也算稍稍安心了些。但你要切记,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不可锋芒毕露。在这朝堂之上,要学会隐忍,懂得审时度势,方能游刃有余。”

 马车在颠簸中继续前行,司马相望着车窗外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心中默默祈祷着儿子能够早日成长起来,扛起司马家的大旗,在这暗流涌动的朝堂中续写司马家的辉煌 。

 司马相闭目养神,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遥想当年,初入朝堂的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楚奇这位强势天子的阴影下艰难求生。

 楚奇那时年轻气盛,智谋超群,将朝堂牢牢掌控在手中。他手段强硬,决策果断,对于稍有忤逆之意的臣子绝不留情。司马相初来乍到,在楚奇面前,宛如一只惊弓之鸟。每次上朝,面对楚奇那锐利且充满压迫感的目光,司马相总是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回,朝堂讨论水利工程的规划。司马相经过调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满心想着能在天子面前一展才华。然而,当他刚开口说了几句,楚奇便冷冷地打断他,犀利地质问让司马相顿时语塞,冷汗湿透了后背。在楚奇的绝对权威下,司马相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只能默默蛰伏。

 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司马相小心翼翼地在朝堂周旋,不断积累人脉、提升自己的实力。他表面上对楚奇恭敬有加,暗中却精心布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奇渐渐步入暮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司马相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过人的智谋,始终屹立不倒。

 终于,司马相成功熬死了楚奇。那一刻,他心中五味杂陈。

 司马相得知要辅佐楚庆庆时,心中五味杂陈。此时的他已近古稀之年,本以为余生可以稍作安稳,却不想又担起如此重任。

 楚庆庆登基之初,便能看出他心怀天下,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凡的见识。他虚心向司马相请教治国之道,对这位三朝老臣极为敬重。司马相也倾尽全力,将自己一生所学和从政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楚庆庆。

 在他们共同治理下,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农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商业蓬勃发展,城市日益繁华;对外军事上,也凭借着合理的策略和强大的国力,让周边小国纷纷臣服。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正当国家蒸蒸日上之时,楚庆庆却突然身染重病。尽管宫中太医全力救治,民间也遍寻名医,却依旧无法挽回他的生命。楚庆庆英年早逝的消息传来,举国悲痛。

 司马相更是痛心疾首,仿佛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一般。他拖着年迈的身躯,主持着楚庆庆的葬礼。望着那冰冷的棺椁,司马相老泪纵横。他深知,楚国失去了一位贤明的君主,而自己多年的心血也仿佛付诸东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葬礼结束后,司马相独自回到府邸。庭院中落叶纷飞,他坐在回廊下,回忆着与楚庆庆相处的点点滴滴。曾经两人在书房彻夜探讨治国方略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却阴阳两隔。此时的司马相,虽已年近七十,却不得不再次打起精神。

 司马相沉浸在回忆之中,楚庆庆那断断续续、带着不甘与无奈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朕原本……以为,熬都能熬死你,但……天命难违,朕要走在你前面了,你都这么老了,我怎么……就是熬不过你呢?”

 那时的楚庆庆躺在病榻上,面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却仍强撑着精神。他看向司马相的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我年少登基,是你辅佐朕,朕最忌惮的人……是你,最器重的人也是你,最得意的人还是你。可惜……我怕,我怕你权力太大,取而代之。”

 即便病入膏肓,楚庆庆作为帝王的心思依然深沉。他虽知大限将至,却仍试图以言语敲打司马相。而司马相,即便权力滔天,面对病中的君主,依旧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造次。毕竟,在这封建王朝,君臣纲纪如同一座大山,压在每个人心头。

 楚庆庆归天后,司马相遵循遗命,开始辅佐他的哥哥楚定。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司马相殚精竭虑,为楚国的稳定与发展费尽心力。朝堂上下,在他的操持下井井有条。

 时光匆匆,转眼间司马相已年近九十。此时,他将国家大权还给了楚定的儿子楚茂茂。尽管此时的他在朝廷上依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可谓一手遮半边天,但他已无意于权力的纷争。

 司马相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邸。踏入大门,往日熟悉的庭院此刻却让他生出几分陌生之感。绕过回廊,远远便瞧见自己六十多岁的大儿子正蹲在园子一角斗鸟。

 阳光斑驳地洒在地上,大儿子专注地盯着两只鸟儿争斗,嘴里还不时发出兴奋的呼喊,丝毫没察觉到父亲归来。司马相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