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宁国府骨肉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一、回目解析

 《红楼梦》第一百二回回目“宁国府骨肉病灾祲,大观园符水驱妖孽”,短短数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与象征意义。

 “病灾祲”中的“病灾”直观地体现了宁国府中骨肉亲人遭遇的病痛与灾祸。在这一回里,尤氏患病,贾珍、贾蓉等人也相继染病,这一系列的疾病侵袭着宁国府,暗示着家族内部的不安与衰败。“祲”有不祥之气的意思,象征着笼罩在宁国府上空的阴霾,预示着家族命运的坎坷与危机。这种病灾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家族走向衰落的一种外在表现,反映出家族内部的矛盾、腐朽以及外部环境的压力。

 “符水驱妖孽”描绘了在大观园中,人们试图用符水来驱赶所谓的妖孽。大观园本是充满诗意与美好的地方,但此时却传出闹鬼的传闻,人们陷入恐惧之中,只能借助符水这种迷信的方式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这象征着贾府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力与无奈,他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寄希望于虚幻的力量。同时,“妖孽”也可以看作是贾府内部的各种不良因素,如腐败、争斗等,符水驱妖的行为暗示着贾府试图掩盖和消除这些问题,但却只是徒劳。

 回目与章节内容紧密关联,“病灾祲”对应着宁国府众人患病的情节,而“符水驱妖孽”则与大观园闹鬼及道士驱妖的内容相呼应。整个回目概括了这一回的主要情节,也为读者理解章节内容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贾府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家族命运的逐渐衰败。

 二、情节梳理与分析

 1.王夫人嘱托宝钗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中,王夫人将宝钗唤至跟前,一番嘱托意味深长。王夫人先是提及三妹妹探春远嫁之事,让宝钗去开导家中姊妹,莫要过度伤心。这一嘱托看似简单,实则体现了王夫人对家族内部情感维系的重视。探春在大观园中颇具影响力,她的远嫁无疑给姊妹们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击。王夫人深知这种情绪若不加以疏导,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家族的氛围,而宝钗向来稳重得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由她出面开导姊妹再合适不过。

 更为重要的是,王夫人把家中管事的大权交给了宝钗。这一决策背后有着多重深意。从家族管理的角度来看,宝钗聪慧过人,心思缜密,具备出色的管理才能。在之前的情节中,她就曾协助探春进行大观园的管理改革,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远见。王夫人将管家之责托付给她,是希望她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维持贾府的日常运转,解决家族中日益复杂的事务。

 此外,王夫人此举也有巩固家族内部势力的考量。宝钗是薛姨妈之女,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宝钗掌管家事,能够进一步加强薛家与贾家的联盟,在家族面临诸多困境时,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宝钗与宝玉成婚之后,成为了贾府的少奶奶,赋予她管家的权力,也是对她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认可,有助于稳定她在贾府中的地位。

 王夫人还提到让柳五儿去宝玉身边做丫鬟。当初没让柳五儿接近宝玉,是担心宝玉受其诱惑,如今宝玉已经成亲,王夫人便不再有此顾虑。这一安排既体现了王夫人对宝玉生活的关心,也暗示着她对宝钗能够约束宝玉的信任。

 面对王夫人的嘱托,宝钗欣然接受。她的回应态度展现出了她的识大体和顾大局。宝钗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明白这不仅是王夫人对自己的信任,更是家族赋予她的使命。她以一种沉稳而坚定的姿态,承担起了这份重任,展现出了大家闺秀的风范和担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预见宝钗将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维持贾府的秩序,应对家族中即将到来的各种挑战。

 2.探春远嫁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的情节推进中,探春远嫁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此前,探春在大观园中一直是个极具个性与能力的女子,她发起诗社,展现出非凡的才情;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彰显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远见卓识。然而,命运弄人,她最终还是不得不踏上远嫁的征程。

 探春远嫁之时,大观园中的姊妹们都满心伤感。她与众人一一作别,那场景令人动容。她虽心中满是不舍,但面上却强装镇定,展现出了坚强果决的一面。她深知自己此去山高水远,归期渺茫,却也明白这是家族的安排,无法抗拒。她安慰着姊妹们,让大家不要过于伤心,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豁达与无奈。

 探春的远嫁,对大观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经热闹非凡、充满生机的大观园,因她的离去而失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她所倡导的诗社活动,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那些曾经在园中吟诗作画、谈天说地的美好时光,仿佛随着她的远嫁而一去不复返。园中众人的生活也变得平淡了许多,少了探春的聪慧机智和活泼开朗,大观园仿佛陷入了一种寂静而落寞的氛围之中。

 从更深层次来看,探春在大观园所进行的兴利除弊、开源节流的改革,也随着她的远嫁和一场“闹妖”事件而全面蠲免。这意味着贾府失去了一次可能改善经济状况和管理体制的机会。探春的改革本是为了让贾府能够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困境,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但最终却未能持续下去。这不仅反映出贾府内部的腐朽和保守势力的强大,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落已不可避免。

 对于贾府而言,探春的远嫁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她的远嫁意味着贾府失去了一位有能力、有见识的家族成员。在家族面临诸多困境的时刻,她本可以成为家族的有力支撑,但如今却远走他乡。而且,探春的远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贾府的声誉和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家族中女子的婚姻往往与家族的利益和声誉紧密相连。探春远嫁,使得贾府在社交圈子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此外,探春远嫁后,贾府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得更加明显。失去了探春这样一个能够协调各方关系、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物,贾府的管理变得更加混乱,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这一切都为贾府后来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探春远嫁这一情节,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家族兴衰的一个缩影。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无奈,让读者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苦难。

 3.尤氏患病与占卦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中,尤氏患病这一情节成为了贾府一系列变故的重要转折点。尤氏在送探春远嫁之后,身心俱疲,回到家中便开始生病。贾蓉心急如焚,四处延请名医为母亲诊治,然而多位医生都束手无策,尤氏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尤氏的患病并非偶然。送探春远嫁一事,本就让她伤感不已。探春在贾府中是个有能力、有主见的女子,她的远嫁意味着贾府失去了一份重要的支撑。尤氏作为贾府的重要成员,深知这对家族的影响,内心的忧虑和伤感可想而知。而且,在送探春的过程中,她舟车劳顿,身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无疑为她的患病埋下了隐患。

 贾蓉在听说凤姐晚上去大观园被吓病后,联想到母亲晚上也去过大观园,便怀疑母亲也是被吓倒了。于是,他病急乱投医,找来了毛半仙为母亲占卦。毛半仙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认为是懂得周易占卦之术的人,贾蓉希望通过他的占卦能够找到母亲患病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毛半仙占卦的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他煞有介事地摆开卦具,口中念念有词,经过一番推算后,得出了占卦的结果。毛半仙称尤氏的病是因为冲撞了邪祟,需要通过作法来驱邪。他的这一说法,在贾府众人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从占卦的内容来看,毛半仙的说法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大家族中,人们对鬼神之事深信不疑。当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时,往往会将其归结为邪祟作祟。尤氏患病久治不愈,让大家感到恐慌和无助,毛半仙的占卦结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毛半仙的占卦对贾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它加剧了贾府内部的恐慌情绪。原本就因为探春远嫁和凤姐被吓病而人心惶惶的贾府,在听到毛半仙关于邪祟的说法后,众人更加坚信大观园中真的有鬼怪存在。这种恐慌情绪在贾府中迅速蔓延,使得每个人都感到不安。

 其次,占卦结果促使贾府采取了一系列驱邪的行动。贾蓉按照毛半仙的建议,在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法仪式。这些仪式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让贾府的气氛变得更加神秘和压抑。

 再者,占卦事件也反映出贾府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迷信。贾府作为一个曾经辉煌的大家族,在面临家族成员患病、经济困境等问题时,没有从根本上寻找解决办法,而是寄希望于迷信的占卦和驱邪之术。这表明贾府已经陷入了一种盲目和愚昧的状态,预示着它的衰落已不可避免。

 经过毛半仙的作法,尤氏的病总算是好了起来。这一结果看似神奇,但实际上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作用。尤氏在听闻占卦结果和看到作法仪式后,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这种心理上的放松或许对她的病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尤氏患病与占卦这一情节,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内容,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和贾府的衰落命运。它让读者看到了在封建礼教和迷信观念的束缚下,人们的无奈和悲哀。

 4.大观园闹鬼传闻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中,大观园闹鬼传闻的起因与凤姐和尤氏的经历密切相关。凤姐晚上去大观园被吓病,尤氏送探春回来后也生病,贾蓉找来毛半仙占卦,称尤氏是冲撞邪祟所致。这些事件在贾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闹鬼传闻的导火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开始纷纷传言晴雯死了做了芙蓉花神,黛玉死时半空中还有音乐,这些原本带有神秘色彩的说法,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逐渐演变成了大观园闹鬼的证据。而晴雯表兄媳妇吃错药要死了,也被传成是被妖怪吸去了精,使得闹鬼的传闻越来越逼真。

 随着时间的推移,闹鬼传闻在贾府中迅速发展和传播。从下人们的私下议论,到主子们之间的交流,传闻的范围不断扩大。每个人都在添油加醋地讲述着自己所听到的鬼故事,使得大观园在人们的心中变得越发阴森恐怖。这种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反映出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恐惧时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