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一、情节总览

 1.回目梗概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围绕宝玉、袭人、平儿、贾琏等人展开了一系列精彩情节,生动展现了贾府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纠葛。宝玉一早跑到黛玉和湘云房中,用湘云洗过的水洗脸,还让其帮忙梳头,此举引发了袭人的不满。袭人认为宝玉行事应注意分寸礼节,不应如此毫无顾忌,故而以娇嗔的方式规劝宝玉,两人为此产生风波。另一边,巧姐出痘疹,贾琏与王熙凤分床睡。难耐寂寞的贾琏趁机与多姑娘鬼混,平儿收拾衣物时发现了证据——一绺头发。面对这一情况,平儿巧妙地用软语为贾琏打掩护,避免了一场家庭风波,“软语救贾琏”的情节也由此展开。这些情节看似琐碎,却深刻揭示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矛盾。

 2.事件串联

 本回情节丰富,各事件先后有序,生动展现了贾府生活的日常画卷。晚饭后,史湘云戏弄林黛玉,随后二人同宿一屋。次日清晨,宝玉赶在黛玉和湘云未起床时便来到房中,用湘云洗剩的水梳洗,还执意让湘云为他梳头。这一系列举动,尽显宝玉与姐妹们相处的随性。

 贤袭人前来伺候宝玉梳洗,却发现他已洗漱完毕,心中难免失落。回房途中,袭人遇到宝钗,闲聊间宝钗对袭人颇为赞赏,认为她颇具见识。而宝玉回来后,因袭人生气不与他说话,心中烦闷。他先是哄了袭人一阵,见无果后便自己去睡觉。夜里,宝玉看《南华经》后有感而发,即兴作诗。

 与此同时,巧姐突发水痘,王熙凤为女儿供奉痘疹娘娘,按规矩夫妻需分床睡,贾琏便搬到隔壁房间。独睡的贾琏难耐寂寞,与多儿姑娘厮混在一起。平儿在收拾贾琏衣物时,意外发现了一绺头发,掌握了他偷腥的证据。王熙凤起了疑心,关键时刻平儿巧妙周旋,用委婉的话语为贾琏遮掩过去。贾琏见状,竟想趁机对平儿求欢,平儿机智逃脱。正在此时,凤姐前来找贾琏商量事情,故事在此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引发读者对后续情节的无限遐想 。

 二、人物群像

 1.袭人:“贤”的多面剖析

 在《红楼梦》众多丫鬟形象中,袭人以“贤”着称,其“贤”体现在多个方面,背后又有着复杂的心理和个人目的,共同构成了这一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对宝玉生活的悉心照料,是袭人“贤”的重要表现。她自小就被卖到贾府,长期贴身伺候宝玉,将宝玉的生活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宝玉的饮食、穿着,还是日常的休息,袭人都关怀备至。例如,她会根据天气变化为宝玉准备合适的衣物,精心安排宝玉的饮食,确保他吃得健康舒适。宝玉睡觉时,她也会在旁细心照看,保证他能有良好的睡眠。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宝玉在生活上对她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也使得宝玉房中的事务在她的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袭人对宝玉行为的规谏,同样彰显了她的“贤”。她深知贾府的规矩和封建礼教的要求,认为宝玉作为贾府的重要子弟,应该有符合身份的言行举止。当她看到宝玉与姐妹们过于亲密、行事不拘小节时,便会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规劝。如本回中,宝玉一早跑到黛玉和湘云房中,用湘云洗过的水洗脸,还让湘云帮忙梳头,袭人对此十分不满。她觉得宝玉此举不符合礼教规范,可能会引发他人的议论,于是以娇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试图让宝玉明白自己的行为不妥,希望他能有所收敛,注重自身的言行和身份。

 然而,袭人“贤”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和个人目的。她一心想要成为宝玉的妾室,这是她诸多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在贾府的环境中,成为宝玉的妾室意味着她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地位和生活保障。因此,她的“贤”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讨好宝玉和贾府的长辈。她对宝玉的悉心照料和规谏,既是出于对宝玉的关心,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品德,让宝玉离不开她,同时也能得到贾母、王夫人等长辈的认可。例如,她向王夫人透露对宝玉的担忧,建议让宝玉搬出大观园,这一行为看似是为了宝玉的名声和前途着想,实则是为了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增加自己成为宝玉妾室的筹码。

 袭人通过对宝玉生活的悉心照料和行为的规谏,展现出“贤”的一面,但在这“贤”的背后,是她渴望在贾府获得稳定地位和未来保障的复杂心理和个人目的。这种多面性使得袭人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成为《红楼梦》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2.平儿:夹缝中的智慧周旋

 在《红楼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中,平儿身处贾琏与王熙凤之间,处境艰难如在夹缝中求生存。但她凭借非凡的智慧和巧妙手段,在复杂的环境中化解矛盾、保护自己,“软语救贾琏”这一情节便是她智慧与情商的绝佳体现。

 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她精明能干、手段狠辣,掌管着贾府上下大小事务,对贾琏的管束极为严格。而贾琏生性风流,喜好沾花惹草,时常背着王熙凤在外寻欢作乐。平儿作为贾琏的通房丫头,既要伺候贾琏,又要听从王熙凤的差遣,成为了夹在这对夫妻之间的关键人物。

 “软语救贾琏”这一情节,将平儿的智慧和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平儿在收拾贾琏衣物时,发现了他与多姑娘厮混的证据——一绺头发。这一发现若是被王熙凤知晓,必将引发一场轩然大波。然而,平儿并没有直接将此事告知王熙凤,而是选择了巧妙地为贾琏遮掩。面对王熙凤的疑心,平儿用委婉的话语巧妙周旋,既没有让王熙凤抓住把柄,又成功地保护了贾琏。

 从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平儿的诸多性格特点。她聪明机智,深知贾府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王熙凤的脾气秉性。如果将贾琏的丑事直接揭露,不仅会让贾琏记恨,还可能引发王熙凤的雷霆之怒,危及自己的地位。因此,她选择了息事宁人,用智慧化解了这场潜在的危机。同时,平儿也展现出了她的善良和宽容。尽管贾琏行为不检点,但她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包容,这体现了她的大度和善良。

 平儿的这种做法也是她在贾府的生存之道。在王熙凤的强势管理下,她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与各方的关系。通过帮助贾琏遮掩丑事,她赢得了贾琏的感激和信任,同时也避免了与王熙凤正面冲突,维持了表面的和谐。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使她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得以立足,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平儿在贾琏与王熙凤之间的艰难处境中,凭借智慧和巧妙手段化解矛盾、保护自己,“软语救贾琏”不仅体现了她的性格特点,更展现了她在贾府独特的生存之道,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钦佩的角色。

 3.宝玉:封建礼教下的叛逆与迷茫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宝玉的行为与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在封建礼教下的叛逆与迷茫,这一人物形象也因此更加丰满立体。

 宝玉对封建礼教秉持着鲜明的反抗态度。封建礼教讲究严格的等级秩序与男女大防,可宝玉却对此毫不在意。清晨,他迫不及待地跑到黛玉和湘云房中,不仅用湘云洗过的水洗脸,还让湘云为他梳头,这般亲密无间的举动,全然不顾及礼教的束缚。在他眼中,与姐妹们真挚的情感远比那些繁文缛节重要。而袭人以封建礼教的标准来规劝他时,他却满心不以为意,这无疑体现出他对传统礼教规范的公然挑战。

 然而,宝玉在反抗封建礼教的同时,也深陷情感和人生道路的迷茫之中。他虽对封建礼教嗤之以鼻,可又无法完全挣脱其笼罩。面对袭人基于礼教的规劝,他虽心生烦闷,却也深知自己身处贾府这一封建大家庭,诸多行为身不由己。在情感上,他对黛玉一往情深,可又与其他姐妹情谊深厚,难以抉择。这种复杂的情感纠葛让他困惑不已,不知该何去何从。

 宝玉与袭人的冲突,更是将他性格中的叛逆一面展现得入木三分。袭人以“贤”自居,试图用封建礼教的准则来约束宝玉的行为,可宝玉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愿被这些规矩束缚,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追求纯粹的情感。这种叛逆并非无端的任性,而是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强烈反抗。

 宝玉在本回中的种种表现,深刻反映出他在封建礼教下的叛逆与迷茫。他的反抗精神难能可贵,可迷茫也凸显出他在那个时代的无奈。这一人物形象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批判,也引发了人们对人性、自由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4.其他人物:配角的点缀与映衬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贾琏、王熙凤等配角虽非故事核心,但其言行却如繁星般点缀着主要情节,有力映衬了主要人物形象。

 林黛玉和史湘云,展现出鲜明个性。清晨,黛玉严严密密裹着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湘云则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雪白膀子露于被外,还带着金镯子。这一对比,凸显出黛玉的内敛含蓄与湘云的豪爽随性。宝玉在她们房中洗漱、梳头,进一步体现宝玉与姐妹们相处的亲密无间,也从侧面反映出宝玉对封建礼教中男女大防的漠视,推动了宝玉叛逆形象的塑造。

 薛宝钗在本回中,通过与袭人的交流展现其识大体。她赞赏袭人对宝玉行为的规谏,认为袭人有见识,这不仅体现出宝钗对封建礼教规范的认同,也映衬出袭人一心维护封建礼教秩序的“贤”。宝钗的言行从侧面强化了袭人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宝钗在贾府中的处世之道。

 贾琏与王熙凤,为情节增添波澜。贾琏趁巧姐出痘与王熙凤分房睡的机会,与多姑娘厮混,其荒唐行径展现出他的风流好色、道德败坏。这与宝玉对情感的纯粹追求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宝玉的脱俗。王熙凤虽未直接出场过多,但她对贾琏的管束以及贾琏对她的畏惧,为平儿“软语救贾琏”的情节埋下伏笔,凸显出平儿在复杂关系中周旋的艰难与智慧。

 这些配角的言行丰富了情节,从不同角度映衬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共同构建出一个生动鲜活、错综复杂的贾府世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情感纠葛

 1.宝袭之情:主仆间的复杂情感

 宝玉与袭人之间的情感,超越了普通主仆关系,呈现出既亲密依赖又矛盾冲突的复杂状态,深刻影响着两人关系的发展走向。

 亲密依赖是宝袭之情的重要底色。袭人自幼入府伺候宝玉,长期的陪伴使他们建立起深厚情感。袭人对宝玉悉心照料,从饮食起居到日常琐事,无一不尽心尽力。宝玉的生活起居在她的操持下井井有条,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宝玉在生活上对她产生强烈依赖。宝玉视袭人为贴心人,内心想法和情感也常向她倾诉。在宝玉心中,袭人不仅是伺候自己的丫鬟,更是能理解自己、给予温暖慰藉的重要之人。例如,宝玉在情感困惑或遭遇烦心事时,总会第一时间找袭人诉说,寻求安慰与支持。

 然而,两人之间也存在矛盾冲突。袭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她的价值观与行事准则深受其影响。在她看来,宝玉作为贾府的重要子弟,应遵循封建礼教规范,走仕途经济之路。因此,她时常以封建礼教标准规劝宝玉,希望他能有所收敛,注重自身言行和身份。但宝玉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追求自由随性的生活和纯粹的情感,对袭人的规劝往往不以为意,甚至心生厌烦。本回中,宝玉一早跑到黛玉和湘云房中,用湘云洗过的水洗脸,还让湘云帮忙梳头,袭人对此不满并以娇嗔方式规劝,宝玉却未领会其苦心,两人为此产生矛盾。

 这种复杂情感对两人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亲密依赖使他们在生活中紧密相连,成为彼此重要的情感支撑。但矛盾冲突又让他们在观念和追求上渐行渐远。随着时间推移,矛盾逐渐积累,对两人关系造成冲击。宝玉对袭人的规劝愈发抵触,而袭人对宝玉的行为也愈发无奈和担忧。尽管他们之间有着深厚情感基础,但观念差异犹如鸿沟横亘在两人之间,使他们的关系充满变数。

 宝玉与袭人之间的复杂情感,是《红楼梦》中人物情感关系的生动写照,深刻反映出封建礼教与人性追求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为故事发展增添了丰富层次和深刻内涵。

 2.钗袭之谊:基于价值观的惺惺相惜

 薛宝钗与袭人之间的情谊,在《红楼梦》中虽不张扬,却深厚而真挚,源于她们在对待宝玉和封建礼教等问题上高度契合的价值观,由此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在对待宝玉的态度上,宝钗和袭人有着一致的期望。她们都希望宝玉能够遵循封建礼教的规范,走仕途经济之路,承担起家族赋予的责任。宝钗深知宝玉作为贾府未来的希望,其言行举止关乎家族兴衰,因此多次委婉劝诫宝玉关注仕途。袭人同样认为宝玉身为贾府的重要子弟,应有所作为,不能整日只知与姐妹们玩乐。她时常以封建礼教标准规劝宝玉,希望他能收敛心性,注重自身言行和身份。这种对宝玉成长方向的共同关注,使宝钗和袭人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在对封建礼教的认同方面,宝钗和袭人更是高度一致。宝钗自幼接受封建礼教的严格教育,将其视为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行事稳重得体,时刻展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袭人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也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她对贾府的规矩和等级制度严格遵守,尽心尽力地维护着封建礼教秩序。例如,袭人对宝玉与姐妹们过于亲密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不符合礼教规范,而宝钗赞赏袭人对宝玉行为的规谏,认为她有见识。这一情节充分体现了她们对封建礼教规范的共同认同。

 基于这种价值观的契合,宝钗和袭人彼此欣赏、惺惺相惜。宝钗欣赏袭人的稳重、贤淑以及对宝玉的悉心照料和忠诚,认为她是宝玉身边不可或缺的人。袭人则钦佩宝钗的博学多才、端庄大方以及在贾府中的处世之道。她们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因共同的价值观而相互支持,成为彼此心灵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