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纵横罗西克 1(第2页)

介于前一晚黑森禁军赶路疲劳,弗兰西决定黑森禁军在石桥镇多休整一天,同时他也可以更好的勘验地形评估形式,最重要的是桥头堡的修建方案。皇家骑士团自然没有停留,他们一早就拔营出发了,因戈尔副团长希望在雨季前抵达卡拉,在那里与其他各国联军集结。自此骑士团与黑森禁军分开行动了,弗兰西送别骑士团的同僚之后便着手石桥镇的防御布置了。很快工兵营长便拿出了双层石堡加闸门的桥头堡方案,弗兰西看完很是满意,同时他又命令禁军在仅有的一天里抽空加固了石桥镇外围的木墙。晚上弗兰西又去拜会了当地阿拉贡侯国的驻军,这里驻扎着阿拉贡侯国的雪山营,他们是冬季高山林地作战的专家。再确定了共同防务的细节之后,部队待次日开拔离开石桥镇。

石桥镇通往阿拉贡侯国首府上镇的大道十分好走,部队下午便抵达了上镇。骑士团在早上离开时候为弗兰西的禁军留下了整理好的营盘,黑森禁军们几乎没有花什么力气便安置好了自己。在这里弗兰西拜谒了阿拉贡侯国的史派西.奇栗选帝侯和军队统帅赫特伯爵,由于皇家骑士团提前一天已经通过,安德鲁公爵和因戈尔副团长肯定已经与侯国的首脑会晤过,所以弗兰西过去只是处于礼节性的会面。此次征战旧都阿拉贡公国也准备派出自己的白羊骑士团前往,因此弗兰西还特意前往城东的阿拉贡骑士学院参观了白羊骑士团的驻地。阿拉贡侯国是法兰西边最坚定的盟友或者说是附庸,整个侯国上下依旧认为他们属于旧东迁帝国故地,因此也就自然奉法兰为正朔。这个国家的军事体系同样是照搬法兰,不仅有类似的禁军制度还有一个微缩版的骑士学院以及一支袖珍版的骑士团。虽然学院和骑士团总数不足三千人,但战斗力在阿拉贡地区可是顶流级别的存在,帮助侯国在强敌环伺的阿拉贡地区站稳了脚跟。

在上镇驻扎一日之后,弗兰西的队伍再次踏上了旅程。这时前方传来消息骑士团大部队已经抵达了北罗西克的罗林,与黑森禁军已经拉开了两日的路程。由于上镇是友邦首府,因此弗兰西仅仅在此留下了一支骑兵联队,用于巡视大道以及在危机时刻策应石桥镇,其余部队当日便跨过浮桥渡过圣河踏入了查塔姆侯国的领土。查塔姆北部罗林河与圣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区在圣教战争之前曾经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里当然也在圣教战争中后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主战场。这里曾经拥有富庶的村庄和高大的教堂,可如今这里人口稀少满眼望去数不尽的凄凉,军队每往前行进数里便有村庄的残垣断壁和教堂的遗迹出现在视野之中。在故事的这个年代,地广人稀妖孽横行,人们往往不喜欢待在一个被大量死亡诅咒的地方。比如旧都地区又现在的比如双河三角洲地区,都是被人为放弃的土地。

这天天气也变得阴沉起来正午时分居然飘起了零星的雪花,进入双河三角洲之后一种阴郁的气氛就开始在部队中蔓延。这里本身就荒凉,途经的几个村庄也是凋敝得要命,接二连三的坟冢挤满了教堂的墓地。村上的居民各个都是表情阴郁目光呆滞,他们站在路边如同一个个鬼影一样盯着通过的法兰军队。这些年轻的黑森州士兵们哪里受得了这种气氛,不由的加快了步伐,好在渡过圣河之后抵达罗林河渡口的河口镇也只有一天的路程,黄昏前部队就已经跨过了罗林河上的塔桥抵达了河口镇。在这里布尔·斯图亚特队长率领的查塔姆骑士团已经在这里完成了集结,而本国的威廉·特里姆红衣大主教和马尔梅·查塔姆女选帝侯也都专门在此恭候。按说一国元首没必要专门迎接友邦军队,因此这种待遇可不多见,这里面的原因后面马上写道。

查塔姆侯国历史地位比较特殊,侯国早在古尼尔兰帝国时代就处于半独立状态,有着很强的‘本地族裔势力’。‘众神之战’时这里也被兽人大军‘奇迹般’的忽略掉了,到了东迁帝国时期教会西迁,这里最早被划为教皇国领土,但本地族裔反抗激烈,导致东迁帝国派遣了大量军队驻扎又形成了当地的‘旧军阀势力’。后来‘圣教战争’末期这里成为主战场之一,在法兰宣布放弃这一地区宗主地位之后,教廷势力又卷土重来加上神圣王国的势力渗透,使得旧军阀势力与本地族裔逐渐融合,双方开始对立。

最终在‘圣教战争’结束后各方势力相互妥协形成了教廷大主教与地方选帝侯共管的政治格局,可如今第二代选帝侯男丁断绝,教廷想要顺势夺取该地。但本地贵族以秉承旧帝国法为由强行确立了马尔梅为第三代女选帝侯,暂时缓解了查塔姆侯国‘教区领地化’的趋势。但此地距离教皇国太近历代侯爵子嗣又不兴旺,于是教廷将该地变成‘主教领’的决心昭然若揭。虽然教廷势力与本地贵族在权利争斗方面斗得不可开交,但有意思的是威廉红衣主教却是马尔梅女选帝侯的秘密情人。

当年教廷任命年轻有为出身诺伊公爵之家的威廉,接替前任红衣大主教出任查塔姆新任教长的时候可能没想到。当才华横溢年轻英高大挺拔的新任红衣大主教出现在那位已经不再年轻的老处女选帝侯面前时,这位号称自己是‘贞女之爵’(仿效旧帝国历史上一位终身未婚的女公爵)的女侯爵立刻便瞬间沦陷在了威廉那伟岸的身躯之下。之后不知道经过了什么办法,女侯爵总算是取得了与新任红衣主教幽会的机会。并且在随后的数年里一连为他生了四个私生子,其中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样一来将查塔姆‘主教领’化的事业,突然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

虽然此事如今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当年却遮遮掩掩藏匿了好久。起初教廷与本地贵族势力都无法接受这个局面,直到女侯爵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送往碎塔湾做了学童为止才算是缓解了双方的矛盾。教廷随即也投桃报李,将当年实际年龄不到十岁的小威廉改了年龄册封为大主教,并由教皇亲自提名他为下一任查塔姆红衣大主教。这样一来双方都满意了,教廷得了面子,下一任的查塔姆统治者将会是教廷任命的红衣大主教担任,查塔姆地区未来名义上会变成‘主教领’(一种以神职人员为首脑,但地方依旧由贵族统治,名义上直接从属与教廷的领地)。这样一来教廷不仅取得了更大的地盘和权利,也取得了该区选帝侯的地位。

而查塔姆本地贵族则得了里子,未来主教领的统治者还是查塔姆家族的后代。只是名义上由选帝侯变成了红衣主教,但对于贵族而言这对他们的地位没有损失。他们未来只用缴纳教廷的‘什一税’而无需承担世俗税,同时由于‘主教领’的特殊权力构架,地方贵族也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样双方都达成了默契,如今查塔姆侯国的实际话事人也顺利成章的变成了红衣大主教威廉。而红衣大主教威廉·特里姆出家前的姓氏是‘肯瑟乌尔提夫’,而‘肯瑟乌尔提夫’就是诺伊王国的王族姓氏。对,威廉的父亲就是诺伊的路浦公爵,也就是弗兰西母亲伊丽莎白王后的亲叔叔,也就是说威廉是弗兰西的亲表舅。这点在弗兰西抵达龙德堡时伊丽莎白王后便专门写信提到了此事,并且简述了目前查塔姆侯国的权利结构。威廉是在弗兰西还年幼时候见过弗兰西,但之后威廉就没有去过法兰所以弗兰西并不认识这位表舅。虽然弗兰西与表舅不熟悉,但在那个时代家族血统可是非常重要的纽带。这就是为什么查塔姆侯国的两位统治者为何专门在河口镇多驻扎了两天等候弗兰西的部队到来的原因。

当弗兰西骑着高头大马来到罗林河岸边时,只见河口镇壮观的塔桥早已刷上了新漆,夕阳映照下显得五颜六色十分喜庆。查塔姆军队的营地就在大桥左岸,连绵的营房布满了道路两边。弗兰西和卫队刚刚跨过塔桥,就看到了骑马站在路边迎接的威廉红衣主教和马尔梅女侯爵的仪仗。弗兰西刚要上前行礼,就听见威廉主教洪亮的声音喊道:“查塔姆欢迎你!我的外甥!”

弗兰西被这么一喊着实有点意外,因为他本以为会有一番官方的套话,可没想到初次见面这位表舅居然如此热情。于是只得马上装出哥哥那种自来熟的样子同样礼貌的回答:“您好我亲爱的舅舅!”说着便跳下了马朝依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