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十二家人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在《红楼梦》的宏大叙事中,十二家人宛如一颗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镶嵌在贾府这一庞大的封建家族机器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或是管家,或是庄头,或是护卫,分布于贾府的各个角落,维持着贾府的日常运转。赖大作为荣国府大总管,统筹规划府内事务;林之孝夫妇则实际处理具体事务,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乌进孝作为宁国府庄头,按时进贡维持府中用度。

 这些人大多是贾家家生子,几辈子的老家人,与贾府共享富贵。他们虽身为奴才,却各有势力,在贾府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他们的命运与贾府紧密相连,贾府的兴衰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从侧面展现了贾府的繁华与衰落,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赖大:低调的大总管

 1.赖大的身份与背景

 赖大是贾府的家生奴才,这意味着他的家族世代都在贾府为奴。从出生起,他的命运便与贾府紧密相连,在贾府的环境中成长、生活。这种家生奴才的身份,使他对贾府的规矩、事务极为熟悉,也让他对贾府有着一种特殊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同时,赖大还是荣府的大总管,负责管理荣府的各项事务。他在荣府中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和权力,是贾府管理层的重要成员。他需要协调府内的大小事宜,包括人员调度、物资管理、财务收支等。他的决策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荣府的日常运转和发展。

 赖大的家庭背景也值得一提。他的家族在贾府为奴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他的妻子是一位贤内助,在家庭事务上给予他很大的支持。他还有一个儿子赖尚荣,后来通过贾府的关系捐了个官,这也显示出赖大在贾府的地位和影响力。赖大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家族的积累,在贾府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2.低调行事风格

 在《红楼梦》中,赖大行事极为低调,书中对他的直接描写甚少。相较于王熙凤等贾府核心人物频繁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赖大仿佛总是在幕后默默操持着荣府的事务。

 赖大虽身为荣府大总管,手握诸多权力,但他从不张扬。在处理府内事务时,他总是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工作,不刻意彰显自己的功劳。例如,在操办贾府的一些大型活动时,他精心策划、细致安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却从不居功自傲。他不像有些人,稍有成绩便四处宣扬,而是将功劳归于整个团队,让大家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他与府内众人相处也十分低调。对待下人们,他既严格管理又不失宽厚。当下人犯错时,他会按照府里的规矩进行处理,但不会过度苛责,而是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这种管理方式让下人们对他既敬畏又感激。他也从不与其他管家争权夺利,而是以大局为重,与大家和谐共事。

 在与贾府主子们的交往中,赖大更是谨言慎行。他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从不逾越规矩。即使在一些重要决策上有自己的见解,他也会以恰当的方式提出,不会强行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在讨论府内的财务支出时,他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但不会坚持己见,而是尊重主子们的最终决定。

 赖大的低调行事风格,使他在荣府中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信任。他就像一座默默运转的机器,虽然不引人注目,但却是荣府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家庭助力与财富积累

 赖大能够在贾府站稳脚跟并积累一定财富,离不开家人们的帮助。他的妻子堪称贤内助,在家庭事务上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深知赖大工作繁忙,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让赖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荣府的管理工作中。在教育子女方面,她也十分用心,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学识,为儿子赖尚荣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还善于处理与府内其他家人的关系,凭借着温和善良的性格,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赖大在府内的工作减少了阻碍。

 在财富积累方面,赖大有着自己的一套方式。作为荣府的大总管,他负责管理府内的物资和财务收支,这为他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在物资采购和管理上精打细算。在采购物资时,他会仔细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和质量,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从而为贾府节省了不少开支。同时,他也会利用这些差价,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赖大还善于经营产业。他利用自己在贾府的人脉和资源,在外面购置了一些田产和商铺。他将这些产业交给可靠的人管理,定期收取租金和利润。这些产业的收入逐渐成为他财富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他还会参与一些商业活动,与其他商家合作,从中获取利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赖大的财富不断积累。他不仅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保障,还能够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为儿子赖尚荣捐官,让他有机会进入仕途,这也显示出他雄厚的财力。他的财富积累不仅让自己的家庭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提升了他在贾府和社会上的地位。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奢淫逸,而是依然保持着低调的作风,继续为贾府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4.与贾府的关系及结局

 赖大与贾府的关系错综复杂,既紧密相连又有着微妙的界限。作为贾府的家生奴才和荣府大总管,赖大对贾府忠心耿耿,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贾府的管理事务。他凭借着出色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为贾府的日常运转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贾府也给予了他相应的地位和权力,让他在府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他的儿子赖尚荣能够捐官,也是得益于贾府的关系,这体现了贾府对他的认可和恩宠。

 然而,赖大在为贾府尽心尽力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他利用在贾府的职位和人脉,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资源,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做打算。他购置田产、经营商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产业。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家庭的经济安全,但也显示出他与贾府之间并非完全的主仆依附关系,而是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当贾府逐渐走向衰败时,赖大的处境也变得十分尴尬。一方面,他对贾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忠诚,不忍心看到贾府的没落;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贾府的衰败已成定局,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他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

 在贾府被抄家时,赖大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和财富,暂时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没有像其他一些管家那样受到牵连,而是得以全身而退。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见证了贾府的辉煌与衰落,曾经为之付出心血的贾府如今已不复存在,他感到自己的一生仿佛失去了意义。

 贾府衰败后,赖大虽然拥有一定的财富和产业,但他的生活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他失去了在贾府的地位和权力,也失去了与贾府紧密相连的那种归属感。他只能带着家人过着平淡的生活,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赖大的结局,既是他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贾府衰败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兴衰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二、焦大:宁国府的老奴

 1.焦大的功绩与地位

 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为宁国府立下了赫赫汗马功劳。在宁国公创业初期,焦大便跟随其出生入死。战场上,他不顾自身安危,背着受伤的主子突出重围,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不仅如此,在缺衣少食的困境下,他自己饿着肚子,却设法找来食物让主子充饥。可以说,焦大为宁国府的建立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是宁国府得以兴盛的重要功臣之一。

 由于这些卓越的功绩,焦大在宁国府拥有特殊的地位。府里的主子们对他也颇为敬重,念及他的功劳,允许他在府中享有一定的特权。他可以不用像其他奴才一样谨小慎微地行事,甚至在言语上也有较大的自由度。下人们更是对他敬畏有加,不敢轻易冒犯。然而,这种特殊地位也让焦大有些恃功自傲。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国府的新一代主子们逐渐成长,他们与焦大之间的代沟和矛盾也日益凸显。但焦大始终认为自己是宁国府的大功臣,对府里的一些不良现象直言不讳,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2.醉酒骂主事件

 在《红楼梦》中,焦大醉酒骂主这一情节令人印象深刻。那日,宁国府派焦大送秦钟回家,焦大本就心中不满,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却被差遣去做这种小事。加之他平日里就看不惯府里一些人的所作所为,心中积怨已久,于是便借着酒劲开始大闹起来。

 焦大先是在府门口破口大骂,说什么“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一番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府中引起轩然大波。他毫不顾忌地揭露了宁国府内部的丑事,让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主子们颜面尽失。

 从背后原因来看,焦大的骂主行为是长期压抑情绪的爆发。他自恃为宁国府的大功臣,却在年老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新一代的主子们只知贪图享乐,不把他这个老臣放在眼里,这让焦大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同时,他对府里日益腐败的风气深恶痛绝,看到那些主子们荒淫无度、道德败坏,他实在忍不住要站出来揭露真相。

 这一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焦大自己而言,他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主子们,被捆起来用马粪填了嘴,从此在府中的处境更加艰难。对于宁国府来说,焦大的骂声将府里的丑事公之于众,让外界对宁国府的声誉产生了质疑,也加剧了府内的矛盾和混乱。主子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掩盖这些丑闻,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对于其他奴才们来说,焦大的行为无疑是一种警示,让他们看到了反抗的后果,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府里的黑暗和腐朽。焦大醉酒骂主这一事件,成为了宁国府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危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焦大的命运走向

 焦大醉酒骂主后,他在宁国府的处境急转直下。原本他虽恃功自傲,但还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可这一骂彻底激怒了主子们。他被捆起来用马粪填嘴,遭受了极大的羞辱,此后更是被边缘化,从一个有一定话语权的老奴沦为了人人可欺的对象。

 府里的下人们见他失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敬畏他,甚至会故意刁难他。他被分配去做最脏最累的活,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尊重。曾经为宁国府出生入死的功臣,如今却在府中过着凄惨的生活。

 随着宁国府的逐渐衰败,焦大的命运也愈发悲惨。贾府被抄家时,焦大作为府中的老奴,自然也受到了牵连。他失去了在府中的容身之所,被赶出了宁国府。此时的他,年老体弱,无依无靠,只能流落街头。

 在社会的底层,焦大饱尝了人间的冷暖。他曾经的功绩被人们遗忘,换来的只有冷漠和白眼。他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焦大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即使是有过卓越功绩的人,一旦触犯了权贵的利益,也会遭到无情的打压和抛弃。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内部的矛盾和腐朽。宁国府的主子们只知贪图享乐,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功臣,最终导致家族的衰败,而像焦大这样的小人物也成为了牺牲品。他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无数底层人民命运的缩影,让人深感悲哀和无奈。

 三、王善保:相关人物剖析

 1.王善保及其家庭

 王善保是贾府的家仆,在贾府中担任一定的职务,负责府内的一些杂事。他在贾府中虽算不上位高权重,但也有一定的资历和地位。

 王善保家的是他的妻子,在贾府中扮演着较为活跃的角色。她是邢夫人的陪房,凭借这层关系,在府内有些狐假虎威。她时常在邢夫人面前出谋划策,试图借此提升自己在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还有一个外孙女司棋,在大观园中担任丫鬟。司棋性格泼辣,行事大胆,在丫鬟中也有一定的威望。王善保家的对这个外孙女十分疼爱,也因此在府中更加肆无忌惮。然而,他们一家在贾府的所作所为,虽然一时得意,但也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他们的行为不仅引起了其他下人的不满,也逐渐触碰到了贾府主子们的底线,最终导致了他们一家命运的转折。

 2.王善保家的丑态

 在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中,王善保家的可谓丑态百出。她仗着自己是邢夫人的陪房,极力怂恿邢夫人发起抄检行动,自以为能借此机会打压他人,提升自己在府中的地位,于是在抄检过程中表现得格外积极。

 抄检一开始,王善保家的便趾高气扬,仿佛自己成了这场行动的主宰。她带着一群人,大张旗鼓地在大观园中四处搜查,每到一处,都像恶狼扑食一般,翻箱倒柜,毫不留情。她那副颐指气使的模样,让丫鬟们敢怒不敢言。

 当搜到晴雯的屋子时,王善保家的更是变本加厉。她平日里就看晴雯不顺眼,觉得晴雯长得漂亮又伶牙俐齿,是个威胁。此时,她像找到了发泄的机会,猛地一把掀开晴雯的箱子,将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倒在地上。晴雯本就性格刚烈,自然不肯受她这般羞辱,当场与她顶撞起来。王善保家的被晴雯的反抗激怒,脸涨得通红,破口大骂,尽显泼妇本色。

 在搜查司棋的箱子时,王善保家的更是丑态毕露。她本以为能在别人那里找到把柄,没想到却在自己外孙女司棋的箱子里搜出了与潘又安的情书等物件。这一发现让她瞬间慌了神,脸色由红变白,变得十分难看。她原本得意洋洋的神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尴尬和慌乱。她试图为司棋辩解,却语无伦次,越说越乱,引得众人一阵嘲笑。

 从王善保家的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点。她是个仗势欺人、心胸狭隘且愚蠢无知的人。她仗着邢夫人的权势,在府中作威作福,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她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对晴雯等优秀的丫鬟充满嫉妒和怨恨。而她的愚蠢无知则体现在她自以为能掌控局面,却没想到会在自己外孙女这里栽了跟头。

 她的行为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虚荣心。她想通过抄检大观园,揪出所谓的“问题”,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忠诚,从而得到邢夫人的更多赏识和重用。同时,她也想借此机会打压那些她看不惯的人,巩固自己在府中的地位。然而,她的所作所为最终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仅让自己颜面扫地,也加速了自己一家的衰败。

 3.事件影响与结局

 王善保家的在抄检大观园中的行为,对大观园和贾府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在大观园里,抄检行动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丫鬟们人人自危,原本纯真美好的氛围被恐惧和猜疑所取代。晴雯等丫鬟无端遭受羞辱和迫害,晴雯更是含冤被逐,最终悲惨死去。这使得大观园中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而脆弱,姐妹们之间的情谊也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