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传承与发展(第2页)

 在场的一位老画师捋着胡须,赞叹道:“这幅画颇有几分《清明上河图》的韵味啊,却又独出心裁,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后生可畏呀。”周围众人也纷纷附和,夸赞之声不绝于耳。

 李青听了这些夸赞,心中满是欢喜,却也不忘看向一旁的张择端,眼中满是感激之情。张择端微笑着向他点头,心中甚是欣慰,他知道,这些年轻人正在将北宋的绘画艺术一步步传承下去,并且开始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

 除了对生活场景的描绘有所创新,在绘画技法上,年轻画师们也在不断探索。赵轩对界画技法十分着迷,界画要求工整细致,用界尺引线来描绘建筑等物体,而《清明上河图》中众多建筑的精妙呈现,让赵轩深受启发。

 他开始尝试将界画技法与山水绘画相结合,在画汴京郊外景色时,用界画的严谨来勾勒亭台楼阁,又以山水的笔法去晕染山峦树木,使得画面既有建筑的规整之美,又不失山水的自然意境。当他将这样的作品展示给张择端看时,张择端也是大为赞赏,说道:“轩儿啊,你这想法甚好,绘画本就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能将不同技法融合,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这便是传承中的发展呐。”

 随着这些年轻画师们的作品逐渐在汴京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他们这一群体,也更加重视北宋绘画艺术的传承。一些富贵人家纷纷邀请这些年轻画师到家中作画,或是为府邸绘制壁画,或是为家中珍藏的屏风添彩。

 而在民间,一些孩童看到这些画师们画出的精美画卷,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拿着树枝在地上模仿着画那些他们见过的画面。绘画艺术,就这样在汴京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不断传承开来。

 在宫廷之中,神宗皇帝听闻了这些年轻画师受《清明上河图》影响,画作颇具风采的消息,也颇感兴趣。便下旨让这些年轻画师们进宫,为宫廷创作一些展现北宋盛世风貌的画作。

 年轻画师们接到旨意,既兴奋又紧张,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他们聚在一起商讨,如何才能在宫廷的要求下,既展现出北宋的繁华,又不失自己的绘画风格。

 张择端看着他们,鼓励道:“孩子们,莫要紧张,你们平日里所积累的,所学到的,此刻便是发挥的时候了。记住,绘画要用心,要把对这汴京、对这北宋的热爱都融入到画中去,那画出来的作品自然能打动人心。”

 在张择端的鼓励下,年轻画师们进宫开始创作。他们在宫廷的画室内,精心构思,一笔一划地描绘着心中的北宋盛景。有的画师以宫廷宴会为主题,画出了宫殿内的金碧辉煌,众人宴饮作乐的热闹场景;有的画师则选取了汴京郊外的皇家园林,将那园林中的花草树木、亭台水榭描绘得美轮美奂,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当这些画作呈现在神宗皇帝面前时,皇帝龙颜大悦,对这些年轻画师们的才华赞不绝口,不仅赏赐了诸多财物,还下令让宫廷画师们与他们多交流学习,共同推动北宋宫廷绘画的发展。

 在这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汴京的画坊也日益兴盛起来。许多画坊开始专门收集、售卖这些受《清明上河图》影响创作出来的画作,甚至有画坊老板邀请年轻画师们驻坊作画,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

 画坊里,每天人来人往,顾客们或是挑选心仪的画作带回家中装饰,或是站在一旁观看画师们现场作画,啧啧称赞。画坊老板看着生意兴隆,笑得合不拢嘴,感慨道:“多亏了张先生的《清明上河图》啊,让咱这汴京的绘画越发红火了,这可真是咱北宋的文化瑰宝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