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姜尚意欲亲赴安邑(第3页)

 “再说,这信使说的是虞召是暂时接任虞国首领之位,待虞丹首领子嗣成年,便将首领之位归还。这话,你信吗?自尧、舜、禹、启之后,你听说过何时发生过禅让这样的事?大到天下共主之王位,小到一方之首领,谁不是为了保住这位子不惜骨肉相残、生灵涂炭。难道这虞召的德行可与上古先贤媲美?”姜尚捋着颌下的长须,气定神闲地说道。

 “父亲说的有道理。女儿刚才也觉得这信使说的话哪里不妥,现在经父亲如此一说,女儿也明白了至少这一件事上,这信使,或者说这虞召是在说谎。”邑姜接过姜尚的话,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出来。

 “如果这件事都不能肯定是真的的话,那么虞召是怎么当上这虞国首领之位的?难道不值得怀疑吗?”姜尚终于将自己心中的疑问全道了出来。

 邑姜、姜尚、姬旦三人交谈之际,得到消息的姬奭和南宫括二人一前一后来到周国国政厅。姬旦将刚才虞国来使说的那番话对二人又讲述了一遍,同为周国宗室的姬奭很快便得出了与邑姜、姜尚和姬旦三人一样的结论来,众人越发地觉得虞国之事不是虞国来使讲得那么简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南宫将军,目前返回至驻地的右、中、左三师,哪一旅的士气最好?”姜尚朝一直守在边上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的右师统帅南宫括询问道。

 “右师左旅当日退兵之时为三师之前锋,最先返回西岐驻地,休整的时日较其他八旅都要长,士气自然在九旅之中是最好。”先秦军制,王之常备军右、中、左三师,平时这右师统帅便是整个军队的最高长官,到了战时更是负责统领全部的常备军和临时征召起来的仆从军,相当于整个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自是要对手下各支部队的情况非常了解。

 “女儿,两位公子,我意欲率右师左旅亲自前往一趟安邑城,去探查一番这大唐国到底为何占领了虞国安邑城,再看看虞国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否已经恢复了正常之秩序。你们几人守在西岐,侯爷那里我会说我欲前往周边的几个小方国进行安抚,你们可不能说漏了嘴。”姜尚回过头来朝身侧的三人环视一圈,终于将自己心中的想法道了出来。

 “什么?太师?你年事已高,为何非要亲自跑这一趟?”

 “父亲,你刚刚东征归来,尚未一洗疲惫之色。安邑城那里,不若派两个师去将大唐国直接赶出安邑城便可,你还是要以身体为要啊。”姬旦、姬奭和邑姜三人听罢想都没想,便开始阻挠起来。

 “你们也知道,我那师兄现在在大唐国生活,这大唐国首领姜林也甚是尊重我那师兄。我周、唐之间若是贸然发生冲突,我和我那师兄以后便无法再坦然相见,并且你们也听说了,那大唐国有两种武器称之为火绳枪和五零步兵炮,威力不可小觑。派去两个师……”

 “再说,我们刚刚经历一次败仗,国内的粮草恐怕无法供应两个师的远征,再说各旅刚刚返回驻地,返回后士气是否高涨还不得而知。贸然再次发兵,容易引起军中之怨言。派出一旅,能护卫我的安全,能保证虞国之乱军不来骚扰,能让我安然抵达安邑城,我定会将虞国之事弄个明明白白。到时候,该何去何从,待我回来我们再共同商议,如何?”姜尚摆了摆手,止住了三人的阻挠,将自己的意见全部道了出来。

 “可是,父亲为何要亲自前往,就不能派一重臣跑一趟?”邑姜想着逐渐炎热的天气,仍然不肯轻易同意。

 “你们没和那姜林打过交道。那姜林行事甚是无赖,嘴上说话也从不吃亏,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我和其打过两次交道,虽然第二次没怎么交谈,但我毕竟已经对其比较了解,想必对付起来比之其他重臣要容易些。此事,就这样定了。南宫括将军,你立刻下发调令,事情紧急,明日我便启程。”姜尚终于还是做了决定,边上的人一时确实也想不到太好的办法,只得朝这位已经头发花白的老人郑重行礼,以表达心中的尊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