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 集:画中真相(第2页)
接着,他又说到画中城里的一些官衙建筑,看似威严,却有不少地方墙皮剥落,门口的守卫也是懒散懈怠,“这体现出当时官场的腐败之风,官员们只图享乐,疏于政务,长此以往,国家怎能不乱?”
林羽说得条理清晰,证据确凿,不少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也不禁微微点头。但仍有几位顽固的老臣觉得林羽此举是在诋毁先朝,大声呵斥道:“你这后生,仅凭一幅画就妄言先朝种种不是,可有其他史书典籍佐证?”
林羽早有准备,他又拿出了自己搜集整理的诸多同时期的文献记载,与画中的细节一一对应着讲解,让在场的众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观点。
第五章:转机初现
经过这场朝堂会审,林羽的研究成果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一些原本中立的学者,在听完他的详细解读以及看到那些详实的文献对比后,开始倾向于相信他的说法。
朝廷也意识到林羽的发现或许真的揭开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真相,于是加大了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不仅安排更多的人力协助林羽继续深入研究,还下令各地的史馆开放更多的资料供其查阅,希望能将北宋灭亡的原因通过这幅画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梳理得更加清晰透彻。
林羽感受到了这份支持,他越发干劲十足,每日都泡在资料室里,与那些古籍为伴,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而随着他的研究越发深入,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也浮出水面,比如画中某些商铺的招牌背后,隐隐有着一些被涂改过的痕迹,似乎是在掩盖什么,林羽猜测这可能与当时的官商勾结有关,他顺着这个线索继续追查下去,渴望能找到更有力的证据。
然而,那些反对他的势力并未就此偃旗息鼓,他们暗中谋划,想要找到林羽研究中的漏洞,彻底将他扳倒,让这场“闹剧”就此结束。
第六章:暗流涌动
反对林羽的那批人,开始私下联络一些和他们立场相同的文人墨客,撰写文章抨击林羽的研究成果,在京城的各大茶馆、书馆散布谣言,说林羽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故意歪曲北宋历史,扰乱民心。
这些谣言越传越广,甚至传到了一些普通百姓的耳朵里,百姓们不明就里,也跟着对林羽指指点点。林羽走在路上,时常能感受到旁人异样的目光,有时还会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诋毁话语。
但林羽身边也有一群坚定支持他的人,比如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好友苏瑶,她看着林羽日益憔悴,心疼不已,总是在旁鼓励他:“林羽,你莫要被这些流言蜚语影响,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的,我相信你。”还有那些认可他研究的学者们,也纷纷站出来,通过举办小型的学术研讨,向众人解释林羽研究的合理性,试图平息那些谣言带来的不良影响。
可暗地里,反对者们还在使坏,他们买通了林羽身边一个小厮,想要从他那里窃取林羽最新的研究资料,企图从中找到把柄,让林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第七章:危机降临
那个被买通的小厮趁着林羽外出的间隙,偷偷潜入他的书房,翻箱倒柜地寻找着资料。就在他即将得手之时,林羽恰好归来,撞了个正着。林羽又惊又怒,大声呵斥道:“你这叛徒,为何要做如此之事?”
小厮吓得瘫倒在地,哆哆嗦嗦地将事情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出来,说是有人给了他一大笔银子,让他偷取资料,他一时鬼迷心窍,就答应了。
林羽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他明白那些反对者拿到资料后,肯定会想尽办法歪曲解读,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他当即决定,将已经整理好的重要资料转移到一个更为隐蔽的地方,只留下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在书房,以此来迷惑对方。
可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那些反对者得知小厮失手后,恼羞成怒,干脆直接在朝堂上弹劾林羽,说他心怀不轨,故意藏匿资料,不敢让众人查看,其研究成果必定是弄虚作假。朝廷听闻后,大为震惊,决定再次对林羽进行审查,这次的审查更为严格,林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