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2页)

 妙玉的经历反映了在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影响下,即使是一心向佛的人也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羁绊。她试图在佛法中寻找解脱,但现实却让她陷入了困境。这也暗示了《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无奈和无常,即使是追求精神超脱的妙玉,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影响,最终只能在痛苦和挣扎中徘徊。

 3.其他人物

 (11)宝钗

 宝钗给黛玉写信,意图在于表达自己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黛玉的关怀。信中倾诉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又附感怀之诗,既展现出她自身的愁绪,也借此拉近与黛玉的距离,体现出姐妹间的惺惺相惜。她希望通过书信安慰黛玉,让其不要过于感慨命运的多变。在本回中,宝钗虽未直接出场,但从她的书信内容可侧面看出她心思细腻、善解人意。她深知黛玉的敏感与哀愁,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展现出大家闺秀的端庄与聪慧,同时也透露出她在复杂贾府环境中善于维护人际关系的一面。

 (12)探春、湘云等人

 探春、湘云、李纹、李绮前来探望黛玉,她们的言行展现出不同的性格。探春或许提及府中琐事,显示出她的精明能干和对家族事务的关心;湘云开着玩笑想逗黛玉开心,体现出她的活泼开朗、心直口快。李纹、李绮在一旁附和,表现得较为文静内敛。她们的到来,为潇湘馆带来了短暂的热闹。从命运角度看,探春虽有能力,但生于末世,最终远嫁他乡;湘云虽乐观豁达,却也难逃命运的捉弄;李纹、李绮则相对平凡,在贾府的兴衰中随波逐流。她们的探望,既反映出姐妹间的情谊,也暗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艺术特色

 1.以景衬情

 (13)秋景与黛玉心境

 在《红楼梦》第八十七回中,秋景描写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黛玉悲戚的心境。深秋时节,落叶纷飞,秋风瑟瑟,这些景象与黛玉的情感紧密呼应,强化了她内心的哀伤。

 落叶是本回中极具象征意义的秋景元素。当黛玉听到外面落叶打在窗户上的声音,那清脆而又凄凉的声响,如同命运的叹息,重重地敲击着她敏感的心灵。落叶从枝头飘落,象征着生命的衰败和无常,这与黛玉寄人篱下、身世飘零的处境何其相似。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如同这落叶一般,无法掌控自己的归宿,只能在风雨中无助地飘荡。这种对秋景的感触,让她不禁感慨人生的未知与无奈,内心的悲戚之情愈发浓烈。

 秋风也是衬托黛玉心境的重要元素。一阵大风刮过,吹得黛玉有些冷,这不仅是身体上的寒冷,更是心灵上的孤寂。秋风的凛冽,象征着生活的残酷和无情。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深情,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的爱情充满了不确定性。秋风的吹拂,仿佛是命运的捉弄,让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倍感艰难。她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心中的痛苦和哀愁也如这秋风一般,无尽地蔓延。

 秋景中的落叶、秋风等景象,与黛玉的悲戚心境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它们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黛玉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她的痛苦和无奈。

 (14)环境氛围的营造

 环境描写在本回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寂、哀愁且充满禅意的氛围,对读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

 本回开篇对深秋景象的描写,如落叶纷飞、秋风瑟瑟,为整个故事奠定了悲凉的基调。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让读者在阅读之初就感受到了一种压抑和哀伤的情绪。黛玉所处的潇湘馆,在秋景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冷清。屋内的布置虽然精致,但在这深秋的寒意中,却透露出一种孤寂的气息。黛玉独自坐在屋内,看着窗外的秋景,心中的悲戚之情愈发浓烈。这种环境与人物心境的相互映衬,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黛玉的痛苦和无奈。

 妙玉坐禅的栊翠庵,原本是一个清净之地,但在本回中,却被一种神秘而压抑的氛围所笼罩。妙玉在坐禅时走火入魔,她的梦境中充满了恐怖和诡异的元素,如恶鬼缠身、盗贼逼勒等。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妙玉内心的恐惧和挣扎。栊翠庵的环境与妙玉的精神状态相互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而压抑的氛围。

 环境描写还通过对声音的运用,增强了氛围的感染力。落叶打在窗户上的声音、秋风的呼啸声、黛玉的琴音等,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它们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本回中的环境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所处环境以及声音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与故事主题和人物情感相契合的氛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刻感受到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2.伏笔与象征

 (15)妙玉走火入魔的象征意义

 妙玉走火入魔这一情节,是《红楼梦》中极具深意的伏笔,象征着贾府精神世界的动摇和潜在危机。妙玉在众人眼中,是高洁超脱、精通佛法的修行者,她居于栊翠庵,远离尘世喧嚣,代表着贾府中一种精神上的纯净与超脱。然而,她在坐禅时却走火入魔,陷入癫狂之境,这一转变暗示着贾府表面繁华之下,精神层面已出现严重问题。

 妙玉的走火入魔,反映出贾府所尊崇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信仰正在逐渐崩塌。她试图通过佛法修行来摆脱世俗的困扰,但最终却无法抵御内心的欲望和恐惧,这表明即使是像妙玉这样一心向佛的人,也难以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坚守精神的纯净。贾府中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权力纷争,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如同无形的魔障,侵蚀着每个人的心灵,包括妙玉在内。

 这一情节也预示着贾府未来的衰败。妙玉作为贾府精神世界的一个象征,她的崩溃意味着整个贾府的精神支柱开始动摇。当精神层面出现危机时,贾府的物质繁荣也将难以维持。走火入魔的妙玉,就像贾府这座大厦即将倾塌前的一个警示信号,暗示着贾府在未来的日子里,将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和变故,曾经的繁华终将化为泡影。

 (16)其他伏笔与暗示

 本回中除了妙玉走火入魔这一重要伏笔外,还有其他一些细节也蕴含着对后续情节发展的预示。

 黛玉抚琴时琴弦崩断,这一情节是一个明显的暗示。琴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雅和情感,黛玉的琴音传达着她内心的痛苦和哀愁,而琴弦崩断则象征着她情感的崩溃和命运的转折。这暗示着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将遭遇重大挫折,她的命运也将更加悲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宝玉在听黛玉弹琴后,无精打采地回到怡红院,他的这种情绪变化也可能是后续情节的伏笔。宝玉对黛玉的情感深厚,黛玉琴音中的哀愁让他感同身受。他的无精打采或许预示着他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为黛玉的命运担忧和痛苦,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此外,探春、湘云等人探望黛玉时的交谈,虽然看似平常,但也可能隐藏着一些暗示。她们提及的往昔海棠结社的欢乐时光,与当下黛玉的悲戚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贾府的繁华正在逐渐消逝,众人的命运也将发生改变。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都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和悲剧氛围。

 3.对话艺术

 (17)烘托烘托人物

 本回中的对话精妙绝伦,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烘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妙玉和宝玉的对话为例,当他们听到黛玉的琴声,宝玉想要进去看看,妙玉拦住他说:“自古只有听琴的,从来没有看琴的。”短短一句话,便凸显出妙玉的高雅和脱俗。她遵循着传统的雅趣和规矩,不屑于世俗的随意和鲁莽,展现出她对精神世界纯粹性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对琴音所传达情感的尊重,不愿以一种世俗的方式去破坏这份意境。

 而宝玉的回应则体现出他的率真和对黛玉的关心。他虽被妙玉拦住,但心中对黛玉的牵挂溢于言表,这表明他对黛玉的感情真挚而热烈,不被世俗规矩所束缚。

 再看黛玉与姐妹们的对话,当探春、湘云等人探望她时,黛玉虽强颜欢笑,但言语间仍带着淡淡的哀愁。她与姐妹们的交流,展现出她敏感细腻、多愁善感的性格。她在回应姐妹们的话语中,既有着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又有着对当下处境的无奈,将她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

 宝钗书信中的话语,虽未直接对话,但也侧面烘托出她的聪慧和体贴。她在信中倾诉自己的遭遇,又安慰黛玉,体现出她心思缜密、善解人意的一面,同时也展现出她在复杂环境中善于维护人际关系的能力。

 (18)推动情节发展

 对话在本回情节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生动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黛玉与宝钗家女人的对话,引出了宝钗的书信,进而引发了黛玉的伤感,为后续她触景生情、抚琴悲叹做了铺垫。这一对话体现了黛玉与宝钗之间微妙的姐妹情谊,也反映出黛玉敏感的内心世界。

 探春、湘云等人与黛玉的对话,不仅营造出一种短暂的热闹氛围,更通过回忆往昔海棠结社的欢乐,与黛玉当下的悲戚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黛玉的哀愁,同时也暗示了贾府繁华不再的趋势。这一对话展现了姐妹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揭示了她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宝玉与贾环、贾兰关于学堂放假的对话,直接导致了宝玉的闲逛,从而引出了他去惜春处观棋、陪妙玉听琴等情节。这一对话体现了宝玉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姐妹们的牵挂,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妙玉和宝玉在听琴时的对话,如妙玉拦住宝玉不让他进去,以及后来妙玉话中有话地让宝玉日后自知,为妙玉坐禅走火入魔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这一对话展现了妙玉的神秘和宝玉的好奇,也暗示了妙玉内心的不平静和她与宝玉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

 这些对话相互交织,层层递进,推动着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五、主题探讨

 1.命运的无常与无奈

 (19)黛玉和妙玉的命运挣扎

 在《红楼梦》第八十七回中,林黛玉和妙玉深陷命运的漩涡,苦苦挣扎却无法逃脱无奈的结局。

 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于贾府。她与宝玉真心相爱,然而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让这段爱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她敏感细腻,对周围的一切变化都有着深刻的感知。宝钗的书信勾起她对身世的伤感,深秋的景象更是触动她内心的哀愁。她抚琴宣泄痛苦,琴音中满是对爱情的渴望、对身世的悲叹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她深知自己在贾府的处境艰难,却无力改变,只能在痛苦中煎熬。她的命运就像深秋的落叶,随风飘荡,无法掌控自己的归宿。

 妙玉出身官宦之家,却带发修行于栊翠庵。她表面上高洁超脱,对世俗不屑一顾,但内心深处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挣扎。她与宝玉之间有着微妙的情感,这与她的佛门身份产生了冲突。她试图通过坐禅修行来摆脱世俗的羁绊,寻求内心的宁静,然而最终却走火入魔。她在梦中遭遇恶鬼缠身、盗贼逼勒等恐怖场景,这反映出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她虽努力坚守佛门清规戒律,但世俗的欲望和情感如暗流涌动,让她无法真正超脱。她的命运就像一场虚幻的梦,看似美好,却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黛玉和妙玉都在命运的捉弄下苦苦挣扎,她们的努力和抗争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她们无法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无奈中承受着命运的安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对人生的启示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所反映的命运无常主题,对读者的人生观念有着深刻的启示。

 命运无常,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黛玉和妙玉,她们原本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但命运却在不经意间将她们推向了痛苦的深渊。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不要过于执着于得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学会坦然接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命运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黛玉和妙玉都曾努力抗争,但最终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努力,而是要明白,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也要学会接受现实,不要因为无法实现目标而过度焦虑和痛苦。

 此外,本回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奈。黛玉的多愁善感、妙玉的内心挣扎,都反映出人性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力。这启示我们要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足,不要对他人过于苛刻。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强。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通过黛玉和妙玉的命运,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命运的无常和无奈,也为我们的人生观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以更加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珍惜当下,努力前行。

 2.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21)黛玉的情感压抑

 封建礼教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重地压抑着林黛玉美好的情感,使她在复杂的贾府环境中陷入痛苦与无奈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