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一、《红楼梦》第一百回回目解析
1.回目对仗与表意
《红楼梦》第一百回回目“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对仗极为工整。“破好事”与“悲远嫁”,动宾结构相对,“破”和“悲”为动词,“好事”和“远嫁”为宾语;“香菱”与“宝玉”是人物名称相对;“结深恨”与“感离情”同样是动宾结构对应。
上联“破好事香菱结深恨”,概括了本回中夏金桂调戏薛蝌被香菱撞见这一情节。夏金桂因此对香菱怀恨在心,破坏了原本可能相对平静的局面,使得香菱无端结下深仇,预示着香菱此后的日子将更加艰难。下联“悲远嫁宝玉感离情”,点明了探春远嫁这一核心事件,宝玉因探春即将远嫁而深感悲伤,体现出他对亲情的重视和离别之痛。整个回目精准概括了本回薛家内部矛盾和贾府亲人离别这两大核心情节。
2.回目预示与暗示
回目“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对本回及后续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预示和暗示作用。“破好事香菱结深恨”暗示了香菱命运的进一步悲惨。本回中夏金桂因调戏薛蝌被香菱撞见而怀恨在心,此后香菱极有可能遭受夏金桂更残酷的折磨,她的生活将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从人物命运来看,香菱本就身世坎坷,这一情节预示着她的悲惨命运还将延续。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则预示着探春远嫁这一事件对宝玉的情感冲击。宝玉重情,探春的远嫁会让他陷入深深的悲伤。同时,也暗示了贾府家族内部的离别之苦逐渐增多,家族开始走向分崩离析。这一情节也为后续贾府的衰败埋下伏笔,亲人的离散象征着家族凝聚力的减弱,预示着贾府的命运将急转直下。
二、《红楼梦》第一百回情节梳理
1.薛家困境与薛蟠案件
在《红楼梦》第一百回中,薛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切皆因薛蟠的案件而起。薛蟠惹上人命官司后,薛家上下为了营救他,可谓是费尽心思,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起初,薛家试图在县里打通关节,期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四处打点,托关系、找门路,花费了巨额的钱财。然而,他们的努力在刑部那里却遭遇了挫折,刑部驳回了县里的处理结果。这一打击让薛家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他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刑部,试图打通更高层的关系。
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来疏通刑部的关系,薛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变卖两个当铺。这两个当铺是薛家的重要产业,多年来一直为薛家带来丰厚的收入。然而,在薛蟠案件的重压下,薛家不得不忍痛割爱。当铺的变卖,意味着薛家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家庭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薛家的家底逐渐被掏空。原本富裕的薛家,如今变得一贫如洗。家中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往日的奢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节俭和拮据。薛家的主人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削减开支,以维持家庭的基本运转。
除了经济上的困境,薛家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薛蟠是薛家的独子,他的命运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薛姨妈整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身体也越来越差。薛宝钗虽然表面上坚强,但内心也充满了焦虑和担忧。她深知薛家的处境艰难,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薛蟠案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薛家内部,还波及到了薛家的社会地位。在当时的社会,人命官司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薛家因此受到了外界的非议和质疑。一些原本与薛家交好的人,也开始疏远他们,薛家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
薛家为了薛蟠的案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不仅在经济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还在心理和社会地位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普通百姓则只能任人宰割。薛家的困境,也为《红楼梦》中家族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2.夏金桂与香菱冲突
在《红楼梦》第一百回中,夏金桂与香菱之间的冲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一切的导火索便是夏金桂调戏薛蝌被香菱撞见这一情节。
夏金桂本是个泼辣、自私且嫉妒心极强的女子。自从嫁入薛家,她便搅得家中鸡犬不宁。眼见薛蟠因人命官司身陷囹圄,且刑部驳回县里的处理结果,薛家为打通关系已变卖当铺、一贫如洗,夏金桂觉得靠薛蟠已无指望,便将心思动到了薛蝌身上。她妄图等秋后薛蟠一死,便来个叔招嫂,于是拼命地调戏薛蝌。
某一日,夏金桂又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拉薛蝌到她房里去。就在这紧要关头,香菱恰好跑了过来。薛蝌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趁机溜走。这可把夏金桂气坏了,她将一腔怒火都发泄到了香菱身上,从此对香菱恨之入骨。
夏金桂对香菱怀恨的原因,首先是她自私的本性使然。在她看来,香菱的出现坏了她的“好事”,让她在薛蝌面前丢了面子,也使她勾引薛蝌的计划暂时受挫。其次,夏金桂一直嫉妒香菱。香菱虽为妾室,但模样标致,性情温和,且颇得众人喜爱,这让心胸狭隘的夏金桂心生不满。此次事件更是成了她发泄嫉妒的借口。
这一冲突对香菱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后续影响。在此之前,香菱虽也受到夏金桂的刁难,但还未到如此深仇大恨的地步。而从这之后,夏金桂变本加厉地折磨香菱。她不仅在言语上对香菱恶语相向,肆意辱骂,还在生活中故意刁难她,让香菱做各种繁重的活计,稍有不如意便对她拳脚相加。
香菱本就善良单纯,面对夏金桂的刁难和仇恨,她无力反抗。她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委屈和痛苦。她曾经对生活还抱有一丝美好的期盼,希望能在薛家安稳度日,然而夏金桂的仇恨让她的这一希望彻底破灭。
从薛家的整体情况来看,夏金桂与香菱的冲突也加剧了薛家内部的矛盾和混乱。原本薛家就因薛蟠的案件陷入困境,如今内部又纷争不断,使得薛家的衰败之势更加明显。这一冲突也进一步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妾室的悲惨境遇,香菱在封建礼教和夏金桂的双重压迫下,如同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命运悲惨至极。
3.探春远嫁事宜
探春远嫁一事在《红楼梦》第一百回中尘埃落定,这一过程涉及贾府众多重要人物的态度和决策。
探春远嫁的提议最初源于家族的利益考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家族之间的联姻是一种常见的政治和经济手段。周家向贾府提出联姻,希望探春能嫁入周家做儿媳妇。这一消息传到贾府后,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她的态度至关重要。贾母深知家族的处境,也明白联姻对于家族的重要性。虽然她疼爱探春,但在家族利益面前,她不得不做出妥协。经过一番权衡,贾母最终答应了这门亲事。她明白,探春远嫁或许能为贾府带来一些好处,缓解家族面临的困境。
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当家主母,她在这件事情上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王夫人一向以家族利益为重,她认为探春远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积极参与到这件事情的决策中,与贾母商量各项细节。在她看来,探春嫁入周家,不仅可以提升贾府的社会地位,还能为家族带来一定的经济支持。
贾政作为探春的父亲,他对女儿的婚姻也十分重视。当他得知此事后,便修书给家中询问详情。在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贾政也认可了这门亲事。他认为周家是一个有实力的家族,探春嫁过去应该不会受委屈。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门亲事,为贾府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在得到贾母、王夫人和贾政的同意后,探春远嫁的事情便正式确定下来。贾府开始为探春的出嫁做准备,打点各种嫁妆,安排行程。他们打算先把探春送到贾政那里,再由贾政安排后续的事宜。
探春本人对于远嫁一事,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她深知自己无法抗拒家族的安排,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她虽然有着聪明才智和远大抱负,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不得不为了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幸福。
探春远嫁从提出到确定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封建家族在婚姻问题上的利益考量和权力决策。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意愿和幸福往往被忽视,家族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奈,以及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悲惨命运。
4.宝玉伤怀与众人劝解
当宝玉听闻探春即将远嫁的消息,如遭晴天霹雳,瞬间悲从中来。他“啊呀”一声,哭倒在炕上,整个人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宝钗和袭人见状,赶忙上前将他扶起。此时的宝玉,早已泣不成声,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好不容易定了定神,宝玉哭诉道:“这日子过不得了!姐妹们一个一个的散了!林妹妹是成了仙去了,大姐姐呢,已经死了,这会子又走了探春妹妹,过不了几年,二姐、三姐又都要出阁,史妹妹又要别去,这却怎么好!”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往昔姐妹欢聚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如今离散局面的无奈和痛苦。在他心中,姐妹们的陪伴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而如今她们一个个离去,让他觉得生活失去了色彩,未来一片黯淡。
宝钗和袭人赶忙对他进行劝解。宝钗理智地说道:“女孩子大了总是要嫁的,嫁过去过得好还是过得坏,这就看各人的命了。”她试图用这种现实的观点让宝玉明白,女孩子出嫁是人生的必然阶段,让他接受这个事实。袭人也在一旁柔声安慰,说姐妹们即便嫁了人,也还是会有相聚的时候,让宝玉不要过于伤心。
然而,她们的劝解效果并不理想。宝玉沉浸在自己的悲伤情绪中,难以自拔。他觉得姐妹们的离去是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种离别之痛不是几句安慰的话就能缓解的。他深知,一旦探春远嫁,相见的机会便寥寥无几,那种亲情的缺失和孤独感让他无法释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宝玉的伤怀,不仅仅是对探春远嫁这一具体事件的悲伤,更是对美好事物消逝、青春离散的一种怅然若失。他的重情特质在这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封建礼教下对自由、真情的渴望和无奈。
三、《红楼梦》第一百回人物形象分析
1.香菱的善良与悲惨命运
香菱的善良单纯在《红楼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她本是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自幼生得粉妆玉琢,乖巧可爱。在被拐子拐走后,历经磨难,却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
香菱学诗一事,充分展现了她的善良与好学。她拜黛玉为师,一心扑在学诗上,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令人动容。她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请教,即使遭到他人的嘲笑,也毫不气馁。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源于她内心的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渴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融入大观园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在与他人相处时,香菱也总是以善良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她与姐妹们相处融洽,从不与人计较得失。即使面对夏金桂的刁难和折磨,她也只是默默忍受,从不反抗。她的善良,让她成为了大观园中众人喜爱的对象。
然而,香菱的命运却十分悲惨。她自幼被拐,与家人分离,这是她悲惨命运的开端。后来,她被卖给薛蟠为妾,本以为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却没想到陷入了更深的苦海。薛蟠是个粗俗不堪的人,对香菱并没有多少真情实意。而夏金桂的出现,更是让香菱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本回中,香菱撞见夏金桂调戏薛蝌,这一偶然事件让她成为了夏金桂的眼中钉。夏金桂本就嫉妒香菱的美貌和善良,此次事件更是让她找到了发泄的借口。她对香菱怀恨在心,开始变本加厉地折磨她。香菱在夏金桂的刁难下,生活苦不堪言。她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承受精神上的折磨。
香菱悲惨命运的成因,与封建社会的制度和观念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尤其是妾室,更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香菱作为薛蟠的妾室,她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夏金桂的嫉妒和自私,薛蟠的冷漠和无情,都是导致香菱悲惨命运的重要因素。
此外,香菱自身的善良和软弱也是她命运悲惨的原因之一。她不懂得反抗,只能默默忍受一切。她的善良,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成为了她被欺负的弱点。
香菱的善良与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善良让人感动,而她的悲惨命运则让人叹息。她的故事,是封建社会女性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2.宝玉的重情与叛逆
宝玉对探春远嫁的伤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重情的特质。当听闻探春即将远嫁的消息,他如遭重击,哭倒在炕上,泣不成声。他哭诉着姐妹们一个个离散,林妹妹仙逝,大姐姐离世,如今探春又要远走,未来二姐、三姐出阁,史妹妹也会别去,日子没法过了。这番话语,满是对往昔姐妹欢聚时光的眷恋,以及对当下和未来离散局面的痛心疾首。在他心中,姐妹们是生活中最温暖、最美好的存在,她们的离去如同抽走了他生活的支柱,让他陷入无尽的悲伤。
这种重情并非局限于探春一人,而是贯穿于他与众多姐妹的相处之中。他与黛玉之间的爱情真挚深沉,为黛玉的喜怒哀乐而牵肠挂肚;对晴雯的离世,他悲痛万分,写下《芙蓉女儿诔》来悼念;对平儿等丫鬟,他也关怀备至,尽显温情。他珍视与每一个姐妹的情谊,将她们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宝玉在礼教规则之外有着诸多叛逆表现。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中,男子应追求仕途经济,以科举入仕为目标。然而,宝玉对此却极为反感。他厌恶读四书五经等经典着作,不愿与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交往。他认为“经济仕途”之人是“国贼禄蠹”,将追求功名利禄视为污浊之事。
他对封建等级制度也满不在乎。在贾府中,主子与丫鬟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但宝玉却常常与丫鬟们平等相处。他会为晴雯撕扇子博她一笑,会帮麝月篦头,与她们一同嬉笑玩耍,完全不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主子。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无疑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公然挑战。
与前文情节对比,宝玉的重情与叛逆始终如一。在黛玉葬花时,他感同身受,与黛玉一同悲叹落花的命运,这体现了他对黛玉的深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敏感。他拒绝走科举之路,多次与父亲贾政产生冲突,贾政希望他能通过科举光宗耀祖,而他却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想法。
宝玉对探春远嫁的伤怀是他重情的生动体现,而他在礼教规则之外的叛逆表现则贯穿于他的整个生活。他的这些特质,使他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却也让他成为《红楼梦》中一个独特而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夏金桂的泼辣与自私
夏金桂的泼辣、自私与嫉妒在《红楼梦》第一百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种种行为令人厌恶。
夏金桂的泼辣首先体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上。当得知薛蟠的官司刑部驳回,薛家陷入困境时,她全然不顾家人的感受,撒泼耍赖。她大喊着“我的命是不要的了!男人呢,已经是没有活的分儿了。咱们如今索性闹一闹,大伙儿到法场上去拼一拼”,还将头往隔断板上乱撞,披头散发,闹得家里鸡犬不宁。这种不顾场合、肆意发泄情绪的行为,充分显示出她的泼辣蛮横。
自私是夏金桂性格的又一显着特点。眼见薛蟠可能秋后问斩,她便将心思放在了薛蝌身上,妄图叔招嫂。她全然不顾伦理道德和家族颜面,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为了达到目的,她拼命调戏薛蝌,全然不考虑这样做会给薛家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也不顾及薛蝌的感受。
而她的嫉妒心更是让她变得扭曲。香菱模样标致,性情温和,颇得众人喜爱,这让心胸狭隘的夏金桂心生嫉妒。当她调戏薛蝌被香菱撞见,薛蝌趁机溜走后,她便将一腔怒火迁怒到香菱身上。她对香菱的仇恨并非基于什么实质性的过错,仅仅是因为香菱坏了她的“好事”,以及她内心深处对香菱的嫉妒。此后,她变本加厉地折磨香菱,言语上恶语相向,生活中故意刁难,让香菱的日子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