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驾之饼太虚之境

第112章 济宁(第2页)

 常兰从马车上拿下一块破旧的毯子,铺在马车旁的草地上。她疲惫地坐下来,背靠着车轮,仰头望着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心中满是感慨。

 晚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凉意。常兰抱紧了双臂,试图抵御这夜晚的寒意。马车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她在这陌生荒野中的唯一依靠。

 她闭上眼睛,耳边是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声,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不知道未来在济宁等待着她的会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常兰从包袱里拿出一个硬邦邦的馒头,就着水壶里的水,艰难地吞咽着。简单的晚餐过后,她再次裹紧毯子,侧身躺下。

 草地上有些潮湿,让她感觉很不舒服,但极度的疲惫还是让她渐渐有了睡意。在半睡半醒之间,常兰仿佛听到远处传来野狼的嚎叫声,她的心猛地一紧,睡意顿时消散了几分。

 然而,实在太过疲倦的她,最终还是在这不安与担忧中,慢慢进入了梦乡。月光静静地洒在她身上,陪伴着她度过这个艰难的夜晚。

 次日,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常兰的脸上,唤醒了她。经过一夜的休息,常兰感觉精神好了许多。

 马车继续在蜿蜒的道路上前行,今天的路途明显比昨天崎岖了不少,车身不停地颠簸着。常兰对面坐着一位年轻的书生,他眉头紧皱,似乎有些不适。常兰关切地问道:“公子,你还好吧?”书生苦笑着回答:“这路实在颠簸,有些难受。”常兰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水囊,递给书生:“喝点水可能会好一些。”书生感激地接过水囊,说道:“多谢姑娘。”

 中午时分,马车在一个小镇停了下来。众人纷纷下车找地方吃饭。常兰走进一家小饭馆,点了一份简单的饭菜。饭馆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旁边一桌的两个商人正在大声谈论着生意:“这一趟去济宁,要是能把这批货卖个好价钱,可就赚大了。”“是啊,济宁那边市场大,需求多。”常兰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对济宁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吃完饭,大家继续上路。下午的时候,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车夫加快了速度,希望能在雨下之前找到避雨的地方。然而,雨还是哗啦啦地下了起来。马车的顶棚开始漏水,大家纷纷用东西遮挡。常兰和旁边的一位大娘一起用一块油布挡在头顶,大娘安慰道:“姑娘别担心,这雨应该下不久。”常兰点点头:“希望如此,不然这路就更难走了。”

 好在雨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马车继续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一天虽然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路况,但常兰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夜晚,大家围坐一起,将就着休息。

 第三天的清晨,常兰在马车的摇晃中醒来,经过前两天的奔波,她已经渐渐适应了这样的旅程。

 马车行驶在一条山路上,周围的景色美不胜收。翠绿的山峦连绵起伏,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常兰忍不住赞叹道:“这景色真美啊!”旁边的一位商人笑着说:“姑娘,这还不算什么,济宁周边也有很多好看的地方。”常兰好奇地问:“真的吗?那您能给我讲讲吗?”商人兴致勃勃地开始描述济宁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常兰听得入了神。

 中午,马车在一个村庄停了下来。村民们看到马车,都围了过来。一个小孩好奇地摸着车轮,问道:“这是要去哪里呀?”车夫笑着回答:“去济宁。”村民们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一位老者说:“济宁可是个好地方,姑娘你去那儿是做什么呀?”常兰回答道:“路过,去京城。”老者鼓励道:“姑娘,去京城路途遥远,不容易呀。”

 下午,马车继续前进。常兰和同车的一位大嫂聊起了家常。大嫂说:“我是去济宁看望亲戚的,听说他们在那儿过得不错。”常兰说:“那真是太好了,希望我到了济宁也能顺顺利利的。”大嫂安慰她:“会的。”

 傍晚时分,马车终于走出了山区,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常兰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济宁已经越来越近了。

 第四天常兰早早地醒来,今天是到达济宁的日子,她的心情格外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