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 集:探寻真相的旅程(第3页)

 只见那几页纸上,隐约提到了张择端在创作《清明上河图》时,曾多次深入汴京的一些隐秘角落,去观察那些被繁华掩盖的贫穷、混乱以及官府的不作为。而且还提到,他在画中特意设置了一些旁人难以察觉的“暗记”,这些“暗记”组合起来,仿佛有着某种特殊的寓意,只是具体是什么,当时的人也不得而知。

 程逸之和林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与坚定,他们知道,自己离真相又近了一步,可这最后的关键一步,又该如何迈出呢?

 他们决定再次回到《清明上河图》的原件面前,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地仔细查看画面,试图找出那些所谓的“暗记”。

 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耗费精力和眼力的工作,每一处细微的线条、每一个小小的图案,他们都不敢放过。有时候,盯着画看久了,眼睛都酸涩得直流泪,可两人都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他们快要陷入绝望的时候,程逸之在画的一角,发现了一个极其隐晦的符号,那符号像是由几种简单的图形拼凑而成,若不仔细看,根本就会以为是画中一处普通的纹理。

 “林老,您快来看看,这会不会就是那个‘暗记’啊?”程逸之激动地喊道。

 林老赶忙凑过来,仔细端详后,眼中闪过一抹惊喜,说:“很有可能啊,不过这还得进一步验证,咱们得找找看,这画里还有没有类似的符号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就围绕着这个发现,继续在画中搜寻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陆续又找到了几个相似的符号,分布在画的不同位置,有的在桥上,有的在店铺的屋檐下,还有的在船只的角落里。

 当把这些符号的位置在纸上一一标注出来后,他们发现这些符号似乎隐隐构成了一个图案,可这个图案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程逸之和林老又陷入了沉思,他们翻遍了手头所有的资料,试图从历史、文化、民俗等各个角度去解读这个图案,可依然毫无头绪。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时,程逸之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自己之前在国外参加一场文物交流活动时,认识的一位擅长解读古代神秘符号的外国专家。他赶忙联系上那位专家,将这些符号的样子以及所在位置等信息发了过去,并详细说明了情况。

 没过几天,外国专家回复了消息,说这些符号看起来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或者占卜符号,在北宋时期,可能有一些特殊的群体用它们来传达某种隐秘的信息,不过具体的解读还需要结合更多的背景资料和当地的文化习俗来综合判断。

 程逸之和林老得到这个消息后,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决定继续深入挖掘北宋时期的民间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资料,一定要把这些符号的秘密彻底解开,揭开《清明上河图》背后隐藏的真相,哪怕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而艰难,他们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充满未知的探寻之旅。

 在这漫长的探寻过程中,两人有过争执,有过疲惫到想放弃的时刻,但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始终支撑着他们一步步向前,向着那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不断靠近着,而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呢?谁也说不清楚,只能继续在这历史与神秘交织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