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到草原后绿豆红汤

第3章 第三章(第2页)

 送走押送官,扈县丞听河西边热火朝天的说话声,转身回了县衙。他是十年前举家搬来漠北的,在大康的时候是个穷童生,来鞑靼后先去私塾教了两年书,后被提拔成当地县衙的账房,这次正好赶上好时机,一举坐上了县丞的位置。

 “说是县衙,也只是随了大康官邸的称呼,鞑靼没有划分县郡,都是各个台吉和居次封地下放牧的地方,为了方便管理设了个县衙。”里长娘子是个面容富态的妇人,她笑着说:“别看临山生活的人不多,看着还没大康的乡镇热闹,这是因为这里离都城太远,才划为牧场没几年,从这里往西走,一路过去都是牧场,越往西越热闹。”

 “有我们来了,以后也就热闹了。”有人凑趣接话。

 “是这样的。”里长娘子看了眼人群里的小孩,继续说:“在漠北念书识字不要束脩,只要你会骑马,能赶得上趟,就能去私塾念书。”

 “不要束脩?”人群中有男人惊喜地站起来,他儿子还小,正是念书的年龄,急切地问:“我们临山也有私塾?”

 看看,立马就“我们临山”了,蜜娘听到身边的婉儿笑,她也忍不住扯了下嘴角。

 “在戌水,离我们这里不算远,骑马半个时辰就到了。临山牧民家的孩子也是每天早上骑马去私塾,到了下午再回来,中饭在私塾吃,可以自己从家里带,也可以在私塾外面的小摊上买。”里长娘子来的目的达到了,最能让人动心的一是安稳的落脚地,二是子孙后代的前途,有这两样在前面吊着,再念旧的人也舍不得离开漠北,更不会找事闹乱子。

 “小娘子们也能去认字,学打算盘,认认药草。”里正娘子说:“你们也别急,过个两三年,手里有余钱了可以去牧民手里租匹马,会骑马了就能去私塾念书。”

 蜜娘听到这忍不住心神一动,姑娘家也能进私塾?她会认几个字还是从她小弟那里学来的。

 “好了,以后你们有事就去找我,或是我家那口子。扈县丞公务忙,咱们也别拿鸡毛蒜皮的小事去打扰他。”里长娘子拍了拍裤子上的碎草屑,说:“吃的住的都安排好了,以后是好是歹就看你们自己了,你们这些人都是从大康来的,都和善些,好好过日子。”

 “我送送您,刚好也有些事不明白。”一个中年男人跟上去。

 “我们这儿的管事人要定下来了。”赵阿奶看了眼姿态顺从的男人,又看向蜜娘,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都打起精神来,好日子在后头嘞。”

 …

 傍晚,日落西山,放羊的牧民费了大劲把羊聚在一起清点数量,突起的马蹄声惊得羊羔四散,蜜娘牵着大黄留在原地看着羊羔,婉儿六个人跑去帮牧民截跑散的羊羔。

 “二哥!”一匹枣红马急奔而过,蜜娘匆匆看一眼,她的羊也被惊跑了,连忙又去撵。

 “三丹来了,巴虎又要跟他爹打架了。”举着鞭子赶羊的年轻小伙有些恼,但又没办法,三丹她爹是个族长,她行事一向霸道,跑马从来不在乎会不会给旁人带来麻烦。

 “儿子打爹?”婉儿惊讶,蜜娘也看了过去。

 “嗯,你们多待些时日就知道了。”小伙儿笑笑不解释,“巴虎是我们临山最有性格的。”

 但这次巴虎没有如往常那样跟三丹走,他站在河边说:“我派人送你回去,还是你在我这儿住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