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第3页)

 欲望如同洪水猛兽,一旦失控,便会冲垮人性的堤坝。王熙凤和秦钟在欲望面前的挣扎与选择,反映了人性的脆弱与复杂。欲望让他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也警示着人们,要学会克制欲望,坚守道德底线,否则将在欲望的漩涡中迷失自我,走向毁灭 。

 3.人性的复杂

 《红楼梦》第十五回通过对众多人物行为和心理的细致刻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善恶交织其中,让人感慨万千。

 贾宝玉无疑代表了人性中善良纯真的一面。他对世间万物怀有一颗悲悯与好奇之心,毫无门第之见。在农庄,他对村姑二丫头的纯真质朴欣赏有加,没有因身份差异而轻视对方;面对秦钟与智能儿的私情,他选择理解和包容,尊重这份真挚的情感,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纯真与善良。

 然而,人性并非全然美好,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则凸显了贪婪丑恶的一面。为了三千两银子,她全然不顾道德伦理,利用权势干预他人婚姻,致使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命丧黄泉。她的狡猾奸诈、嗜财如命以及对权力的疯狂追逐,将人性中的贪婪与丑恶展现得入木三分。

 秦钟的形象则体现了人性复杂的另一种形态。他与智能儿的感情中,有真挚多情的一面,可在姐姐葬礼期间与智能儿偷欢,又暴露出他亲情淡薄、自私幼稚的一面。面对感情与现实的冲突,他的脆弱与无奈尽显,最终被击垮。

 本回中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纯粹的恶。这种人性的复杂,正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欲望、道德和情感之间徘徊挣扎,善恶并存,共同构成了人性这幅丰富多彩又充满矛盾的画卷。

 六、艺术特色赏析

 1.叙事技巧

 《红楼梦》第十五回在叙事技巧上堪称精妙,多种手法的运用使情节跌宕起伏,极大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本回以顺叙为主线,清晰地讲述了秦可卿出殡过程中的一系列事件,从宝玉与北静王相遇,到出殡队伍在农庄的插曲,再到铁槛寺与馒头庵发生的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推进,让读者能清晰地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在顺叙过程中,巧妙穿插了一些情节。如在描述出殡队伍行程时,插入宝玉对各种农具的好奇探索以及与二丫头的互动,这一插叙打破了原本严肃沉闷的出殡氛围,增添了轻松活泼的元素,丰富了情节层次。同时,也通过宝玉对乡村生活的新奇反应,展现出他对不同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丰满了人物形象。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伏笔叙事。凤姐弄权铁槛寺这一情节,看似只是一段独立事件,但实际上为后文诸多情节埋下伏笔。她的贪婪与弄权,预示着贾府内部的腐朽和未来的衰败,也暗示了她个人命运的悲剧走向。这种伏笔叙事,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产生联想和猜测,增强了故事的悬念感和吸引力,使读者更深入地沉浸在《红楼梦》的精彩世界中。

 2.人物塑造手法

 在《红楼梦》第十五回中,作者运用多种人物塑造手法,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各个角色的独特性格。

 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北静王水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其英俊不凡、气质高雅的形象,凸显出他作为贵族的尊贵身份,也为宝玉对他的欣赏埋下伏笔。秦钟“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这样的外貌描写,不仅解释了智能儿对他倾心的原因,也暗示了他多情风流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则直接揭示人物内心。王熙凤面对老尼净虚的请求,话语间尽显狡猾与贪婪。“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表面推脱,实则暗示自己能办成此事且需要报酬,将她的精明算计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她那句“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更是将其大胆张狂、目无敬畏的性格暴露无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行为描写同样精彩。宝玉在农庄对农具和二丫头充满好奇,四处走动观察、主动交流,这一系列行为体现出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和对传统贵族生活之外世界的向往,突出了他叛逆、纯真的性格。秦钟在姐姐葬礼期间与智能儿偷欢,这一行为不仅展现出他的多情,更暴露出他亲情淡薄、缺乏责任感的性格弱点。

 作者通过外貌、语言、行为等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全方位、多层次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深入感受到《红楼梦》中人物的魅力与复杂 。

 3.语言艺术

 《红楼梦》第十五回的语言艺术精妙绝伦,充分彰显了作者曹雪芹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生动形象的描写俯拾皆是。在描绘北静王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仅八个字,便将北静王的英俊不凡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其出众的气质与风采。描写村姑二丫头时,虽未过多着墨其容貌,却通过“动作娴熟地纺着线”这一细节,展现出她的质朴勤劳,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本回中富有哲理的对话也颇为出彩。“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俗语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道出了生死无常、富贵难久的哲理,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宿命感与哲学意味。

 王熙凤的语言则极具个性。面对老尼净虚的请求,她的一番话暗藏机锋,“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话里有话,将她的狡猾精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极具个性的人物语言,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本回丰富多样、韵味无穷的语言特色,让读者在领略精彩故事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作者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魅力。

 七、与全书主题和情节的关联

 1.对全书主题的深化

 第十五回从多个维度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在家族兴衰方面,秦可卿葬礼的盛大与奢华,展现出贾府此时的权势与财富,可背后已暗藏危机。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为了私利不顾后果,这种内部的腐朽行为,预示着家族衰败的必然趋势,深化了家族兴衰这一主题。

 爱情悲剧在本回也有所体现。秦钟与智能儿的感情,虽纯真美好,却不被世俗所容。秦钟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无法光明正大地追求爱情,只能偷偷与智能儿相处,最终因种种压力走向死亡,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扼杀,强化了爱情悲剧这一主题。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更是贯穿始终。北静王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封建礼教对贵族子弟的期望,而宝玉的叛逆态度,表明他对这种传统观念的不屑。王熙凤弄权,无视道德伦理,反映出封建礼教下权力的滥用和人性的扭曲。这些情节都深刻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腐朽,使全书主题更加深刻、鲜明。

 2.对后续情节的伏笔

 第十五回为后续情节埋下诸多关键伏笔。凤姐弄权铁槛寺,收三千两银子干预张金哥婚事,此行为尽显其贪婪与胆大妄为,为日后贾府衰败及她自身命运的悲剧埋下伏笔。她的弄权行为不仅加剧贾府内部矛盾,更可能引发外部隐患,成为贾府衰败的重要导火索。

 秦钟与智能儿在馒头庵的私情,也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线索。秦钟身体本就虚弱,此次偷欢使其病情加重,为他日后早逝埋下伏笔。同时,他们的感情不被世俗接受,这段私情一旦暴露,将引发一系列家庭纷争,进一步推动故事发展。

 北静王赠宝玉鹡鸰香念珠,这一情节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这串念珠成为宝玉与北静王之间的联系纽带,可能在后续情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或许会影响宝玉的命运走向,也可能成为贾府与北静王之间关系变化的关键因素。这些伏笔如同隐藏在故事中的线索,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种子,使故事更加连贯且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