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 集传承与发展(第2页)
在张逸云和林婉儿的影响下,这些年轻人们学习得格外认真,他们每日早早来到学习之所,日暮了还舍不得离去,反复琢磨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渐渐地,他们的技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苏然的书法越发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他的画作也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山水之间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花鸟更是透着灵气。有一回,他的一幅书法作品在汴京的文人雅集上展出,引得不少文人墨客驻足欣赏,纷纷称赞这少年将来必成大器。
沈璃的刺绣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她将林婉儿教的针法巧妙融合,绣出的作品精美绝伦。她绣了一幅《百鸟朝凤》图,那凤凰展翅欲飞,羽毛绚丽多彩,周围的鸟儿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被一家绣坊看中,高价买下,挂在绣坊最显眼的位置展示,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观赏、购买刺绣作品,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刺绣技艺的魅力。
随着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开始关注起传统文化来。在汴京的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年轻人聚在一起探讨诗词书画,或是拿着刺绣的绣品相互品鉴交流。一些原本只热衷于追逐新奇玩意儿的少年少女们,也被这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纷纷加入学习传统文化的行列。
而张逸云和林婉儿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深知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北宋文化若想不断发展,还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
正巧,有一支来自西域的商队来到了汴京,他们带来了西域独特的音乐、舞蹈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张逸云和林婉儿听闻后,赶忙前去拜访,与那商队中的文化使者们交流起来。
西域的音乐节奏明快,乐器也别具特色,那手鼓敲起来,仿佛能让人的心也跟着跳动起来,还有那胡琴,拉出的旋律婉转悠扬,带着大漠的豪迈与苍凉。张逸云和林婉儿被深深吸引,他们邀请那西域的乐师们到城中的乐坊表演,并且让北宋的乐师们一同观摩学习。
北宋的乐师们一开始还有些疑惑,觉得自己所学的传统音律已经足够精妙,可当他们真正聆听了西域音乐后,才发现原来音乐还可以有这般别样的风情。他们开始尝试将西域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元素融入到北宋的乐曲创作中,没多久,便创作出了几首别具一格的曲子,既有北宋乐曲的典雅韵味,又透着西域音乐的独特风情,在汴京的各大宴会上演奏后,广受好评。
在舞蹈方面也是如此,西域的舞蹈热情奔放,舞者身姿灵动,旋转、跳跃间尽显风情。林婉儿组织了汴京城里的舞姬们一同学习,把西域舞蹈的一些动作特点融入到北宋传统舞蹈之中,让舞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