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未竟之梦何去何从(第2页)

 “哭吧,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哭吧,哭吧……”姜尚一直摸着女儿的头,没有过多的安慰之词,就这样喃喃地说道。

 “父亲,正逢多事之秋,国府之事,还需你接着帮我和诵儿一把。”哭够了的邑姜终于从矮几上抬起头,用衣袖擦了擦脸颊的泪水,朝姜尚朗声说道。

 “这个……”姜尚听罢邑姜的话,有些犹豫不决道。

 “父亲,你还是不愿意吗?”邑姜见姜尚并没有一口答应,仍不肯善罢甘休。

 “多年前,也就是我和你师伯最后一次会面闲聊的时候,你师伯曾对我言讲,说是那姜林说的,说这少年成长到十岁左右的时候,便进入了叛逆期。叛逆期的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觉醒,常常表现出一些不听话、爱顶嘴、爱逞能等行为,总之就是让父母亲很是头疼。还说这叛逆期表现高峰的时候,是十四岁,就是诵儿现在这个年纪。”

 “从上一次诵儿提议对大唐国开战的事情上,我想到你师伯当年说的这话,当年你师伯说还是那姜林说的,这个时候的孩子不能和他对着来,更是不能强行地违背他的意愿,要适当地对其进行引导和尊重孩子的选择。我看你们当时都同意了诵儿的提议,而我内心里其实是对此番战事极其不赞成的,倘若让我像以前劝谏老君侯、劝谏你夫那般地教导诵儿,诵儿能听得进去吗?自是不能,或许还会记恨我这个做外公的……这便是我辞去一切职务,云游四方之因。”

 “再说我为何当时极其不赞成战事的原因。大唐国是处在我们东进的侧翼不假,但……你们真的都不了解大唐国的情形。当然了,我也不是非常了解,但这么多年来我为何与你师伯每季都要通信?为的就是能从你师伯的只言片语里,多多了解那大唐国。”

 “刚开始的几年里,你师伯的信里其实大多数时候是要我看在师兄弟一场的份上,不要让你夫敌视大唐国,说周国国府若是起了进攻大唐国的念头的时候,一定要让我极力阻拦,他那头也会经常劝谏姜林那个犟驴向你夫早日低头。可是后面的几年,你师伯信里的措辞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多的时候,便是在夸耀大唐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还说要让我们多向大唐国学习。后来更是毫不掩饰地警告我,说大唐国的武器很厉害,让我们不要起敌意。”

 “多年前你也是见过你师伯的,你师伯那人可是从不虚言。后来你师伯再送来的信,我都呈给了你……女儿,为父今日问你一句,你可要老实回答我。”姜尚想着这些年的事,很是平静地朝邑姜问道。

 “父亲想知道什么?”邑姜听的正是入迷,被姜尚这么一问,半天才反应了过来。

 “我呈给你的你师伯的来信,你可曾仔细研读过?”姜尚盯着邑姜的眼睛,很是严肃地问道。

 “我……”邑姜听父亲如此一问,结巴了。

 “你可曾读过?”姜尚见女儿如此模样,心中一沉,却又换了个问题。

 “我……”邑姜一脸愧意。

 “难怪……”姜尚顿了顿,叹了口气,喃喃地说道。

 “父亲,难怪什么?”邑姜见姜尚脸色突然变得不好,忙关切地问道。

 “我和你师伯当年约定,我和他往来的书信,即便不涉及机密,也不会给第三人个人看。但是我对你,却是破了例,你师伯的信我都交给了你,可是你却……倘若你曾读过你师伯的信、倘若你仔细研读了你师伯的信,从中得出一些信息,此番战事……唉。”姜尚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副落寞的神情。

 “我师伯的信里,真的说了那么多机密?”邑姜仍然有些不信。

 “你师伯的信中曾说过,大唐国只有三个团……大唐国的一个团,相当于我之两个旅的兵力,一千多人。你师伯的信里曾说,大唐国的兵士不着盔甲、不使戈矛。你师伯的信里还曾说,大唐国的一种武器,天崩地裂……”姜尚回忆着自己师兄来信里无意间透露出来的消息,颓然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