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驾之饼太虚之境

第67章 回到宫中(第2页)

 身旁的侍卫们神色肃穆,紧紧跟随,铠甲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宫中显得格外清晰。

 朱启明微微仰头,望着前方那象征着皇权的宫殿,心中思绪万千。这一路的波折、阴谋与危险,都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向皇帝禀明真相的决心。

 终于,宫殿的大门出现在眼前,朱启明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进去。

 乾清宫,这座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宫殿,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宫殿坐落在汉白玉的基座之上,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奢华。朱红色的宫墙高大而厚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

 宫门高大而沉重,铜钉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光。踏入宫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殿厅,地面铺设着光可鉴人的金砖,每一块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殿内的立柱粗壮而笔直,支撑着巨大的屋顶,梁枋上绘着精美的彩画,龙凤呈祥、瑞云缭绕,栩栩如生。天花板上装饰着华丽的藻井,中央的蟠龙图案活灵活现,仿佛随时都能腾空而起。

 宝座位于大殿的正中央,高高在上,金光闪耀,象征着皇帝的无上权威。宝座背后是一面巨大的屏风,雕刻着山水人物,工艺精湛。

 两侧排列着各种珍宝古玩,香炉中升腾着袅袅青烟,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让整个宫殿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朱启明让赵逸风留在宫门外,御前太监李公公带着朱启明走进乾清宫,阔别一年再回来,他扫视着四周,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离开一年多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依旧熟悉而又陌生。

 他的目光扫过那朱红色的宫墙,仿佛看到了往昔在此嬉戏的身影;掠过精美的梁枋彩画,回忆起曾经对这些艺术的惊叹。

 此时,皇帝和皇后正坐在殿内,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归来。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神色中既有威严又透着关切,目光时不时投向门口。皇后则略显坐立不安,手中紧握着丝帕,眼中满是期待。

 朱启明快步走到皇帝和皇后面前,双膝跪地,恭敬地说道:“父皇,母后。”

 皇帝连忙起身,亲自扶起朱启明,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吾儿,快快起身,这一年多让你受苦了。”

 皇后也走上前来,拉着朱启明的手,上下打量着,声音略带哽咽:“启明,你可算回来了,母后日日牵挂着你。”

 朱启明望着皇帝和皇后,眼眶微红:“儿臣不孝,让父皇母后担忧了。”

 皇帝拍了拍朱启明的肩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与朕和你母后讲讲这一年多在外的经历。”

 朱启明微微颔首,开始讲述这一路的见闻与波折。

 朱启明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儿臣离开京城后不久,便遭遇一群黑衣人追杀,他们个个心狠手辣,儿臣的随从拼死抵抗,奈何寡不敌众,儿臣在逃亡中身负重伤,幸得老常头和马福生等人搭救。”

 皇后惊道:“天哪,吾儿竟遭此大难!”

 朱启明接着说:“之后儿臣失忆将近一年,在临西镇与老常头一家人生活,经营着一家烧饼铺。那段日子倒也平静安宁,只是儿臣始终想不起自己的身份。”

 皇帝皱眉问道:“那后来又是如何恢复记忆的?”

 朱启明道:“多亏了医女马秀秀,她医术精湛,用了各种法子为儿臣治疗,终使儿臣恢复了记忆。”

 皇后抹了抹眼角的泪花:“真是老天有眼,让吾儿得以恢复。”

 朱启明神色凝重:“恢复记忆后,儿臣决定回京,可这一路上,那黑衣人依旧三番五次地追杀儿臣。进入京城后,更是遭到了劫杀,若不是禁卫军及时赶到,儿臣怕是再也见不到父皇和母后了。”

 皇帝怒拍龙椅:“这群无法无天的恶徒,朕定要将他们连根拔起!”

 朱启明神色严肃地继续说道:“儿臣经过一番探查,发现这些黑衣人乃是兽神教之人。而且,儿臣还查到这个教派并非本国所有,很可能是外邦的势力。只是目前线索有限,还需要继续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