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熙凤的强势在本回中更是显而易见。来旺妇倚仗她的权势为儿子求娶彩霞,她对此事并未过多阻拦,反而默认了这门亲事。她根本不把彩霞的意愿放在眼里,在她看来,丫鬟的命运就应该由主子决定。她的强势还体现在处理事务的果断上。当夏太监打发小太监来索要二百两银子时,她虽然心中不满,但还是迅速想办法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她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得罪宫里的人,否则会给贾府带来麻烦。她的强势让她在贾府中说一不二,无人敢轻易违抗她的命令。
然而,王熙凤的病弱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面。她的身体已经被繁重的事务和巨大的压力拖垮,但她却不肯休息。她的病弱不仅影响了她的身体机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决策和判断。在处理事务时,她可能会因为身体不适而出现疏漏,这也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隐患。她的病弱与她的强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王熙凤在本回中的多面形象是由她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性格决定的。她身处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权力斗争激烈,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为了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她不得不变得精明、强势。而她的病弱则是长期劳累和精神压力的结果。她的心理和行为动机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维持贾府表面的繁华。但她的这种做法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也无法改变贾府衰败的命运。王熙凤的形象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她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2.贾琏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深陷贾府经济困境的泥沼,其无奈与应对方式尽显,同时也暴露出他的性格弱点,清晰展现出他在贾府中的角色定位。
贾琏面临的经济困境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贾府表面上依旧维持着钟鸣鼎食的繁华景象,但内部经济早已千疮百孔。日常开销巨大,维持奢华生活的费用如流水般不断消耗着家底,而收入来源却十分有限,主要依赖田庄的地租和祖产,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开支。贾琏作为贾府的管事之一,深知家族财政的窘迫,却无力改变现状,这种无奈如同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
为了应对经济困境,贾琏采取了向鸳鸯借当的方式。他百般奉承鸳鸯,试图拉近与她的关系,小心翼翼地提出借当请求。这一行为既体现了他的无奈,也反映出他在困境中的挣扎。他知道动贾母闲置物件的主意是冒险之举,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但为了维持贾府的表面风光,缓解眼前的资金压力,他只能出此下策。这种应对方式虽然解了一时之急,但也反映出他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贾琏的性格弱点在这一过程中暴露无遗。他的贪婪和自私在借当一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为了满足自己和贾府的一时之需,不惜动用贾母的私藏,全然不顾这种行为可能对家族和贾母造成的伤害。他的短视也十分明显,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困境,而没有考虑到借当行为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以及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贾府的经济问题。此外,他在面对来旺妇求亲一事时,虽然对来旺儿儿子的品行有所不满,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选择了妥协,这体现了他的软弱和缺乏原则。
在贾府中,贾琏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是贾府的管事之一,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职责,但他的能力和决策却常常受到质疑。他在经济困境面前的无奈和应对方式,显示出他在贾府管理中的无力感。他既无法改变贾府的经济现状,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他与王熙凤的关系也十分微妙。他在家庭中受制于王熙凤的强势,在经济事务上也需要依赖王熙凤的支持。他的角色定位使得他在贾府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想有所作为,又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贾琏在经济困境下的无奈和应对方式,以及他的性格弱点和在贾府中的角色定位,都深刻地反映了《红楼梦》中贾府的衰败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他的故事是贾府衰败的一个缩影,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哀和无奈。
3.来旺妇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来旺妇倚势霸亲的行为,将她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凸显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来旺妇倚仗着王熙凤的权势,为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求娶太太房里的丫鬟彩霞。她行事嚣张跋扈,全然不把彩霞的意愿放在眼里。在她看来,彩霞不过是个丫鬟,能成为自己儿子的媳妇,是高攀了自家。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她的恃强凌弱和仗势欺人。她自恃有王熙凤撑腰,便肆意妄为,根本不考虑彩霞的幸福和感受。
从性格上来说,来旺妇贪婪且自私。她一心只为自己儿子的婚事着想,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她没有考虑到来旺儿儿子在外吃酒赌钱、无所不至的品行,也没有考虑到彩霞可能会因此陷入不幸的婚姻。她只看重自己家族的利益,希望通过这门亲事为儿子谋得好处,全然不顾他人的死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来旺妇的愚蠢也在这一事件中暴露无遗。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不满,也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她以为只要有王熙凤的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却没有想到这种行为会加剧贾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在贾府中,来旺妇的地位是依附于王熙凤的。她是王熙凤管理外面账房的助手,负责处理一些外部事务。她通过讨好王熙凤,获得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然而,她的这种地位是不稳定的,完全取决于王熙凤的态度。一旦王熙凤失势,她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来旺妇在贾府中起到了加剧内部矛盾的作用。她的倚势霸亲行为,引起了彩霞的不满和反抗,也让贾琏等人心生不悦。她的行为破坏了贾府内部的和谐与稳定,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加紧张。她的存在就像一颗毒瘤,不断侵蚀着贾府的根基,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来旺妇的行为和性格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势阶层的丑恶嘴脸,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揭示了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和腐朽。她的故事是《红楼梦》中众多悲剧的一部分,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4.司棋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司棋的心理变化犹如波澜起伏的潮水,深刻展现了她复杂的性格特点,而这一切也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
此前,司棋与姑舅兄弟潘又安两情相悦,在大观园里私会,却不幸被鸳鸯撞见。这一事件成为了她命运的转折点,让她原本平静的心湖掀起了惊涛骇浪。当鸳鸯前来探望时,司棋正卧病在床,她的内心充满了悔恨、痛苦和绝望。潘又安的怯懦私逃,让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瞬间破灭。她悔恨自己看错了人,痛苦于爱情的背叛,绝望于未来的迷茫。她或许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回忆着与潘又安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甜蜜如今都变成了刺痛她心的利刃。
司棋的性格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原本是一个大胆热烈、敢于追求爱情的少女。在大观园中,她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与潘又安私会,展现出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这次事件也让她的性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她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害怕自己的丑事被曝光,担心会受到众人的指责和唾弃。她对潘又安的失望,也让她对爱情产生了怀疑,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结合她之前的经历,司棋的悲剧命运早已注定。在“鸡蛋羹”事件中,她率众大闹小厨房,得罪了以王夫人为首的“怡红院”一派;在“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事件中,她为迎春理论,却让自己两面不是人,还引起了迎春乳母的不满。这些事件都为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而这次与潘又安的私会被撞破,更是让她陷入了绝境。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贞洁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了贞洁,就会被视为不洁之人,遭到社会的唾弃。司棋深知这一点,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最终,司棋的命运以悲剧收场。她在抄检大观园时,被翻出了与潘又安私相授受的证据,这成为了她被逐的导火索。她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最终撞墙自杀在家。司棋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5.彩霞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彩霞在婚姻问题上的无奈与反抗,深刻展现了她的人物形象以及在贾府中的艰难处境。
彩霞原本在太太房里当差,她聪明伶俐,深得太太信任。她心中曾有过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原本有可能成为贾环的姨娘,在贾府中获得相对安稳的地位。然而,来旺妇倚仗王熙凤的权势,为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求娶彩霞,这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她的幻想。
彩霞对这门亲事充满了无奈。她深知来旺儿的儿子在外头吃酒赌钱,无所不至,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托付终身。但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她身为丫鬟,命运根本不由自己掌控。来旺妇自恃有王熙凤撑腰,行事嚣张,根本不把她的意愿放在眼里。她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儿,虽有反抗之心,却难以挣脱命运的枷锁。
不过,彩霞并非完全逆来顺受,她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抗。她叫小妹进去问一问赵姨娘,希望能得到一些支持和帮助。赵姨娘也因彩霞是自己的大助力,试图阻止这门婚事,还顺带告了王夫人偷将袭人给宝玉的状。这一系列举动,显示出彩霞不甘心被命运摆布,努力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从人物形象来看,彩霞是一个有主见、有反抗精神的女子。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愿意轻易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她在困境中努力寻找出路,尽管力量微薄,但依然不放弃希望。
在贾府中,彩霞的处境十分艰难。她身为丫鬟,处于社会底层,没有任何话语权。她的婚姻被他人随意决定,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伴侣。她在贾府中虽然有一定的地位,但面对来旺妇和王熙凤的权势,她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她的反抗不仅可能会得罪来旺妇,还可能会引起王熙凤的不满,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彩霞在婚姻问题上的无奈和反抗,生动地展现了她的人物形象和在贾府中的艰难处境。她的故事是封建社会中众多丫鬟命运的一个缩影,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和无奈。
四、艺术特色赏析
1.情节结构艺术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在情节结构上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其情节紧凑、多条线索交织的特点,为故事的展开和主题的揭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回情节紧凑,各个事件之间环环相扣,没有丝毫拖沓之感。从鸳鸯探望司棋开始,引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感情纠葛以及司棋的病情,这一情节迅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紧接着,鸳鸯又去看望王熙凤,从而揭示出王熙凤病情加重却羞于说病的情节,让读者对王熙凤的性格和处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贾琏向鸳鸯借当的情节,进一步展现了贾府经济的困境,与前面王熙凤的病情相呼应,暗示着贾府的衰败已不仅仅是表面的问题,而是深入到了经济层面。而来旺妇求亲的情节,则在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层面上掀起了波澜,各方人物的不同反应和利益冲突,使得情节更加紧张刺激。这些情节紧密相连,一个接着一个,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悬念和冲突的世界中,欲罢不能。
同时,本回采用了多条线索交织的结构方式。司棋与鸳鸯的情节线、王熙凤病情相关情节线、贾琏借当情节线、来旺妇求亲情节线以及其他相关情节线,如朱大娘提亲、林之孝与贾琏的交谈等,相互穿插,并行发展。这些线索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王熙凤的病情影响了她对来旺妇求亲一事的处理,而贾琏借当的行为也与贾府的经济困境以及王熙凤的病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多条线索交织的结构,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展现了贾府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贾府的复杂情况。
这种情节紧凑、多条线索交织的结构对展现故事和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故事方面,它使得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在不同的情节线之间切换,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主题方面,这种结构有助于揭示《红楼梦》的核心主题——贾府的衰败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贾府在经济、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感受到这个家族的衰败已经不可避免。同时,也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等级观念、婚姻制度等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的情节结构艺术堪称典范,它以紧凑的情节和交织的线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深刻复杂的故事世界,有力地展现了小说的主题。
2.人物刻画手法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人物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手法,成功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从人物的言行举止来看,王熙凤的精明强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贾琏向鸳鸯提出借当请求时,王熙凤虽卧病在床,却敏锐地询问自己是否有好处。这简短的一问,将她善于算计、不放过任何利益的性格特点展现无遗。她深知贾府经济困境,但更在意自己的私利,这种言行生动地刻画了她精明世故的形象。在来旺妇求亲一事上,她默认来旺妇的行为,不把彩霞意愿放在眼里,强势地决定他人命运,进一步凸显了她在贾府中的权威和专横。
贾琏的言行则体现出他的无奈与软弱。他在向鸳鸯借当过程中,百般奉承,小心翼翼地提出请求,言语中满是讨好之意,这反映出他在经济困境下的无奈和对解决问题的急切。而在来旺妇求亲一事上,他虽对来旺儿儿子的品行不满,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选择妥协,这种言行表现出他的软弱和缺乏原则。
来旺妇的嚣张跋扈通过她的言行表露无遗。她为儿子求娶彩霞时,全然不顾彩霞的意愿,自恃有王熙凤撑腰,行事嚣张,言语中充满了对彩霞的轻视,将她恃强凌弱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十分精妙。司棋在被鸳鸯撞见与潘又安私会后,内心充满了悔恨、痛苦和绝望。她卧病在床,回忆着与潘又安的过往,那些甜蜜的瞬间如今都成了痛苦的根源。这种心理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爱情破灭后的伤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使司棋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彩霞在面对来旺妇为儿子求亲时,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反抗。她深知来旺儿儿子的品行恶劣,不愿嫁给他,但身为丫鬟又无力改变命运。她叫小妹去问赵姨娘,希望能得到支持,这种心理活动展现了她在困境中努力争取一线生机的反抗精神,让读者对她的遭遇产生同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通过这些人物刻画手法,作者成功地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感受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这些手法也为小说主题的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