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一、回目解析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这一回目,字面意思清晰地概括了本回的主要情节。“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指贾政为考察宝玉学业,让其讲解经典文章义理,之后有人来与贾政商量宝玉的亲事,提及张家女儿,拉开了宝玉婚事的序幕。“探惊风贾环重结怨”则描述了巧姐惊风生病,贾环在煎药时故意捣乱,烫伤自己还打翻药,引发众人不满,进一步加深了他与众人的矛盾。
其深层寓意在于展现贾府内部的复杂关系和人物命运走向。宝玉试文字反映出封建家族对子弟学业和仕途的重视,提亲之事暗示着家族的联姻策略和宝玉未来的情感纠葛。贾环的行为则凸显了他在贾府不受重视、心理扭曲的状态,预示着他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冲突。
这一回目在整本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前文对宝玉学业和家族事务的铺垫,又为后文宝玉的情感命运、家族的矛盾纷争等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回目与情节关联
回目“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精准概括了本回的主要情节。“试文字宝玉始提亲”对应着贾政想着宝玉该学科举应试学问,把他叫来讲解经典文章义理,宝玉虽不情愿但认真应对,之后便有人来和贾政商量宝玉的亲事,提及张家女儿,贾政未立刻答应,要再看看。“探惊风贾环重结怨”则是巧姐儿生病有惊风症状,贾环在煎药时故意弄出动静,还烫伤自己、打翻药,引得众人不满,与众人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在与前后文情节的呼应上,宝玉试文字呼应前文元妃对宝玉学业的关心,贾政借此考察宝玉,也为后文宝玉在科举道路上可能的发展或与家族期望的冲突埋下伏笔。提亲之事与前文家族对宝玉婚姻的潜在关注相呼应,同时为宝玉的情感命运和家族的联姻策略等情节发展做铺垫。贾环的行为则照应了他一贯在贾府中不受待见且性格扭曲的特点,为后续他可能引发的更多矛盾和冲突埋下伏笔,如后文他和别人合伙卖巧姐儿、宝玉丢玉后众人怀疑他等情节。
二、情节概述
1.宝玉试文字情节
宝玉试文字这一情节有着特定的背景和目的。元妃病愈后,对宝玉的前途颇为惦记,贾政作为封建家族的大家长,重视宝玉的学业和未来仕途,希望他能通过科举走上正途,光宗耀祖,便想测试一下宝玉最近的学习成果。
具体过程中,贾政把宝玉叫来,先是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宝玉面对父亲,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认真回答。贾政看了宝玉做的文章,并给予了指点,总体还算满意。随后,贾政出了一个题目《惟士为能》,让宝玉破题。宝玉虽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敢轻易说出口。就在这时,听说姨太太(薛姨妈)来了,他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在宝玉回答问题时,其神态和语言细节刻画得十分生动,展现出他在面对父亲时的紧张和小心,以及内心对科举学问的真实态度。他虽不太情愿学习科举应试的学问,但在贾政面前还是努力表现,显示出他的聪慧和一定的学识素养,同时也体现出他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无奈。
贾政对宝玉的回答进行了评价,虽觉得宝玉的词句中终带着些富贵气,但也认可他有一定的见解。这次试文字不仅考察了宝玉的学问,也反映出贾政对宝玉前途的关心。它为后续宝玉在科举道路上的发展或者与家族对他的期望之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若宝玉在科举上不能如家族所愿取得成就,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而宝玉内心对科举的抵触,也注定了他在这条道路上会充满挣扎。
2.宝玉提亲之事发展
宝玉提亲之事的起因与家族对其婚姻的重视密切相关。在贾母吃饭期间,贾政提到给宝玉相亲一事,贾母表示只要模样好、心性实在就行,显示出贾母对未来孙媳的基本要求。此时,一个新进来的乡客王尔调自荐为宝玉作媒,介绍的是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这姑娘是邢夫人家的亲戚,且张家资巨万,只是没有儿子,打算招女婿进门。
提亲之事的经过颇为曲折。邢夫人透露这张家的女儿平时娇生惯养,识得几个字,但见不得大阵仗,常在屋里不出门,受不得委屈。贾母听闻这些情况后,坚决拒绝了这门亲事,认为宝玉自己都还需要人照顾,哪能去给别人当家。之后,贾母把王尔调说亲的事告诉凤姐,凤姐巧妙地提到宝玉和金锁(指薛宝钗的金锁)是天配姻缘,说得贾母笑了。这一情节展现出凤姐的机智和圆滑,她深知家族利益和各方关系,试图通过提及“金玉良缘”来影响贾母的决策。
从各方人物的态度和想法来看,贾母心疼黛玉,也心疼宝玉,在选孙媳妇的问题上内心纠结。她既考虑到家族利益和宝玉的未来,又对黛玉有着特殊的感情。贾政作为封建家长,在宝玉亲事上态度谨慎,会综合考虑家族利益等多方面因素,不会轻易做决定。邢夫人则如实说出张家女儿的情况,没有刻意隐瞒。而凤姐提及“金玉良缘”,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薛家的友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利益,她认为宝钗稳重得体,更适合成为贾府的少奶奶。
提亲之事的结果是张家的亲事被否决,而“金玉良缘”被重新提及,在贾府众人心中埋下了种子。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贾府对宝玉婚事的重视和家族联姻策略,也反映出宝玉在这种包办式婚姻下的无奈和挣扎。他更倾向于与林黛玉的感情,对于这种家族安排的亲事,内心必然充满抵触。同时,这一情节也为后续宝玉的情感命运和家族的婚姻安排等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使得故事更加曲折复杂。
3.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事件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巧姐生病了,出现了惊风的症状。凤姐作为母亲,心急如焚,赶忙回去探望女儿,并让人配好药,希望巧姐能尽快康复。
事件的经过是,贾环在听说巧姐的药里有牛黄后,出于好奇或者故意捣乱的心态,非要去厨房看看牛黄长什么样。当他掀开锅时,不小心将药都打翻了。这一行为看似是意外,但结合贾环一贯的性格,也有故意为之的嫌疑。
事件发生后,各方反应强烈。凤姐听后非常生气,她本就疼爱巧姐,看到女儿的药被打翻,心疼不已。而且,她想起之前赵姨娘(贾环的母亲)曾害过自己,这次又让贾环闯祸,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更加痛恨赵姨娘和贾环。她可能会认为这是赵姨娘母子故意使坏,想要害巧姐。
赵姨娘听说儿子闯祸后,恨铁不成钢地骂儿子。她深知儿子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儿子带来更多的麻烦,也担心会进一步得罪凤姐。她到处寻找贾环,而贾环吓得躲起来,不敢露面。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害怕受到惩罚。
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贾环与凤姐等人的恩怨。在贾府中,贾环本就不受重视,他的行为更加让众人对他不满。他的顽劣和自私在这次事件中暴露无遗,也反映出他在贾府中因长期不受待见而导致的心理扭曲。他可能觉得自己在贾府中没有地位,通过这种捣乱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从影响来看,这次事件为后续贾环可能引发的更多矛盾和冲突埋下了伏笔。他与凤姐等人的矛盾加深,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纷争。同时,也让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家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巧姐生病本就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贾环的行为无疑是火上浇油,使得贾府的气氛更加紧张。而且,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才会让贾环有机会去厨房捣乱,打翻药罐。
三、人物分析
1.贾宝玉形象剖析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宝玉在试文字和提亲事件中的表现,生动地展现了他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试文字情节里,宝玉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他对科举的态度。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为考察其学业,把他叫来测试。宝玉面对父亲时,心里紧张,这不仅是因为贾政的威严,更源于他对科举学问的抵触。他虽不情愿学习科举应试的内容,但在父亲面前还是认真应对,努力表现。当贾政出了《惟士为能》让他破题时,他有想法却不敢说,直到听说姨太太来了才大胆表达。这一细节刻画,既展现出他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小心翼翼,又凸显了他内心对科举的真实态度。他并非没有学识,只是对这种为了仕途而进行的学习方式充满反感,他的聪慧和才情在不情愿中仍有所展现,显示出他性格中叛逆却又无奈的一面。
在提亲事件中,宝玉的表现反映出他对婚姻的想法。当贾政提到给宝玉相亲时,虽未直接描写宝玉的反应,但从他一贯的情感倾向可以推测,他内心是抵触这种包办式婚姻的。他与林黛玉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渴望自由的爱情。而这次提亲,无论是张家千金还是之后凤姐提及的“金玉良缘”,都不是他所期望的。他在贾府的环境中,虽享受着富贵生活,但对这种家族安排的婚姻充满无奈。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不由自己掌控,只能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默默挣扎。
从整体来看,宝玉的性格特点是复杂多面的。他善良纯真,对身边的人充满关爱,尤其是对姐妹们。他厌恶功名利禄,不喜欢与官场之人交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情感上的真挚。然而,他又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无法摆脱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束缚。在试文字和提亲事件中,他的无奈和挣扎正是他性格与现实冲突的体现。他试图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又不得不面对封建家族的种种规矩和要求。这种矛盾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他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2.贾政人物特征解读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政作为封建家长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出来,他在宝玉学业和婚事上的态度与行为,深刻体现了其对家族传承和子女教育的责任感。
在宝玉学业方面,贾政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便立刻行动起来,将宝玉叫来测试学问。他认真询问宝玉的学习情况,仔细查看宝玉做的文章,并给予详细的指点。当他出了《惟士为能》让宝玉破题时,专注地倾听宝玉的回答,虽觉得词句中带着些富贵气,但也认可宝玉有一定的见解。这一系列行为表明,贾政深知科举对于家族和宝玉个人前途的重要性。在封建时代,科举是子弟进入仕途、光宗耀祖的主要途径,贾政希望宝玉能通过科举走上正途,为家族增添荣耀,延续家族的辉煌。他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正是其对家族传承责任感的体现,他不希望家族的地位和声誉在宝玉这一代衰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宝玉婚事上,贾政同样表现出谨慎和负责的态度。在贾母吃饭期间,他主动提到给宝玉相亲一事,显示出他对宝玉终身大事的关注。当乡客王尔调为宝玉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时,贾政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再看看。他明白,宝玉的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关乎家族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大事。他会综合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姑娘的品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这门亲事能为家族带来益处。这种谨慎的态度,体现了他作为封建家长对家族利益的维护和对子女婚姻的负责。
贾政的行为背后,是封建家族制度下的使命感。他作为贾府的重要长辈,肩负着传承家族文化、维护家族地位的重任。他对宝玉学业和婚事的重视,是为了让宝玉成为家族的合格继承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延续家族的繁荣。然而,他的这种责任感也带有封建礼教的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科举和家族利益,忽略了宝玉的个人意愿和情感需求。宝玉对科举的抵触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贾政的期望产生了冲突,这也反映出封建家长的权威与子女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贾政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尽到了一个封建家长应有的责任,他的行为和态度是封建家族制度的典型体现。
3.贾环性格特点探究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环的行为充分展现出他顽劣、自私的性格特点。巧姐生病,出现惊风症状,凤姐心急如焚地回去探望并让人配药。贾环听闻药里有牛黄,非要去厨房看个究竟,结果掀开锅时不小心将药打翻。这一行为看似意外,实则与他一贯的性格相符,极有可能是故意捣乱。他不顾巧姐病情危急,只图自己一时好奇,全然不考虑打翻药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其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
贾环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他在贾府的处境密切相关。他虽是贾政之子,但母亲赵姨娘地位低下,在贾府不受尊重,这使得贾环也跟着遭人轻视。他长期生活在被冷落、被歧视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怨恨。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他便通过一些顽劣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引起他人注意。例如,他在府中常常做出一些捣乱的事情,像之前故意用蜡烛烫伤宝玉等,以此来表达对他人的不满和反抗。
在贾府中,贾环的处境十分尴尬。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与宝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宝玉备受众人宠爱,而贾环却处处被边缘化。这种巨大的落差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扭曲。他看到宝玉在府中享受着优越的待遇,而自己却无人问津,心中的嫉妒和怨恨不断滋生,导致他的行为愈发恶劣。
贾环的这种性格和处境也为他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此次打翻巧姐的药,让凤姐更加痛恨他和赵姨娘,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可以预见,在后续的情节中,贾环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性格和行为引发更多的纷争,他在贾府的处境也会变得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