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一、《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概述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回目“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精准概括了该回的主要情节,且富有深意。“占旺相”体现出一种对美好运势的期许与占卜意味,“四美钓游鱼”描绘出一幅充满闲适与趣味的画面;“奉严词”凸显出贾政言辞的严厉,“两番入家塾”则点明了宝玉再次进入学堂这一关键事件。

 “四美钓游鱼”情节中,探春、李纹、李绮、邢岫烟四位姑娘在河边钓鱼以占卜旺相。此时的大观园,虽依旧有着美丽的景致,但已不复往日的热闹与繁华。四位姑娘聚在一起钓鱼,本是为了增添生活的乐趣,寻求一份好运。贾宝玉听闻后也加入其中,探春提出要进行钓鱼比赛。在这场比赛里,姑娘们展现出各自的风采。她们动作娴熟,眼神专注,不一会儿便都钓到了鱼,象征着她们各自可能迎来的好运势。然而,宝玉却一条鱼也没钓到。他心急如焚,最后竟气急败坏地将鱼竿折断。这一行为既体现出宝玉在面对失败时的孩子气,也暗示着他在生活中常常难以顺遂心意,与姑娘们的“旺相”形成鲜明对比。

 “宝玉入家塾”情节则充满了无奈与压力。贾政认为宝玉整日作诗联句是不务正业,荒废了学业。他深知在封建礼教的社会中,读书科举才是宝玉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于是,贾政亲自将宝玉送到学堂,并严词要求先生从严管教。宝玉面对父亲的严厉要求,虽满心不情愿,但也只能听从。次日一早,他跟随贾政来到学堂。此时学堂里的学生已换了一批,当初的好友金荣等人早已不见踪影。看到这陌生的场景,宝玉不禁想起了秦钟,心中满是凄凉。这一情节预示着宝玉将不得不暂时告别大观园里自由随性的生活,踏入充满规矩和压力的学习环境,也暗示着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束缚。

 1.情节背景与关联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的情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前文及后续故事紧密相连,在整个故事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从与前文的关联来看,此回中宝玉为迎春的遭遇伤心忧虑,想接迎春回来住被王夫人劝阻,这一情节与前文迎春的命运走向一脉相承。前文提到迎春被父亲贾赦拿去抵债嫁给孙绍祖,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的性格注定了她在孙家的悲惨遭遇。迎春的悲剧命运是荣国府走向衰败的一个缩影,也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的腐朽和黑暗。而宝玉对迎春的关心,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对身边人命运的关注,与他一贯的性格特点相符。同时,这也暗示了大观园中曾经美好的生活正在逐渐消逝,姐妹们的命运开始走向悲剧。

 “四美钓游鱼”的情节则与前文大观园中姐妹们的诗社活动等场景相互呼应,展现了大观园曾经的闲适与美好。但此时的钓鱼活动已少了几分往日的热闹和欢乐,多了一些对未来的期许和占卜意味,暗示着大观园的氛围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好时光即将结束。

 在与后续故事的关联方面,“宝玉入家塾”这一情节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贾政亲自送宝玉再进私塾,并要求先生从严管教,这意味着宝玉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封建教育和科举压力。这一转变对宝玉的思想和性格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也为他与封建礼教的冲突进一步升级奠定了基础。后续故事中,宝玉在学堂的学习生活以及他对科举的态度等情节都将围绕这一事件展开。

 此外,此回中贾母询问宝玉和凤姐当初生病的情况,怀疑是赵姨娘捣鬼但苦于没有证据,这一情节也为后续故事中赵姨娘的一些阴谋诡计埋下了伏笔,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总的来说,第八十一回在整个《红楼梦》的故事发展中起到了过渡和转折的作用。它既延续了前文的情节线索,展现了封建家族的衰败和人物命运的悲剧,又为后续故事的发展设置了悬念和伏笔,推动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二、人物形象分析

 1.贾宝玉

 贾宝玉对读书科举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抵触和反感的。在他的观念里,读书科举并非是追求学问和真理,而是为了追逐功名利禄,是一种被世俗所污染的行为。他认为那些热衷于科举的人都是“禄蠹”,把心思都放在了钻营仕途上,失去了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

 在《红楼梦》的众多情节中,都能清晰地看到宝玉对读书科举的这种态度。他整日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吟诗作画、嬉笑玩耍,享受着自由随性的生活,对四书五经等科举必读之书毫无兴趣。他觉得这些书籍枯燥乏味,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天性。当父亲贾政要求他读书时,他总是想尽办法逃避,找各种借口不去学堂。比如他常常装病,以此来躲过读书的时光。

 然而,在第八十一回中,面对贾政严词要求他再次进入家塾读书,宝玉虽满心不情愿,但却只能无奈接受。贾政认为宝玉整日荒废学业,作诗联句不过是不务正业,只有通过读书科举才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将来光宗耀祖。贾政的严厉和封建家长的权威让宝玉无法反抗。他深知父亲的脾气,若不服从,必然会招来严厉的斥责甚至惩罚。所以,尽管内心充满了抵触,他还是在次日一早跟随贾政来到了学堂。

 进入学堂后,宝玉的内心充满了凄凉和无奈。学堂里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学生,让他感到无比孤独。他想起了当初的好友金荣等人,如今早已不见踪影,更让他怀念起曾经在大观园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不得不暂时告别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踏入这个充满规矩和压力的学习环境。

 从思想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此时的宝玉虽然依旧反感读书科举,但他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他的内心在自由天性和封建压力之间不断挣扎。一方面,他渴望继续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相伴,保持自己的纯真和自由;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听从父亲的安排去读书。这种矛盾的心理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堂里,宝玉或许会在一段时间内努力适应这种学习生活,试图满足父亲的期望。但他内心深处对读书科举的抵触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他可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对封建礼教的不合理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思想上的挣扎和变化,也为他后续与封建礼教的激烈冲突埋下了伏笔。随着故事的发展,宝玉可能会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与封建家族的期望渐行渐远。

 2.贾政

 贾政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他的形象特点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礼教的规范和传统价值观。他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品质背后,是他对封建礼教和家族荣誉的极度尊崇与维护。他生活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中,自身深受封建思想的熏陶,一言一行都遵循着封建礼教的准则,是封建秩序的坚定扞卫者。

 贾政督促宝玉读书,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明确的目的。从家族层面来看,贾府作为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需要有家族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以维持家族的繁荣和地位。在封建时代,科举是家族延续荣耀、获取政治资源的重要途径。贾政深知这一点,他希望宝玉能够通过读书科举,光宗耀祖,为家族增添新的辉煌。他认为只有走科举之路,才能让宝玉在社会上立足,才能保证贾府在官场和社会中的地位不被削弱。

 从个人期望角度而言,贾政对宝玉寄予了厚望。他看到宝玉聪明伶俐,颇具灵性,认为宝玉有潜力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希望宝玉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有道德、有担当的人,能够继承家族的传统和事业。在他的观念里,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培养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方式。他希望通过读书,让宝玉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遵守封建礼教的规范。

 贾政的这些行为体现了他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仕途理念。他秉持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是通向仕途的唯一正途。在他看来,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他不认可宝玉整日与姐妹们吟诗作画、嬉戏玩耍的生活方式,认为那是不务正业,荒废了学业。他觉得宝玉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读书上,为将来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然而,贾政的这种传统教育观念和仕途理念与宝玉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宝玉对科举考试毫无兴趣,他认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都是“禄蠹”,失去了人性的本真。他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这种冲突在第八十一回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贾政严词要求宝玉再次进入家塾读书,而宝玉虽不情愿但也只能无奈服从。这一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和矛盾。

 3.四美(迎春、探春、惜春、李纨)

 在《红楼梦》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的情节中,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四位姑娘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她们在钓鱼活动中的表现和作用也各有不同。

 迎春,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着“二木头”的诨名。在处世为人上,她只知退让,任人欺侮。此前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也不追究,当绣橘、探春、平儿设法要替她追回并惩处下人时,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在钓鱼场景中,迎春或许也是一副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模样。她可能不会像探春那样积极参与比赛,而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按照自己的节奏钓鱼。她对能否钓到鱼并没有太大的期待,也不会因为钓不到鱼而着急或生气。她的这种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她温和善良的性格,不与人计较得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她内心的柔弱和对生活的无奈。她就像大观园中一朵柔弱的花朵,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无力抗争,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安排。她在钓鱼活动中的存在,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柔弱的氛围,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探春则截然不同,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在钓鱼活动中,探春表现得积极主动,充满活力。当贾宝玉加入钓鱼队伍时,她提出要进行钓鱼比赛,展现出她好胜和敢于挑战的一面。她动作敏捷、熟练,眼神专注地盯着鱼漂,一旦有鱼上钩,便能迅速做出反应,将鱼钓起。她的这种表现不仅体现了她的聪明机智和果断,也反映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她不满足于平淡的生活,总是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来增添乐趣和挑战自我。在大观园中,探春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她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还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在钓鱼活动中,她就像是一个领导者,带动着整个活动的氛围,让大家都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她的存在为钓鱼场景注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也让读者看到了她在大观园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惜春,性格孤僻冷漠,她对周围的人和事常常表现出一种疏离的态度。她喜欢独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世俗的纷争和繁华并不在意。在钓鱼时,惜春可能会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独自专注于钓鱼。她不会过多地参与其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只是默默地享受着钓鱼的过程。她的这种表现体现了她内心的宁静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她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大观园的众多姐妹中,惜春就像是一朵遗世独立的花朵,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和追求。她在钓鱼活动中的作用,是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静谧和神秘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李纨是一位端庄稳重、守节寡欲的女性。她在贾府中扮演着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对长辈恭敬孝顺,对晚辈关爱有加。在钓鱼活动中,李纨表现得沉稳大方,她不慌不忙地操作着鱼竿,展现出一种成熟女性的优雅和从容。她可能不会像探春那样积极参与比赛,但她会鼓励大家,为大家加油打气。她的存在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港湾,给人一种安心和舒适的感觉。她在钓鱼活动中的作用,是调节气氛,让整个活动更加和谐融洽。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着一种温柔和善良的力量,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钓鱼的乐趣。

 总的来说,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四位姑娘在钓鱼活动中的表现和作用,充分展现了她们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她们的存在丰富了《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和命运。

 三、精彩段落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