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红楼梦》第十五回深度剖析:权力、欲望与人性的交织

 一、《红楼梦》的文学地位与第十五回的关键作用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细腻的笔触、宏大的叙事,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兴衰史,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风貌与弊病。这部作品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诗词、戏曲、绘画、园林、中医等诸多领域,宛如一部百科全书,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十五回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承接前文对贾府奢华生活与复杂人际关系的描写,进一步深入展现人物性格与命运。同时,此回通过王熙凤弄权、秦钟得趣等情节,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诸多伏笔,推动情节朝着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方向演进,使全书的叙事节奏更加紧凑,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更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第十五回情节总览

 1.宝玉与北静王的相遇

 在秦可卿的出殡队伍中,宝玉迎来了与北静王的重要相遇。当时,场面宏大而庄重,北静王水溶身着华服,气质不凡,前来路祭。他久闻宝玉之名,特意提出要见一见这位荣国府衔玉而生的公子。

 宝玉在父亲贾政的引领下,恭敬地来到北静王面前。只见北静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态度温和又不失威严。北静王细细打量宝玉,对他的容貌和举止颇为赞赏,开口询问宝玉学业等情况。宝玉应答得体,展现出不凡的才情与涵养。

 两人交谈间,北静王对宝玉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将圣上亲赐的鹡鸰香念珠一串赠予宝玉,称这念珠珍贵异常,希望宝玉能好好珍藏。宝玉连忙谢恩接过。

 此次相遇对宝玉影响深远。北静王的尊贵身份与不凡气度,让宝玉见识到了更广阔的社交层面。北静王对他的欣赏与夸赞,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宝玉的自尊心。同时,这串珍贵的念珠,成为了这段相遇的重要信物,在宝玉心中留下深刻印记。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相遇打破了宝玉以往局限于家族内部的社交圈子,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让他对未来的社交生活有了新的认知和期待 。

 2.农庄的插曲

 出殡队伍一路行进,途中在一处农庄进行休整。这对久居深宅大院的宝玉和秦钟来说,一切都显得新奇无比。

 宝玉满怀好奇地在农庄里四处走动,对各种农具和乡村景象都充满了兴趣。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正在纺绩的村姑二丫头。二丫头质朴纯真,虽身着粗布麻衣,却难掩青春的活力。她动作娴熟地纺着线,对周围的一切似乎习以为常。

 宝玉凑上前去,饶有兴致地看着二丫头纺绩,眼中满是新奇与惊叹。秦钟也跟在一旁,两人与二丫头有了短暂的交流。二丫头性格直爽,面对宝玉等人的好奇询问,大方回应,没有丝毫扭捏。

 二丫头这一人物形象,宛如一股清新的风,与贾府中那些养尊处优、举止文雅的小姐们截然不同。她代表着乡村的质朴与纯真,展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这一情节的设置,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与贵族生活的巨大差异,也进一步凸显了宝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不同生活的向往。同时,与之后秦钟在馒头庵的放纵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

 3.铁槛寺与馒头庵的故事

 到达铁槛寺后,凤姐因觉得铁槛寺不够清净,便带着宝玉、秦钟等人来到不远处的馒头庵(本名水月庵)歇息。馒头庵的老尼净虚,深知凤姐喜好揽事弄权,便瞅准时机求凤姐帮忙。

 净虚向凤姐讲述了一件城中的纷争:有个姓张的大财主,其女儿金哥自幼许配给了守备的儿子,后来张家又结识了家世更显赫的李衙内,李衙内对金哥有意,张家便想退掉原亲,将金哥嫁给李衙内。然而,守备家不肯罢休,双方为此闹到了官府。净虚恳请凤姐出面,让节度使施压,迫使守备家退婚。

 凤姐起初并未立刻应允,她先是拿捏姿态,称“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看似拒绝,实则暗示此事并非不可为,只是需要好处。老尼自然明白凤姐的心思,赶忙奉承并表示张家愿意倾家孝顺。凤姐听后,发了兴头,称“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随后大胆地借贾琏的名义写了一封信,通过关节暗地找长安节度云光逼婚。最终,守备家无奈退婚,金哥得知后自缢身亡,守备之子也投河自尽,而凤姐则坐享了三千两银子。

 与此同时,在馒头庵中,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也暗生情愫。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与宝玉、秦钟相熟,如今长大,渐知风月,看上了秦钟的风流人物,秦钟也钟情于她的妍媚。两人虽未正式表明心意,但早已情投意合。此次在馒头庵,趁着众人忙碌,他们私下里互诉衷肠,甚至有了更亲密的举动。

 这两个情节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都发生在馒头庵这一佛门净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凤姐为了钱财不择手段,肆意弄权,尽显人性的贪婪与丑恶;另一边是秦钟与智能儿不顾世俗眼光,追求纯真的爱情,展现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二者共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王熙凤:权力与欲望的化身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极为出彩且复杂多面的人物,在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情节里,她狡猾奸诈、玩弄权术、嗜财如命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老尼净虚求王熙凤帮忙退婚一事,便能清晰看出她的狡猾奸诈。当净虚说明来意,王熙凤起初并未直接应承,而是巧妙地回应“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这短短两句话,暗藏玄机。表面上看,她似乎在拒绝,可实际上却是在暗示净虚,此事贾家有能力办成,且暗示净虚求太太不如求她,更重要的是,事情不是白办的,得有丰厚报酬。这种委婉却又极具暗示性的言辞,充分体现了她的狡猾,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意图,却能引导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

 玩弄权术是王熙凤的又一显着特点。她在弄权铁槛寺一事中,凭借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人脉,大胆地插手张家的婚事纠纷。她公然宣称“从来不信阴司地府报应,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这种无所畏惧的态度,让她毫无顾忌地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她借贾琏的名义写了一封信,通过关节暗地找长安节度云光逼婚。在这个过程中,她将权力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官场规则玩弄于股掌之间,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后果。

 而王熙凤嗜财如命的性格,在此次事件中更是暴露无遗。三千两银子的诱惑,让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件事。在她眼中,金钱的魅力远远大于道德和良知的约束。为了得到这笔银子,她不惜牺牲张财主女儿金哥和守备之子的性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只看重到手的财富。

 王熙凤做出这些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动机。一方面,她对权力极度渴望,在贾府中,权力意味着地位和荣耀,她享受掌控一切的感觉。通过弄权,她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贾府内外的权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另一方面,对财富的贪婪追求也是重要原因。在那个封建的大家族中,财富是保障自身地位和未来的关键,她深知金钱的力量,所以为了获取更多财富,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这种权力与欲望的交织,让王熙凤成为了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复杂人物 。

 2.秦钟:多情与脆弱的结合

 秦钟在《红楼梦》中,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情感经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眉清目秀,有着“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的外在形象,这样的容貌足以让众多女孩子为之倾心。

 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的感情纠葛,是本回的一大看点。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与秦钟相熟,随着年龄增长,两人暗生情愫。在馒头庵中,他们抓住机会互诉衷肠,有了亲密举动。秦钟对智能儿的感情,看似热烈,实则复杂。一方面,他确实钟情于智能儿的妍媚,在相处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展现出多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