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钢铁雄心7(第2页)
伯恩斯哑口无言,“这……”
“你看,在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之前,为什么要投入太多的资源去研发什么蒸汽机呢?阿尔达和拜尔丁现有的水利条件足够让我们建好几座炼铁厂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蒸汽机和收割机结合起来,还能用于农业啊!”
“还是和炼铁一样的道理,生产了太多的粮食,却没有那么多的人口去吃掉,粮食就会降价。对城里人而言有丰富而又便宜的粮食的确是好事,但是对乡下那些生产粮食的人可不是好事。”
“格莱曼大人,这个世界永远不缺饥饿的人。”
“那又怎样?他们有钱买吗?难道我还要大发善心地自掏路费把粮食送到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手上?”
“……”
“好吧,格莱曼大人,您说得有道理。”
伯恩斯看样子是被说服到了。
其实保罗还有一个顾虑没有说出来,在他的规划中,将来肯定是以发展工业为主的,这其中关键的一步是要将超过一半的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如果出现太超前的东西,一台机器就能顶替好几十个人去干活,反而会影响工业人口的转换速度,现在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一批正儿八经的工人,难道再让他们回去种地。
保罗记得前世课本中有介绍,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就爆发过大规模的“捣毁机器”运动,原因就是机器的效率太高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虽然可以控制机器和工厂的数量以不超出当前的社会需求,但是这样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不够“工业化”,人口仍然以农业为主。
而那寥寥几座严重依赖机器的工厂则成为保罗手中力量的关键节点,一旦这些节点因为某些原因被摧毁,他又无法立刻恢复,只能退化成刚刚苏醒记忆时的那个小领主水平。
所以,他宁可保持一些“落后”的生产力,也要先把“工业人口”维持住,并借助社会对工业产品需求的增长,逐渐地把农业人口转换过来,这样即使因为战争等原因损失掉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还能继续进行工业生产。