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一、回目概述与背景

 1.回目解析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这一回目精准概括了本回的核心情节,对仗工整,对比鲜明,极具特色。“幽淑女”指林黛玉,她在伤感之际悲题《五美吟》,以古之五位美人自况,抒发内心的哀愁与感慨,尽显其才情与多愁善感。“浪荡子”则是贾琏,他见尤二姐美貌便心生垂涎,将九龙佩作为定情信物相赠,暴露其风流好色的本性。

 这一回目在全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承接前文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铺垫,进一步展现黛玉的细腻情思和贾琏的浪荡行径;又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尤二姐的命运走向、贾府内部矛盾的激化等都与本回情节紧密相连,使全书情节更加连贯、丰富。

 2.时代与家族背景

 《红楼梦》以清朝为时代背景,彼时封建礼教森严,等级制度分明,社会表面繁华,实则内部矛盾重重。封建家族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家族利益与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家族内部的婚姻、财产等事务都受到严格的规范和约束。

 贾家作为四大家族之一,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家庭,表面上钟鸣鼎食、富贵荣华,实则已逐渐走向衰败。家族内部管理混乱,经济上入不敷出,子孙后代大多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尽管如此,贾家仍维持着庞大的家族体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家族中的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可能影响到家族的兴衰荣辱。

 在这样的时代和家族背景下,本回情节的发展有了合理的土壤。黛玉作为寄人篱下的孤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内心的情感无法自由表达,只能通过《五美吟》来抒发自己的哀怨和无奈。而贾琏作为贾家的子孙,在家族的纵容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风流成性,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顾道德伦理,与尤二姐私通。尤氏、尤老娘等人在经济上依赖贾家,面对贾琏的要求,只能无奈应允,这也反映了封建家族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悲惨。

 二、黛玉悲题五美吟

 1.黛玉作诗缘由

 黛玉创作《五美吟》,与她当时身体不适、心境伤感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身体上,黛玉自幼体弱多病,长期的病痛折磨使她身心俱疲。在本回中,她身体不适,更觉精神萎靡,这种身体上的痛苦加剧了她内心的伤感。她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成为她创作的内在动力。

 心境方面,黛玉寄人篱下,虽有贾母的疼爱,但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她始终缺乏真正的安全感。她与宝玉的爱情充满了波折和不确定性,时常因宝玉的言行而心生猜疑和痛苦。同时,她敏感细腻的性格使她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深刻的感受,看到落花流水、秋风落叶等自然景象,都会触动她的情思,引发她的伤感。在这种心境下,她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而诗歌创作正是她表达内心世界的最佳方式。

 环境因素也对黛玉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当时正值贾敬去世,宁府上下忙于丧事,气氛压抑而哀伤。这种环境氛围进一步加重了黛玉的伤感之情,使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她在潇湘馆中独处,周围的寂静和冷清让她的思绪更加自由地驰骋,回忆起古往今来那些红颜薄命的女子,不禁心生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五美吟》,以表达对这些女子命运的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2.《五美吟》内容剖析

 (1)西施之叹

 在黛玉笔下的西施诗中,满是对西施命运的惋惜和对东村女的羡慕。西施,这位绝代佳人,因美貌被卷入政治漩涡,成为吴越争霸的筹码。她虽有倾国倾城之貌,却身不由己,最终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留无尽的悲哀。“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诗中,黛玉将西施的命运与东村女形成鲜明对比。东村女虽平凡无奇,却能在溪边安然浣纱,直至白头,享受着平淡而安稳的生活。而西施,虽享尽荣华富贵,却失去了自由和自我,最终落得个不知归处的结局。

 这种情感与黛玉自身的命运息息相关。黛玉寄人篱下,虽身处贾府这个富贵之家,却始终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她与宝玉的爱情充满了波折和不确定性,就像西施在政治斗争中的身不由己。她深知自己的命运如同风中的柳絮,无法掌控,只能任由命运的摆布。因此,她羡慕东村女的平凡和安稳,渴望能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同时,她对西施命运的惋惜,也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她担心自己也会像西施一样,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失去自我,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2)虞姬之赞

 黛玉借虞姬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和骨气。虞姬,这位在楚霸王项羽身边的红颜知己,在项羽穷途末路之时,毅然选择自刎,以死相随。“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诗中,黛玉将虞姬与黥布、彭越进行对比。黥布、彭越为了荣华富贵,反复无常,苟且求荣,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而虞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坚守爱情,宁死不屈,展现出了高尚的气节和骨气。

 这种对爱情的坚贞和骨气,与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相呼应。黛玉对宝玉一往情深,她的爱情纯粹而真挚,不掺杂任何功利和世俗的因素。她深知自己与宝玉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困难重重,但她依然坚守着这份感情,不离不弃。同时,虞姬的形象也反映了黛玉内心深处的一种追求,她渴望在爱情中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动摇。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黛玉的爱情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她就像虞姬一样,为了爱情可以付出一切。

 (3)明妃之思

 黛玉诗中对明妃命运根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体现出了她的叛逆性格。明妃王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工,而被元帝冷落,最终远嫁匈奴。“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诗中,黛玉认为明妃的命运悲剧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元帝的昏庸和画工的贪婪。元帝作为一国之君,本应明察秋毫,却将选妃的权力交给了画工,导致明妃的命运被他人掌控。

 这种思考体现了黛玉的叛逆性格。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往往将女性的命运归咎于她们自身的美貌或命运的安排,而很少去反思社会制度和男性的责任。黛玉却敢于质疑这种传统观念,她认为女性的命运不应由他人随意摆布,而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她对明妃命运的思考,也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战,反映了她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与前人对明妃的吟咏相比,黛玉的诗更具深度和内涵,她不仅仅是对明妃的同情,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4)绿珠之悟

 黛玉对绿珠之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绿珠,这位西晋时期的美女,因石崇的宠爱而闻名。当石崇失势后,绿珠为了报答石崇的恩情,跳楼自尽。“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诗中,黛玉认为石崇虽然宠爱绿珠,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尊重她,只是将她当作一件玩物。绿珠的死,虽然是为了报答石崇的恩情,但也反映了她在封建礼教下的无奈和悲哀。

 这种理解与本回贾琏与尤二姐的情节有着一定的联系。贾琏对尤二姐的感情,更多的是出于对她美貌的垂涎,而并非真正的爱情。尤二姐在贾琏的甜言蜜语下,轻易地陷入了他的温柔陷阱,最终成为了封建礼教和贾琏风流成性的牺牲品。就像绿珠一样,尤二姐在爱情中失去了自我,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黛玉对绿珠之死的深刻理解,也暗示了她对尤二姐命运的担忧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封建礼教下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

 (5)红拂之慕

 黛玉对红拂充满了赞叹,反映出她突破礼教束缚的思想。红拂,这位隋末唐初的奇女子,慧眼识英雄,毅然抛弃相府的富贵生活,与李靖私奔。“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诗中,黛玉对红拂的胆识和勇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红拂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

 红拂形象的特点是勇敢、果断、有见识。她不满足于相府的安逸生活,而是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她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女性的觉醒和反抗精神。黛玉对红拂的赞叹,反映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黛玉的爱情和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她渴望像红拂一样,能够冲破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红拂的形象为黛玉提供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她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真正的自我。

 3.《五美吟》的艺术价值

 《五美吟》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特色,在《红楼梦》的诗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命意新奇独特。黛玉选取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这五位古代美女入诗,突破了传统诗歌题材的局限。她并非简单地赞美她们的美貌,而是深入挖掘她们的命运和精神世界,以古喻今,借这些女子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种新颖的创作视角,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情感真挚动人是《五美吟》的另一大特色。黛玉将自己的身世之感、爱情之思融入到对古代美女的吟咏中,每一首诗都饱含着她的深情。她对西施命运的惋惜、对虞姬坚贞爱情的赞美、对明妃命运根源的思考、对绿珠之死的理解以及对红拂的赞叹,无一不是她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她的多愁善感、细腻情思和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在表现手法上,《五美吟》运用了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如在西施诗中,将西施与东村女对比,突出了西施命运的悲惨;在虞姬诗中,将虞姬与黥布、彭越对比,彰显了虞姬的气节。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浓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语言上看,《五美吟》用词精准、优美,诗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黛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古代美女的形象和她们的命运,使读者如临其境。

 在《红楼梦》的诗词中,《五美吟》是黛玉才情的重要体现。它与其他诗词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红楼梦》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主题。它不仅是黛玉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三、贾琏情遗九龙佩

 1.贾琏对尤二姐的垂涎

 贾琏初见尤二姐,便被她的美貌所深深吸引,目光不由自主地在她身上停留,心也随之荡漾起来。尤二姐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眉眼间透着一股温柔与妩媚,与王熙凤的泼辣强势截然不同。贾琏瞬间被这别样的风情所迷惑,内心的欲望如潮水般涌起。

 此后,贾琏总是找机会接近尤二姐,言语间满是殷勤和讨好。他刻意在尤二姐面前展现自己的风度和财力,讲述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试图以此吸引尤二姐的注意。他还时常送一些小礼物给尤二姐,表达自己的心意。在与尤二姐相处时,贾琏满脸堆笑,眼神中充满了爱慕和渴望,说话也变得格外温柔,仿佛换了一个人。

 贾琏产生这种感情,主要是出于他风流成性的本性。他本就喜好女色,对新鲜的美貌女子毫无抵抗力。尤二姐的出现,如同在他平淡的生活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他内心的波澜。此外,王熙凤在家庭中过于强势,让贾琏感到压抑和束缚,而尤二姐的温柔顺从正好满足了他作为男性的自尊心和掌控欲。他渴望在尤二姐这里找到一种在王熙凤那里缺失的情感慰藉和满足。同时,贾府内部的奢靡风气和混乱的男女关系也为贾琏的这种行为提供了土壤,使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可以被容忍和接受的。总之,贾琏对尤二姐的垂涎,是他自身性格、家庭环境和社会风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赠送九龙佩的过程

 贾琏为了表达对尤二姐的心意,精心谋划着赠送九龙佩之事。他深知这九龙佩是珍贵之物,能彰显自己的诚意,也期望借此打动尤二姐。

 一日,贾琏寻得一个与尤二姐独处的机会。他特意收拾得衣冠楚楚,怀揣着九龙佩,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来到尤二姐面前。此时的贾琏,脸上带着些许羞涩,又强装镇定,眼神中满是深情。他缓缓走到尤二姐身旁,轻声说道:“二姐,我今日有一物要赠予你。”说着,便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九龙佩。

 那九龙佩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九条龙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飞而起。尤二姐看到九龙佩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她微微低下头,脸颊泛起红晕,心中既欢喜又有些担忧。欢喜的是贾琏如此看重自己,送这么珍贵的礼物;担忧的是自己与贾琏的关系,毕竟这是违背礼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