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王之指着一份纽约时报上的标题《国联李顿调查团成立,将赴远东实地调查》,问宋鸿飞:“这个难产的国联调查团终于要来了,对此你怎看?”



    宋鸿飞苦笑:“国民政府和张少帅都把国联当救命稻草了,它要真有用,日本人早就退兵了,而不是还打着国联的脸继续增兵。”



    张谊似乎顿悟,道:“嗯,自己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宋鸿飞道,:“说得对!它就是列强欺负弱小立的文明牌坊,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国与国之间,利益至上,实力为王,日本人如果侵犯的是印度,只怕英国人的舰队都开来了。”



    王之道:“鸿飞,你的意思是把持国联的英、法,他们在东北没多大利益,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宋鸿飞点点头。



    “九一八”事变,不仅是对中国主权领土的侵犯,也是对一战后由1919年“巴黎和会”和1921年“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公然挑战。



    9月19 日,国民政府接到张少帅电告事变经过,戴季陶主持中央紧急会议,作出决议:诉之国联;对日强烈抗议;通告国民须一致联合,共御外侮。



    9月20日,在江西前线的蒋介石下令“停止剿共”。



    9月21日,蒋赶回南京召开中常会紧急会议,制定了“团结内部,统一中国,抵御倭寇,注重外交,唤醒国民,还我东北”的策略。当天,即下令“与粤和解,武装自卫”。向国联控诉,要求进行国际调查、调停,并要求美国援引《非战公约》带头各签字国制止日本。



    东北地大物博,有丰富的煤、铁等各种资源和较为雄厚的现代工业基础,日本、苏联、美国三方势力盘根错节。日本想独占东北,自然就会损害美、苏和其他列强的利益,这就是国际调停的前提。



    中日国力悬殊,如果能争取国联调停,代价自然会小很多,因为之前确有“三国干涉还辽”的成功例子,国民政府和张少帅押注到了国联调停和欧美列强出面干涉上。



    然而,这是按常理而言,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获胜之后野心极度膨胀,它的癫狂和魔怔已不能用常理来揣度。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致电国民政府表示同情和支持,对日本侵犯中东铁路的权益提出强烈谴责和抗议。但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想与日本发生直接冲突,两次向日本表示不干涉中日间的冲突。



    指望苏联自然是不行了,其他西方列强在东北并没有多少直接利益和势力,那只有依靠美国了。



    对于美国在东北的制衡作用,国民政府其实也早有设想,自1920年代末期起,就制定了“联美抑日”的战略,大力支持美国资本在东北的贸易。



    1930年5月,美国资本支持东北交通委员会规划修建三条以葫芦岛为的铁路。日本人惊呼:中国“联美抑日”一旦实现,“将置满铁于死地”。



    日本人自然不会坐以待视,美国在东北庞大的投资计划还没有来得及落地,“九一八”事变就已爆发。



    事变初期,美国除了口头上不痛不痒谴责几句,实际上采取“和稀泥”的态度,倡议中日双方:停止冲突,进行谈判。



    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表示:美国不干涉日本,日本政府则需制止日本军方将事态扩大,保证在东北的行动仅限于锦州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