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宝阁羽林垂首

第179章 顾虑与决定

人员安排也是一大难题。组建一支优秀的考古团队,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保护专家、地质学家等等。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可是,从哪里才能找到这么多合适的人呢?苏怀瑾皱紧了眉头,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每一个参与考古工作的人员,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到整个考古工作的成败。

 文物保护更是重中之重。那些沉睡在地下数千年的文物,一旦重见天日,就面临着氧化、腐蚀等诸多风险。如何在发掘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状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苏怀瑾想起了曾经在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一幅珍贵壁画,由于当时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壁画在出土后迅速褪色,失去了原本的鲜艳色彩和艺术价值。那一幕让他痛心疾首,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苏怀瑾在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接受这个任务,意味着他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也可能为他的职业生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成就。如果成功完成这次考古工作,他将为我国的考古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成为考古界的英雄;但如果失败,他将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职业生涯。他的内心在挣扎,在犹豫,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二师兄,让我再考虑一下吧。” 苏怀瑾抬起头,看着赵良言,眼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他需要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绪,需要时间来找到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

 赵良言点了点头,眼中满是理解和信任:“好,我给你三天时间。我相信你,小师弟,你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给苏怀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接踵而至的漫长三日里,苏怀瑾仿佛被卷入一场无形却惊心动魄的鏖战,内心的挣扎恰似汹涌澎湃、连绵不绝的惊涛骇浪,每分每秒皆未得片刻安宁。他将自己全然封闭于书房之中,那书房内堆满琳琅满目的书籍资料,从西汉时期墓葬制度的详实记载,到彼时文化习俗的深度剖析,再到考古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下的最新研究成果,每一份资料他都全神贯注、逐字逐句反复研读,哪怕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标点符号,或是一处模糊不清的注释,都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或许蕴含关键信息的细微之处。与此同时,他通过电话、视频会议以及登门拜访等多样方式,与业内诸多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且全面的交流。交流之时,他专注聆听他们的每一条意见与建议,眼眸之中满是专注与渴慕,不住地提问、探讨,试图从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独到的见解里,寻觅到能够破解眼前难题的有效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