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第2页)

 五、贾府失窃事件分析

 1.失窃原因探究

 贾府此次失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管理疏松和何三内鬼引导是关键因素。

 贾府内部管理疏松是失窃的重要原因。贾母去世后,贾府上下忙于丧事,一片混乱。凤姐因操劳过度,又遭邢王二夫人指责,吐血卧床,无法像往常一样掌控大局。这使得贾府的管理陷入了无序状态,各项事务无人统筹协调。在这种情况下,贾府的安保措施形同虚设,巡逻人员玩忽职守,对盗贼的潜入毫无察觉。例如,盗贼能够轻易地进入贾府,甚至在房上行走,而巡逻人员却未能及时发现,足见安保管理的松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贾府对财物的管理也存在严重问题。贾母柜子里的东西,除了鸳鸯和贾母知道有什么,其他人根本不清楚。这说明贾府在财物管理上缺乏明确的账目和监管机制,导致财物的存放和保管处于混乱状态。一旦发生失窃事件,众人连丢失了什么东西都说不出来,无法为官府提供有效的线索,这也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漏洞之大。

 何三作为内鬼引导盗贼进入贾府,也是导致失窃的直接原因。何三本是周瑞家的干儿子,是个赌场混混。他在赌场输钱后,受到他人的怂恿,为了私利打起了贾母房间财物的主意。他熟悉贾府的环境和人员情况,能够准确地引导盗贼进入贾母的房间。他的行为不仅背叛了贾府对他的收留,也暴露了贾府用人不当的问题。贾府对家奴的管理和审查不够严格,让何三这样的人有机可乘,从而给贾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贾府长期以来的奢华生活和内部的腐败现象,也使得家族内部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一些家奴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家族,与外人勾结。这种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也为盗贼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贾府内部管理疏松、何三内鬼引导以及家族内部的腐败和人心涣散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此次失窃事件的发生,这也进一步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2.失窃影响探讨

 贾府此次失窃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贾府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对贾府的声誉、经济以及人物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声誉方面,贾府一直以来都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然而,此次失窃事件的发生,让贾府的颜面扫地。一个管理如此疏松、连基本安保都无法保障的家族,很难再让外界信服其往日的辉煌。消息传开后,贾府在亲朋好友、官场同僚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人们对贾府的实力和威望产生了质疑。原本与贾府有往来的世家大族,可能会重新审视与贾府的关系,甚至减少与贾府的交往。贾府的声誉受损,也会影响到家族子弟在官场和社交场合中的发展,他们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轻视和排挤,这对于一个重视家族声誉的封建贵族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经济上,贾府本就因之前的抄家等变故元气大伤,此次失窃更是雪上加霜。贾母柜子里的财物,大多是珍贵的古玩、珠宝等,这些都是贾府多年积累的财富。虽然具体丢失了多少财物不得而知,但从众人都说不出丢失了什么东西可以推测,损失必定十分惨重。这些财物的丢失,不仅让贾府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削弱,也影响到了家族的日常开支和各项事务的运转。为了弥补损失,贾府可能不得不削减开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和排场,这对于一向奢华惯了的贾府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转变。

 在人物心理方面,此次失窃事件让贾府上下人心惶惶。主子们担心自己的财物安全,对身边的下人也产生了不信任感。凤姐听闻此事后,气得要把当时巡逻的人都绑起来询问,可见她对失窃事件的愤怒和对安全的担忧。下人们则害怕受到牵连,无辜的巡逻人员跪地哀求,他们担心会被当成内鬼受到惩罚。这种人人自危的氛围,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紧张关系。同时,失窃事件也让贾府的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家族的衰败和命运的无常。曾经繁华的贾府,如今连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贾府此次失窃事件,对其声誉、经济和人物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进一步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进程,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家族的腐朽和不可挽回的颓势。

 3.官差定“贼”不定“盗”原因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荣府仆人与营官对话后,官差定“贼”不定“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

 从文本来看,“贼”和“盗”在当时的法律概念中有明显区别。“贼”通常指暗中行窃、手段较为隐蔽之人;“盗”则强调使用暴力、公然抢夺。此次贾府失窃,盗贼虽有组织,但在作案过程中并未使用明显暴力,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激烈冲突,更像是暗中潜入窃取财物,符合“贼”的特征。

 从官差角度考虑,判定为“贼”能减少自身责任和麻烦。若定为“盗”,意味着案件性质更为严重,涉及暴力犯罪,官差需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进行侦破,且破案压力更大。而定为“贼”,案件相对简单,处理起来较为轻松,也更容易向上级交代。

 此外,荣府方面可能也希望大事化小。贾府本就处于衰败阶段,声誉受损,若案件被定性为“盗”,会引起社会更大关注,进一步损害贾府声誉。荣府仆人在与营官对话时,或许也传达了这种意愿,官差顺水推舟,定“贼”不定“盗”,既给了荣府面子,也符合自身利益。

 六、艺术特色分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情节跌宕起伏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鸳鸯之死与妙玉被劫两件大事相互交织,使情节充满了张力和戏剧性。

 鸳鸯自尽的情节充满了悲剧色彩和紧张感。贾母的离世让鸳鸯失去了唯一的庇护,她深知自己未来的命运将充满苦难。在众人忙于丧事之时,鸳鸯内心的绝望逐渐蔓延。她先是在灵前哭晕,醒来后内心的恐惧和无奈达到了顶点。她担心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这种对未来的绝望让她萌生了死志。回到房间后,她见到秦可卿的魂魄,最终跟随可卿去了太虚幻境。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将鸳鸯的绝望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为她的命运揪心。

 而妙玉被劫事件则为情节增添了更多的意外和紧张感。妙玉听闻贾母去世后,前来陪伴惜春。两人下棋至深夜,本是宁静祥和的场景,却被突然闯入的盗贼打破。盗贼的出现让情节急转直下,惜春被吓得昏了过去,妙玉也被贼人看中美色而被劫走。这一事件的发生十分突然,打破了原本的宁静,让读者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

 鸳鸯之死与妙玉被劫两件大事相互交织,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鸳鸯自尽时,贾府正处于混乱之中,而妙玉被劫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混乱。两件事的时间线相互穿插,让读者在为鸳鸯的命运叹息的同时,又不得不为妙玉的遭遇担忧。这种情节的交织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也深刻地展现了贾府在贾母去世后的衰败和混乱,以及人物命运的无常。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世界中,感受到了人物的无奈和命运的残酷。

 2.环境渲染烘托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对鸳鸯自尽时“灯光惨淡”等环境描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烘托作用,同时也暗示了贾府的衰落。

 “灯光惨淡”营造出一种阴森、凄凉的氛围,与鸳鸯此时绝望、无助的心境相契合。鸳鸯在贾母去世后,深感失去了依靠,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她担心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这种对未来的绝望让她选择了自尽。而惨淡的灯光就像是她内心世界的写照,黑暗、压抑,没有一丝希望。这种环境描写增强了悲剧色彩,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鸳鸯的悲惨命运。

 此外,环境描写还暗示了贾府的衰落。灯光本应是明亮、温暖的象征,但此时却变得惨淡,这象征着贾府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家族的光芒逐渐黯淡。贾母的去世是贾府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的离世让贾府失去了主心骨,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鸳鸯作为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她的自尽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败已经无法挽回。

 文中可能还有其他的环境描写,如“夜静更深”“风声呜咽”等,这些描写都进一步强化了氛围,暗示着贾府的命运如同这凄凉的环境一样,走向了黑暗和衰败。整个场景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衰败的贾府之中,感受到了家族的没落和人物的悲惨命运。这种环境渲染烘托的手法,是《红楼梦》艺术特色的重要体现,它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语言描写精妙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精妙的人物语言描写对展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鸳鸯在表达自己不愿受贾赦摆布时,对着劝婚的哥嫂大骂:“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这番泼辣的语言,将鸳鸯刚强、自尊、敢于反抗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何三在赌场受他人挑拨后,与盗贼勾结时的对话,如“我有个主意,如今老太太死了,他们忙乱的很,我瞅准了老太太屋里有好些值钱的东西,咱们趁这时候下手,准能发一笔财”,体现出他贪婪、自私、胆大妄为的性格特点。

 凤姐听闻贾府失窃后,气得说“把那些巡逻的人都给我绑起来,一个个审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查不出内鬼,我绝不罢休”,其强势、雷厉风行的作风跃然纸上。这些人物语言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七、主题思想挖掘

 1.封建礼教的压迫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鸳鸯自尽、妙玉被劫等事件深刻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物命运的沉重压迫。

 鸳鸯的自尽是封建礼教压迫的直接体现。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奴仆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贾赦想讨鸳鸯做妾,鸳鸯坚决反抗,这一行为看似是对个人意愿的坚持,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挑战。然而,她的反抗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贾母在世时,鸳鸯尚有庇护,但贾母一死,她便陷入绝境。她担心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这种对未来的恐惧源于封建礼教赋予主子对奴仆的绝对权力。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奴仆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的婚姻、前途等都由主子随意决定。鸳鸯深知自己无法摆脱这种命运,最终选择以死抗争,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妙玉被劫事件同样反映了封建礼教的压迫。妙玉出身富贵,自幼带发修行,心性高洁,追求精神上的纯净和自由。但在封建礼教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这种追求显得格格不入。她身处贾府这个世俗的环境中,却又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她对刘姥姥的嫌弃,并非仅仅是个人的孤傲,而是对世俗礼教的一种反抗。然而,她的反抗并不能改变她的命运。盗贼的闯入,打破了她的宁静生活,她被贼人看中美色而被劫走。这一遭遇表明,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女性无论身份高低,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们的身体和尊严随时可能受到侵犯。

 此外,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还体现在对她们行为和思想的规范上。女性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不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和追求。鸳鸯和妙玉都试图突破这种束缚,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她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物的无奈和悲哀。

 2.家族兴衰的警示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贾府失窃等情节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家族的衰败之象,同时也为后人敲响了家族兴衰的警钟。

 贾府失窃事件是家族衰败的直接体现。贾母去世后,贾府上下忙于丧事,一片混乱。凤姐因操劳过度又遭指责而卧床不起,贾府管理陷入无序,安保措施形同虚设。盗贼能够轻易潜入,如入无人之境,足见贾府内部管理的疏松。这就像一座大厦,根基不稳,内部管理的漏洞如同大厦的裂缝,一旦出现问题,便会迅速蔓延。而且,贾府对财物管理混乱,除鸳鸯和贾母外,无人知晓贾母柜子里的财物情况,这反映出家族在财务管理上的缺失。这种管理上的混乱,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毫无抵抗力,加速了家族的衰败。

 从人物层面来看,贾府内部人心涣散,家奴为私利背叛家族。何三本是周瑞家的干儿子,却因赌场输钱,勾结盗贼盗窃贾母房间财物。他的行为不仅暴露了个人的贪婪和自私,更反映出贾府用人不当以及家族凝聚力的丧失。在一个家族中,成员的忠诚和团结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内部出现背叛和分裂,家族的根基就会动摇。

 这一情节对家族兴衰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首先,家族要注重良好的家风传承。贾府曾经是钟鸣鼎食之家,但随着家族内部的腐败和矛盾加剧,家风逐渐败坏。像贾赦的贪婪好色、王熙凤的弄权敛财等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家族的声誉和形象。一个家族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注重品德教育,才能保持长久的繁荣。

 其次,家族管理至关重要。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家族的各项事务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漏洞。贾府在管理上的疏松,导致了失窃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家族企业还是普通家庭,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人员管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最后,家族成员应保持团结和忠诚。只有家族成员齐心协力,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家族内部出现矛盾和分裂,就会削弱家族的力量,加速家族的衰败。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通过贾府失窃等情节,深刻揭示了家族兴衰的道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借鉴。

 3.命运无常的感慨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鸳鸯、妙玉等人物的命运变化,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鸳鸯本是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鬟,深得贾母信任,在贾府中地位颇高。她精明能干、忠诚刚强,本以为能在贾母的庇护下安稳度日。然而,贾母的离世瞬间打破了她的生活。她担心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最终,她选择以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从一个备受尊重的丫鬟沦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种命运的急剧转变,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昨日的安稳在今日便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