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九一八”沙盘推演(3)(第2页)



    激战至下午,南岭守军孤立无援被迫撤退,17时30分,日军占领南岭,旋向长春车站进袭。22时30分,长春城全部被日军占领。这是“九一八”事变之初整个东北抵抗最为激烈、作战时间最长的战斗。



    9月20日,身在省会吉林城的熙洽派亲信到长春,向日军第2师团师团长多门二郎乞降卖国。



    “这个狗汉奸熙洽,真不是个东西!”张谊嘴里一边怒骂着,继续用红、蓝双色笔在图上标注双方兵力对比:



    “驻长春的日军,第4联队只有2个大队,外加独立守备队第1大队的1个中队,兵力不足1000人。”



    “驻长春的东北军有:步兵第23旅663团2营,部署在宽城子二道沟。穆纯昌炮兵第10团、任玉山步兵第25旅第50团、辎重兵1个营和弹药库在南岭,共计约7000人。”



    “日军首先突袭了炮兵团,这也是驻东北唯一的重炮团,炮团没有防备,数十门火炮被日军缴获,日军利用缴获的火炮猛烈炮击,驻长春东北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徒有精良之重装备,不想却全部资了敌!”王之和宋鸿飞亦是痛心疾首。



    张谊继续标注:



    9月20日,日军占领熊岳城。



    9月21日,熙洽开城降日,日军第2师团占领吉林,吉林不战而陷。



    9月22日,日军攻占通辽、郑家屯、牛庄。



    9月23日,攻占敦化、蚊河。



    9月24日,攻占巨流河、新民。



    9月25日,攻占洮南。



    9月26日,伪吉林省长官公署成立,熙洽任长官。



    9月28日,熙洽声明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张少帅东北政权脱离关系,宣布吉林省‘独立’。



    “日军可谓蓄谋已久,精密计划,部署周密,行动迅速。”宋鸿飞指着沙盘说道。



    “辽宁、吉林两省各个要点几乎同时沦入敌手,仅凭1万多兵力,数天内连下两省,从时间上来看,未免太快了。”宋鸿飞沉思着。



    1931年9月18日至25日的一周内,日军占领了辽宁和吉林两省的30余座城市。并且,除南满、安奉两条铁路外,还不同程度的控制了中东铁路、北平-沈阳、沈阳-海龙、四平-洮安、吉林-长春、吉林-敦化、大虎山-通辽、洮安-昂溪、吉林-海龙、营口-沟帮子等各条线路。



    日军完成了“九一八”事变初期军事进攻的阶段目标,造成了极其有利于日本的既成事实。



    “短短数天全部得手,实在快得不可思议。”王之同样感到大惑不解。



    “因为软骨头和狗汉奸太多了!像这个熙洽、于芷山!”张谊读着一份份情报,痛心疾首地说道,一边在地图、沙盘上标注着:



    “于芷山,东北东边镇守使、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统辖奉天省东边道的20余县。九一八事变后,手握3万精兵的于芷山叛国投敌,任伪东边道自治保安总司令,并发表‘独立宣言’,12月被任命为伪奉天省警备司令官。”



    张谊继续标记:



    10月1日,驻黑龙江洮南的洮辽镇守使张海鹏投敌,宣布就任伪边境保安司令,并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向江桥进犯,和守军徐宝珍部展开激战。



    10月中旬,马占山正式就任黑龙江省主席、军事总指挥,指挥江桥抗战。



    10月26日,第2师团第29联队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



    11月4日,关东军满铁守备队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马占山部徐宝珍、张竞渡指挥2700多守军奋起抵抗。当天作战,马占山部消灭日伪军1000多人。



    11月5日,日伪军8000多人在继续猛攻,马占山指挥部队拼死抵抗,毙伤日军7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