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第2页)

 贾政深知此次升职来之不易,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家族和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他严肃古板的性格也可能使他在官场中树敌,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5.贾母

 贾母在本回中的决策和态度,充分展现了她在贾府中的权威和对家族的责任感。

 在宝玉婚事方面,贾母始终密切关注。原本,她和王夫人商议着宝玉与宝钗的婚事,认为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宝钗端庄稳重、聪慧过人,与宝玉甚是般配,这门亲事能为贾府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支持,巩固家族的地位。然而,薛蟠再次惹祸,被判处流放之刑,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原本的计划。贾母不得不重新考虑,她深知薛家如今陷入困境,若此时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可能会给贾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展现出了作为家族长辈的谨慎和远见,决定暂时搁置此事,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做定夺。

 对于黛玉的生日,贾母虽记得,但因忙着庆祝贾政升官,未能亲自为黛玉操办。这并非是她不重视黛玉,而是在贾府众多事务中,贾政的升职对家族更为重要。在贾母心中,贾府的兴衰荣辱高于一切,她需要通过庆祝贾政的升职来维护家族的荣耀和地位。不过,她还是安排丫鬟为黛玉简单准备了吃食,体现出她对黛玉的一丝关怀。

 贾母在贾府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她的决策影响着家族的走向。她对宝玉婚事的关注和对黛玉生日的安排,都是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她深知自己肩负着维护家族繁荣的重任,每一个决策都需要谨慎权衡。她的行为既展现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力,也体现了她对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管她的决策可能会让某些人感到失望,但在那个封建大家庭中,她的做法也是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考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情节安排与艺术特色

 1.情节跌宕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贾政升官的喜悦与薛蟠惹祸的沉重形成了鲜明对比,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

 贾政升官一事,宛如给贾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北静王生日宴上,北静王对贾政的暗示,让他即将升为工部郎中的消息传开。贾府上下一片欢腾,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认为这是家族的荣耀,是老祖宗积德的结果。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大摆宴席庆祝,仿佛看到了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贾政本人也深感荣耀,开始思考如何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

 然而,就在贾府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时,薛蟠惹祸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这份宁静。薛蟠因一笔糊涂账与伙计发生争执,冲动之下将人打死,再次陷入人命官司。这一事件给薛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薛姨妈和宝钗心急如焚,四处托人疏通关系。但此次朝廷严打,薛蟠被判处流放之刑,薛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种情节安排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先是让读者感受到贾府的荣耀和喜悦,仿佛看到了家族的蒸蒸日上。紧接着,薛蟠惹祸的情节又让读者的心沉入谷底,为薛家的命运担忧。这种大起大落的情节变化,使读者的情绪随之起伏,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社会家族命运的无常,以及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在这一喜一悲的对比中,作者巧妙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人物心理刻画

 在《红楼梦》第八十五回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内心独白,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黛玉的矛盾纠结在本回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当听闻宝玉的亲事可能因薛蟠惹祸而搁置时,她内心既松了口气,又陷入更深的思索。她对宝玉一往情深,宝玉的婚姻大事是她的心病。“她会暗自揣测,这暂时的搁置是好事还是坏事,未来又会如何发展”,这种不确定性让她焦虑不安。在生日时,贾府因庆祝贾政升官而冷落了她,她独自望着窗外落花暗自神伤。“她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就像这无根的落花,漂泊无依,不知归宿在何方”,通过这样的内心独白,将她敏感、多愁善感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她既渴望得到宝玉的爱,又担忧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未来。

 宝玉的情感变化也十分丰富。得知父亲升官,他满心欢喜,与丫鬟嬉戏打闹。“他拉着晴雯去放风筝,还缠着袭人讲笑话,笑声在贾府的庭院中回荡”,展现出他天真无邪、随性洒脱的一面,单纯地为家族喜事开心,未考虑官场复杂。而对于薛蟠惹祸,他则担忧无奈。“他深知薛蟠鲁莽冲动的性格,也明白这次事情的严重性。他为薛蟠的命运感到惋惜,同时也担心这件事会给薛家带来巨大的打击”,体现出他对亲情的重视。薛蟠的官司影响到他与宝钗的婚事,让他内心复杂,他对宝钗有感情,又心系黛玉,生活的变数让他意识到命运的无常。

 此外,贾政得知升职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表现出他作为家族支柱的责任感和对官场的野心。贾母在宝玉婚事和黛玉生日安排上的决策,“她深知薛家如今陷入困境,若此时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可能会给贾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还是安排丫鬟为黛玉简单准备了吃食”,体现出她作为家族长辈的谨慎、远见和对家族利益的权衡。作者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封建社会中人物的无奈与挣扎。

 3.对比手法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命运和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贾政的升职与薛蟠的获罪形成强烈对比。贾政在北静王生日宴后,得到即将升为工部郎中的喜讯,这为贾府带来荣耀与希望,全家沉浸在喜悦之中,大摆宴席庆祝,仿佛家族前景一片光明。而薛蟠却因冲动鲁莽,再次打死人,面临流放之刑,给薛家带来沉重打击,原本商议的宝玉与宝钗的婚事也因此搁置。这种对比凸显了人物命运的天壤之别,贾政仕途顺遂,家族地位有望提升;薛蟠却因自身性格缺陷,将自己和家族拖入深渊,揭示了性格对命运的重大影响。

 贾府的热闹与黛玉生日的冷清对比鲜明。贾府为庆祝贾政升官,上下一片欢腾,众人忙得不亦乐乎。然而,黛玉的生日却无人问津,只有几个丫鬟简单准备了些吃食。这种对比深刻展现了黛玉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孤独和凄凉,她虽身处繁华之地,却感受不到温暖与关怀,暗示了她悲惨的命运结局。

 此外,宝玉对父亲升官和薛蟠惹祸的不同反应也形成对比。得知父亲升官,宝玉天真无邪地与丫鬟嬉戏打闹,单纯为家族喜事开心;而面对薛蟠惹祸,他则表现出担忧和无奈。这一对比体现了宝玉对亲情的重视,以及他对生活中美好与丑恶的不同态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深化了全书的主题。通过展现人物命运的起伏和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命运的无常,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剧色彩。

 4.伏笔与暗示

 本回中存在多处伏笔和暗示,对后文情节发展起到了预示作用。

 北静王送玉是一个重要伏笔。北静王在与宝玉见面时,态度亲切,还送了宝玉礼物。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他的举动暗示着贾府与北静王势力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可能预示着在未来,北静王会在贾府的命运中扮演重要角色,或许在贾府面临危机时提供帮助,也可能因政治斗争将贾府卷入其中。

 戏曲内容也有暗示。在贾府庆祝贾政升官的宴席上,所演的戏曲或许蕴含深意。戏曲往往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其情节可能暗示着贾府表面的繁荣只是暂时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就像戏曲中可能有繁华过后的凄凉场景,预示着贾府未来会走向衰败。

 此外,薛蟠再次惹祸被判处流放之刑,这不仅是薛家的灾难,也暗示着贾府的命运会受到牵连。薛家与贾府关系密切,薛家的变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到宝玉与宝钗的婚事,甚至波及整个贾府的稳定。这些伏笔和暗示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线索,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重重悬念,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红楼梦》中家族命运的无常和封建社会的复杂。

 五、主题思想探讨

 1.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通过贾政升官和薛蟠官司,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贾政升官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权钱交易和官场斗争。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犹如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官员的升迁往往并非单纯凭借才能和政绩。北静王在贾政升官一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他的暗示让贾政得以升为工部郎中。这其中或许存在着贾府与北静王之间的利益交换。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拥有雄厚的财富和人脉资源,北静王可能看中了这些,通过帮助贾政升官来巩固与贾府的关系,为自己在官场中增添助力。而贾政为了获得升迁,也可能向相关势力进行了贿赂或承诺了某些利益。这种权钱交易的现象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屡见不鲜,它破坏了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脱颖而出,而那些善于钻营、攀附权贵的人却能平步青云。

 薛蟠的官司则充分揭示了封建法律的不公和残酷。薛蟠本就是个鲁莽冲动、缺乏自制力之人,此前就曾因争买香菱打死冯渊,闹出人命官司。此次他又因一笔糊涂账与伙计发生争执,冲动之下将人打死。然而,薛家凭借着雄厚的财富和家族势力,四处托人疏通关系,试图减轻薛蟠的罪责。这表明在封建社会,法律并非是公正无私的,而是可以被金钱和权势所左右。有钱有势的人可以逍遥法外,而普通百姓则只能任人宰割。同时,朝廷在处理薛蟠的案件时,表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和残酷性。朝廷严打此类恶性事件本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缺乏公正和人性。薛蟠的行为固然应该受到惩罚,但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却忽视了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人性的复杂性。这反映出封建法律的本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益。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层面。官场的权钱交易、法律的不公和残酷,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红楼梦》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堕落,揭示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2.命运的无常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命运的无常,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生的变幻莫测。

 贾政升职为工部郎中,这一喜讯如同一束光照进贾府,给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贾府上下沉浸在喜悦之中,仿佛看到了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贾政本人也深感荣耀,开始憧憬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然而,命运的齿轮不会总是朝着美好的方向转动。就在贾府为贾政的升职欢呼庆祝时,薛蟠惹祸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这份宁静与喜悦。薛蟠因冲动鲁莽,再次打死人,面临流放之刑。这一事件给薛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贾府陷入了阴影之中。原本商议的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此搁置,家族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从喜悦到沉重的巨大转变,充分体现了命运的无常,让人猝不及防。

 黛玉在爱情与命运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更是命运无常的生动写照。她对宝玉一往情深,然而自己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却让她的爱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她的生日本应是一个温馨的时刻,但却因贾府忙着庆祝贾政升官而被冷落。这种冷清的场景与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命运的不公。她常常暗自神伤,担忧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会逐渐下降,担忧宝玉会离她而去。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使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格外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让她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书中其他情节中,也处处体现着命运的无常。例如,曾经繁华一时的秦氏家族,最终也走向了衰败;王熙凤精明能干,掌控着贾府的大权,但最终也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这些情节都表明,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无论家族多么显赫,个人多么优秀,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命运就像一场无法预测的暴风雨,随时可能降临,将人们的生活彻底改变。《红楼梦》通过对这些命运无常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3.女性地位的低下

 黛玉生日被忽视,这一情节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不被重视的现状。在贾府,贾政升官是头等大事,众人皆围绕此事忙碌庆祝,而黛玉的生日则被置于次要位置。贾母和凤姐虽记得,但也只是安排丫鬟简单准备吃食,并未用心操办。这表明在封建家族的价值排序中,男性的仕途升迁远远高于女性的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