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姜林又要动歪心思(第2页)

 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史称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周武王姬发和太师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因时机还未完全成熟,还是班师回朝了。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记载。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当时负责照料整个大军粮草的姬发爱妾令姬之弟狐,醉酒不小心打翻了油灯,引发辎重营大火,将大军的粮草烧了个八九不离十。万般无奈之下,大军不得不作鸟兽散。至于流传到后世的“诸位不知天命”这个托词,自然是用了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上位者讳。

 如果姜林不穿越而来,没有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话,那么“孟津之会”之后的第二年春天(唐国三年),姬发发动了空前的灭商行动,参加了上次“孟津之会”的诸侯的军队与周国的军队又在孟津举行了誓师大会。誓师典礼上众诸侯国盟誓后,武王便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商都朝歌,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之后便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牧野之战”。

 但由于姜林的到来,先是借着女娲娘娘之命劝告了自己的岳父商纣王不要再作恶,又有先后两次击败周、虞联军将姬发气得脑中风,这才将周国灭商之战推迟了两年,便是这次的大动作。

 当然,姜林现在也不知道这次要搞的就是“牧野之战”。历史上周灭商的战争到底打了几次、打了多久、多少人打的、啥时候打的……真的没概念啊。

 “报告!”王郊和唐涂的声音从帐外响起。

 “进来!”被打断思绪的姜林回过神来,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首领,你找我们……”王郊、唐涂二人进得帐来,朝姜林行了一个军礼。

 “这么晚了将你们召来确实是……来,看看这个。”姜林也不废话,将手上的情报递给王郊。

 王郊上前接过姜林手上的情报,回到唐涂身边。姜林起身端着油灯走到二人身边,二人朝姜林点点头,目光回到情报上。

 “嘶,真被赵安国政委说着了。”王郊看完思索了片刻,朝姜林说道。

 “哦?你缘何如此想?”姜林忙问道。

 “你看这上面写的,西伯侯下达给各诸侯国和方国的征召令按最高等级。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此次行动是大事。再有大河以西各国军队在芮国集结,集结最后日期为四月二十日;大河以东各国军队在孟津集结,集结最后日期为四月三十日。”

 “并且周国右、中、左三师也是往芮国集结。在芮国集结的最后日期为什么会比在孟津集结的最后日期早十天呢?大军从芮国开往孟津,需要七日时间。这十日的时间差,正好是休整和行军的时间。也就是说最后所有的大军会在孟津集结,日期就是四月三十日。”

 “而孟津……从这里渡过大河,便是商国西卫,由此往东便是一马平川,商国想靠山川之险抵御一下都没机会。”王郊斩钉截铁地对姜林说道。

 “你呢?怎么看?”姜林目光又转向了唐涂。

 “与王副总长意见一致。恐怕周国此次行动和五年前一样,志在灭商。”唐涂目光坚定地望着姜林,口中答道。

 “今日已是四月十二日……不知道朝歌城那里知不知道这消息?”姜林这句话问的,王郊和唐涂二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个时期的国与国之间其实很少有信息往来和贸易沟通,因为人口着实太少,一国的民众大多都围绕在国都居住。除非有特别需要的物资需求与他国进行贸易,比如虞国的盐。再就是两国之间的真空地带其实很大,穿过这样的真空地带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技巧,否则遇到他国军队盘查没法应对不说,光是野外的那些猛兽就无法应对。

 像唐国这几年这样花费巨大的力气和财力,培养、训练情报人员渗透到他国搜集情报的做法,很少见。至少王郊和唐涂二人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