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驾之饼太虚之境

第106章 乘船(第2页)

 那位提着篮子的中年大娘见常兰脸色依旧苍白,关切地说道:“姑娘,第一次坐船吧?瞧你这难受的样儿,来,大娘这儿有块姜片,你含在嘴里能好受点。”说着便从篮子里拿出一块姜片递给常兰。

 常兰感激地接过姜片,说道:“多谢大娘,您真是好心人。”

 大娘摆摆手:“出门在外,互相照应着点,这算啥。你再忍忍,兴许过两天就适应了。”

 常兰点点头,含着姜片,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常兰感激地看着大娘,想起自己包袱里还有几块烧饼,便拿出来说道:“大娘,这是我带的烧饼,您尝尝。”说着,又递给旁边的大爷一块。

 大娘接过烧饼,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哎呀,这烧饼真香啊,姑娘,这烧饼和常氏烧饼一样好吃呀!”

 大爷也边吃边点头,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嗯,好吃,又香又脆!就是常氏烧饼吧!每次都要排长队才可以买到。”

 “大娘大爷,你们知道常氏烧饼呀?”常兰惊讶的问道。

 常兰看着他们吃得开心,晕车带来的难受似乎也减轻了不少,笑着说:“喜欢就好,我还怕不合你们口味呢。”

 “当然,常氏烧饼在我们镇可有名了,老板小虎手艺一绝,人也和善。”大爷开心的说道。

 “原来是隔壁镇的呀!我是临西镇的,小虎就是和我爹学做烧饼,如今听你们这么称赞,我也为他高兴。喜欢吃就多吃些,我带了很多。”常兰此刻欣慰又开心,把烧饼又给大娘和大爷。

 大娘和大爷拒绝了,感谢了常兰的好意:“原来是老常头的丫头呀!你们常氏烧饼在我们当地已经是一绝了。不过,这一路还长呢!出门在外不容易的,自个留着。”

 大娘大爷和常兰絮絮叨叨的叙话……

 常兰把烧饼分给其他人,大家都赞不绝口,以后有机会要买回家给家人尝尝……

 一时间,小小的船舱里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五天的航程终于结束了。

 常兰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近的杭州码头,心中满是激动和期待。这五天里,她渐渐适应了船上的生活,和大娘大爷以及其他乘客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船缓缓靠岸,船员们熟练地系好绳索。常兰提着自己的行李,与大娘大爷道别后,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岸。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岸上的空气,感受着脚踏实地的安稳。回望那艘陪伴了自己五天的漕船,常兰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是她第一次坐船的经历,虽然开始有些不适,但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和善意。

 常兰下了船,眼前的景象让她不禁瞪大了眼睛。

 只见船只往来密集,河面上密密麻麻全是船只。运粮的漕船威武雄壮,运盐的盐船独具标识,载货的商船形形色色。有的大船如同巨鲸,稳稳压住水面;有的小船似灵动的鱼儿,在大船的缝隙间快速穿梭。船头船尾紧紧相接,几乎看不到水面的本来面目。

 码头边,货物堆积如山。江南的丝绸如彩云般绚丽,茶叶散发着清幽的香气,精美的瓷器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北方的棉花洁白如雪,皮毛厚实柔软,杂粮一袋袋整齐地码放着。搬运工人们汗流浃背,喊着整齐的号子,肩上扛着沉重的货物,在船只和仓库之间往返忙碌。

 码头周围,商贾行人众多。身着华丽绸缎的富商们昂首阔步,身旁跟着小厮,与同样衣着光鲜的合作伙伴谈笑风生。小本经营的商贩则扯着嗓子叫卖,努力推销着自己的商品。船工们大声交流着行船的经验,纤夫们拉着绳索,身体前倾,一步步艰难前行。脚夫们扛着大包小包,脚步匆匆。货郎挑着担子,四处寻找着潜在的顾客。

 不远处,宏伟的税关衙门矗立在那里,建筑高大威严。门口的士兵站姿挺拔,目光锐利,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衙门里的官吏们忙碌地处理着事务,算盘声和书写声交织在一起。

 沿岸的客栈、酒楼、茶馆热闹非凡。客栈门口,小二热情地招呼着客人。酒楼里飘出阵阵酒菜的香气,引得人馋涎欲滴。茶馆中,人们悠闲地喝着茶,谈论着各种消息。仓库和货栈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货物。

 再看那四通八达的交通,水路如同经脉,京杭大运河上船只络绎不绝,连接着南北各地。陆路上,宽阔的官道延伸向远方,与周边城市紧密相连,不时有马车和行人匆匆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