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你着相了(第2页)

 据二人所说,他们在离开天台宗那一天开始,就发下宏愿,愿做一百件善事且不求任何回报。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积累功德,更是为了能够凝聚出一颗真正怜悯苍生的佛心,好参加一年后天竺国那烂陀寺为天下佛修举办的大佛盛宴,以及阿育王遗迹之旅,这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阿育王是天竺曾经最辉煌最强大的孔雀王朝君王,他麾下战绩无数,为天竺打下了广阔的领土,又因其皈依佛门,是释迦牟尼佛最虔诚的信徒,因此这位阿育王收了大批信徒,他死后信徒门为他建立了阿育王寺。

 二蛋说的阿育王遗迹想必就是阿育王生前的宫殿,传闻阿育王死后不久,长达四十一年的孔雀王朝便灭亡了,天竺原教婆罗门强势反扑,戮杀了大批佛门信徒教众,捣毁了佛门在天竺的根基,佛门在天竺基本走向了灭亡。

 如今天竺虽很少有佛门中人出没,但少有不代表没有,只是早已不复当初辉煌,由于佛门信徒遍布全世界,在这些佛修心中天竺依旧是他们眼中的朝圣之地。

 至于这举办什么大佛盛宴的那烂陀寺那就更出名了,那烂陀寺可能就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目的地,大雷音寺的原型。

 当年大唐贞观年间,佛门高僧陈玄奘曾独自前往天竺,陈玄奘出关的审批没通过,后是趁大唐颁布贫苦百姓可出国另谋他路的空子,不畏艰辛,独自一人背着行李,没有白马为其驮着,也没有三位高徒护送,而是靠着自己一双腿脚,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天竺,最终到达天竺的佛门中心那烂陀寺,修成了正果。

 李言心中觉得可以称为得道高僧的人选中,陈玄奘算一个,这位可是一位佛门辩论大师,不仅驳倒了国内众僧,就连天竺的秃驴也被他怼的无话可说。

 如果历史上的陈玄奘是西游记中的那个软弱无能,不识好歹且喜欢推卸责任的膈应玩意儿,他李言只能说,他不配。

 是非不分,不识忠奸,听信馋言,西游记中的唐僧若为皇帝,必是昏君,也难怪猴哥喊他师傅而不是师父,这哪是为人师表,分明就是上司活阎王。

 呸呸呸,又扯远了,五人继续赶路,修士不需要睡觉,但需要修炼,架起篝火,五人围坐篝火,有说有笑。

 二蛋告诉李言,迄今为止,他们已做了三十六件善事,离他们立下的宏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这三十六件善事还是走遍了各个角落才遇到的,如今正值盛世,人道昌隆,世间虽有不平之事,但对于如今的百姓来说,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比之以往的朝代要强盛的多。

 更重要的是,凡间居然也有如人间界那般的高楼大厦,天上有飞艇,地上有跑车,已经颠覆了他对这方世界的认知。

 这里明明已经有修仙者存在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现代化的技术?这一点令二蛋与罗青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两人也看开了,他们觉得百姓生活幸福,国泰民安这是好事,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功德而感到不满,佛说众生平等,天地大同是为佛,如今这世道,离佛所说的天地大同也相差不远了。

 只要心中怜悯天下苍生,心中有佛,这份心境便胜过诸多功德,他们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若斤斤计较终归走不长远,修行者还是应该怀有一颗慈悲之心。

 对于二蛋的态度与心境,得到了李言三人的一致肯定,李言微微一笑,说道:

 “说的很好,是啊!佛门教义自释迦牟尼始便是众生平等,从他脱下华丽的衣裳再到披上粗布麻衣,从高高在上的王子再到四处化缘的僧人,无不是在诠释着众生平等,而所谓的功德,并不一定是悬壶济世、降妖伏魔换来的上天嘉奖,怀有一颗赤诚心,理性的看待世界,认识世界,这便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