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驾之饼太虚之境

第25章 回程(第2页)

 阿婆应声道:“放心吧,老常头,保准给你们最实惠的价。”

 “”梅干菜放得住,多买一点。”付钱,成交。

 老常头他们带着大包小包的梅干菜走出了干货店。

 “还有盐巴和糖,然后拉了面粉,离开回去。”老常头一边走,一边说道。

 俊哥和小虎应和着,加快了脚步。 他们又去买了盐巴。这家盐铺不大,却收拾得规整有序。一进店,便能闻到那股淡淡的咸涩味道。

 铺子的墙壁有些斑驳,老旧的木架上摆满了一袋袋的盐巴。那些盐袋大小不一,有的用粗布缝制,有的则是简单的油纸包裹。

 地面是由青石砖铺就,因为常年踩踏,有些砖块已经微微凹陷。靠近门口的地方,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盐缸,里面装满了雪白的盐粒,旁边还放着一把长柄的木勺。

 柜台是由厚实的木板打造而成,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柜台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块写有盐价的木板,字迹虽有些褪色,但仍清晰可辨。

 铺子的角落里,还堆放着一些空的盐袋和装盐的工具。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进来,照在那些盐袋上,折射出点点光芒。

 盐铺老板坐在柜台后面,面前放着一个账本和一把算盘,他时不时地拨弄几下算盘珠子,记录着账目。

 来到盐铺,老常头熟练地挑选着,俊哥和小虎在一旁帮忙拿着袋子。

 “老板,这盐的价钱可不能涨啊。”老常头说道。盐铺老板是个 40 多岁的中年人,身材中等,略微有些发福。他的脸庞圆润,肤色微黄,带着常年劳作的风霜之色。

 一双不大的眼睛里透着精明与圆滑,笑起来时眼角会挤出几道细细的鱼尾纹。他的眉毛浓密且粗黑,像是两撇不羁的墨笔。

 头发梳理得还算整齐,只是夹杂着几根银丝,额头上也有了几道浅浅的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他总是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长衫,虽然有些旧了,却洗得干净整洁。腰间系着一条棕色的腰带,上面还挂着一串钥匙,随着他的动作不时发出轻微的叮当声。

 他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那是长期抓握盐袋和算盘磨出来的。说话时,他的声音洪亮而爽朗,带着本地独特的口音。

 盐铺老板苦笑着回答:“老常头,这我可说了不算,进货价高了,我也没法子。”

 老常头拿起一袋盐巴,对着小虎认真地说道:“小虎啊,识别盐巴可是门学问。你瞧这盐,颗粒得均匀细腻,不能有太大的结块。”

 小虎睁着大眼睛,紧紧盯着老常头手中的盐巴,一脸好奇地问:“师傅,那还有啥要注意的呀?”

 老常头笑了笑,继续说道:“你再闻闻这味道,好的盐巴闻起来没有异味,就是纯粹的咸香。还有啊,你用手抓一把盐,感受感受,不能太潮湿,也不能太干燥。”

 小虎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抓了一把盐,仔细感受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老常头耐心地说:“小虎,这盐可是咱们做烧饼的重要调料,选不好盐,这烧饼的味道可就差了一大截。”

 小虎眨眨眼睛,坚定地说:“师傅,我记住啦!”

 就在这时,盐铺老板笑着走过来,说道:“老常头,您这教孩子还真是用心呐!”

 老常头让他认识盐的种类,有井盐、海盐,还有好多种。

 老常头指着柜台上摆放的不同盐袋,对小虎说道:“小虎啊,除了刚刚说的那些,还有湖盐、岩盐。这井盐呢,味道醇厚,杂质相对较少。海盐因为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带着点特殊的鲜味。”

 小虎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师傅,那湖盐和岩盐又有啥不一样?”

 老常头摸摸小虎的头,解释道:“湖盐的颗粒一般比较大,而岩盐的颜色可能会更深一些。不过不管是哪种盐,咱们做烧饼的时候,都得根据需要来选择。”

 俊哥在一旁也凑过来,说道:“小虎,这盐的学问可大着呢,你可得好好记住。”

 小虎用力地点点头,“我知道啦,以后我也能帮着挑选盐啦!”

 老常头选了自己做烧饼需要的盐。他仔细比对了几种盐的色泽和质地,最终挑选了一袋颗粒均匀且色泽洁白的井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